編撰:史遇春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喜歡文學,博覽群書。
建安年間,漢獻帝在許昌建都,孔融累次升遷,做到了“將作大匠”(官名,相當於大良造,到漢朝時已無實權)。孔融見的曹操野心越來越大,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因此,他總是寫奏章諷刺曹操。曹操忌憚孔融的名聲,也不能拿他怎麽樣。
山陽郡守郗慮,很會見風使舵,因為孔融所犯的一些錯誤上奏,請求免去孔融的官。曹操趁機羅織罪名,構陷孔融,其言辭大體如下:
孔融曾經與禰衡大放厥詞,互相吹捧。禰衡說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說禰衡是“顏回複生”。
他們的這些講法,顯然犯了大不敬之罪,因此被害。
孔融和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璃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公幹,並稱建安七子。其餘六人都與曹操兒子曹丕、曹植很有交情,且都被曹操辟為掾屬,隻有孔融為漢盡命。
平原禰衡,字正平,也很有文采。禰衡自以為有文才、善言辯,因此桀驁不馴,喜歡諷刺時事,詆毀權貴,他隻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愛他的才華。
那時,禰衡剛剛二十歲,而孔融已經四十歲,因為意氣相投,於是結為好友。隨後,孔融寫奏疏推薦禰衡,並多次在曹操麵前誇讚禰衡。曹操愛才,很想召見禰衡,但是,禰衡老是罵曹操。曹操雖然心裏痛恨禰衡,但出於對禰衡才華的愛惜,並不想殺他。既然不能為己所用,曹操就派人把禰衡送給了荊州的劉表。禰衡看不起劉表,又侮慢劉表。劉表沒有曹操那麽愛才惜才,不能容他。劉表又把禰衡推倒了江夏太守黃祖身邊,黃祖性子急,最後,禰衡被黃祖所害,死時候才二十六歲。
附:
1、《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
2、何為“忘年交”?
忘年交是指年齡相差20歲以上的兩個或多個人的交往,雖然說,這表麵上看來是兩輩人(父輩和子輩)或(祖輩和孫輩),明顯存在著年齡、時代背景等諸多方麵的差異,但是,因為他們的興趣、愛好等等相似、相同即投緣對意,有其共同的“理想”、理念,相逢愉悅開心,話語投機,大有相識恨晚,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之感,同道中人很有可能成為“忘年之交”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