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二
舜的高明,還在於他殺掉了鯀、卻要重用鯀的兒子禹。舜之殺鯀,當然有很多殺雞儆猴的味道,他是在明明白白地給大禹做人樣子。殺鯀的同時,舜給禹留下一條活命,讓他繼續治水。這叫什麽來著?對!叫恩威並施。舜是要禹曉得:
大禹,跟隨父親治水這些年,想來你也心中有數,你老爹治水九年,耗費了國家多少錢財?花掉了民眾多少稅收?浪費了多少人力?難道就讓這些民脂民膏白白打水漂不成?
水患沒有治好,九年了,你鯀是幹啥吃的?這治水的學費,朝廷還是交得起的。泱泱大國、茫茫華夏,這些年,國家多少還是有些積蓄、有點家底的。其實,就本心而言,舜也實在是不在乎鯀花掉的那些個錢財、用掉的那些人力的。隻是,錢花了,人用了,沒有一點點工作亮點、沒有一絲絲工作業績,沒有可以宣揚的政績,民眾依然要受水患之苦,這就麻煩了。俗話說,眾憤難平、眾怒難犯。眼前的這個狀況,朝廷是不能不用心去考慮的。穩定,是朝廷的大計;和諧,是國家的主軸。九年治水無功導致民眾怨氣衝天,這才是朝廷心裏最沒有底的擔憂所在、這才是舜要殺掉鯀的主要症結所在。
鯀也該著遭殃!廢一人而成天下之好,這是舜一貫的原則。是殺是留、孰殺孰留,這也是舜心裏非常明白的運籌之道。
一個鯀,在舜的眼中,其實和一條魚也差不了多少。舜掌握著國家的最高統治權、他高高在上,就是那刀俎;鯀隻是朝廷的一名官員,他生殺由人,不過是那案板上的魚肉。
所以,在舜的內心來說,鯀嗎,殺就殺了,也沒有什麽可惜的,天下那麽多人,少了這一個不少;殺就殺了,也沒什麽稀奇的,掌權以來,殺過的人也不計其數了,多了這一個也不多。
話雖這麽說,作為民眾心目中的賢君、明君,舜殺鯀,也要殺得冠冕堂皇,無可厚非。舜自有他殺鯀的門道:
這一來呢,舜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鯀他不是個東西,朝廷對他委以重任,讓他治水,九年了,竟然什麽都沒有做成,甚至大有愈治愈壞之勢,他這完全是該殺的。這一殺呢,也是要讓民眾看看他大舜的英明神武。
這二來呢,鯀這麽做,主要是針對禹。舜是想要大禹心裏有底,這治水的事情,你老爸沒有做好,不管情願不情願,我還要繼續用你。你呢,也必須繼續接著幹。因為,治水九年,你們家有這個優勢、經驗和基礎;你們家也有這個行業的渠道、關係和人脈。
舜盤算著:如果這治水的事情你禹做好了,那是我識人有術;如果你還和你老爸一樣,幹不好、沒有起色,那你也得死,照樣殺頭不誤。到時候,我大舜再重起爐灶,也讓跟在你們家後麵的那一幫子人心服口服,斷了所有的念想。
舜要殺鯀,要用禹,心中當然早有謀劃。鯀的死,不能不說是舜給禹的一個最具殺傷力的下馬威。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