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五
治水,在那個時代,原本就是一件前無古人的事情。可以說,大禹的父親鯀,是治水的第一人。當時,因為沒有可以參考的文獻典籍和經驗教訓,鯀治水,全靠就地作業中的臨場發揮、全靠實際操作中的不斷摸索。
鯀治水的指導理念和中心思想是“水來土掩”。自打一開始,鯀治水的這個主要思路和方法就是不對的。
由於鯀的視野有限,他一直堅定地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土是比水多很多的。所以,鯀就想著,隻要有足夠的土,水就沒有張狂肆虐的空間。這是他確立治水思想的立論基礎所在。
由於指導思想的錯誤,導致鯀一敗再敗,最後敗到丟了頭顱。
其實,關於指導思想的錯誤,這裏還是需要展開說明一下的:
有些指導思想的錯誤,在短期內是無法用明確的結果來實證的。這種錯誤的思想一旦確立,就可能延續,就可能固化,在漫長的時日消磨中,很長時間以後最終導致巨大的失敗或惡果。
鯀的治水就是這樣:
鯀領導治水工作的時候,所確立的“水來土掩”的指導思想,在一定範圍、一定條件下的確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別無他法可以治理水患的情況下,這種“水來土掩”論所發揮的作用,更加堅定了鯀等一幫人對這一思想的信仰。這種對指導思想的教條信仰,直接導致了大家思維的禁錮和想象力的缺失,以致於他們不能就水患論水患,但凡遇到如何治水的問題,他們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把水和土糾纏在一起。
禹在父親被殺頭的那一刻起,忽然就有些覺悟了。他開始從源頭上檢討父親的治水工作;他開始認識到“水來土掩”的綱領完全是指導思想的錯誤。雖然似乎有所得,但是,要靠什麽樣的理論、原則,要怎麽繼續治理水患,禹還是沒有主意。
禹想了想,要治水,用父親的那一套理論和辦法肯定是行不通了。可是,該怎麽辦呢?這一時半會,還真不知從何處開竅!
起初那些年,在沒有辦法的時候,禹還是一邊沿用父親的舊路來治理小的水患,然後,他又一邊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摸索、不斷地嚐試,各種能想到的、可以試一下的新途徑和新方法,禹幾乎都不會放過。
在治水七八年的時候,大禹的思路終於有了新的突破。經過在實踐中總結、在思考中提煉,經過與治水同僚的群策群力,大禹終於明白:治水要了解水性,要從水本身出發,要順應水的特質,唯有如此,才可以掌握水的一切,才可能將水為人所用,才能減少水災,才能防範水患。就這樣,大禹建立了自己的治水指導思想,那就是“疏通”。
疏通這個思想一旦建立,真是一通百通。大禹治水的業績一天天凸顯了。
等到治水十三年的時候,大禹已經把天下的江河湖泊的水係,治理得井井有條了。
這個時候,因為業績突出、功勳卓著、天下受益,大禹在民眾的聲望已經有點“如日初升”的意思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