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總要來這個地區出差,而且是許多次。
先是馳騁在那管轄有序的高速公路上,在林堡附近再轉入那上下起伏的鄉間公路。
就這樣,在兩側優美的田園風光中,駛入了這山間小城。
這個地區被稱為酸雨地區,一年四季雨量充沛,多雲少陽光。典型的山區。
小城普勒騰貝格有著自己昨天的自豪,由於遠離高速公路加之城中的夕陽工業,已是一派衰敗景象。
據記載這個城市大約有六百年曆史,二十世紀出以製造業中的金屬鑄造和鍛造業起家。那大大小小,星羅棋布的破舊廠房使人看到昔日的輝煌。
隨著戰後六十年代初經濟發展的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湧入這個地區。最先進入的南歐人,土耳其人和七十年代進入的東歐人,直到九十年代開始進入的前蘇聯人都為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製造了巨大麻煩。
這是一座夾在兩山之間,地理上被分割成三部分的城市。印象最深的是那永遠流淌的清澈小溪。
這條小溪一直在山間流淌,來龍和去脈可以查找,但沒那必要,至少我開車經過 Finnentrop(小城市),而後來到阿騰朵小城,這條小溪都一直左右陪伴著我。
城市由於地理的限製,城市空間狹窄。民居等建築被迫依山而建,後果是出行不便。目前是有車修路,可想當年。
小溪就這樣永遠的流淌。至少在他城中居住的幾十年來水沒斷過。那源頭是山中的雨水和融化的積雪,朋友是這樣告訴我的,
那民居就建在小溪旁邊,綠樹之後。住在這樣的環境之中,白天在外應多做積德事。
這就是“下榻” 的小旅館,總是這家。那個每次見到都是醉醺醺的小老板兒,人倒是很和氣。他同時還經營著一家電影院,很小。
來的次數多了,同裏麵的人也熟悉了。胖胖的克裏絲逖娜總是傻嗬嗬的看著你,並且說個沒完。而且她總是職晚班兒
衛生間看著還幹淨,當然隻是“看著”!旅館永遠不會“幹淨”。哪兒都一樣。我的觀點太偏激???
習慣了,有時去阿騰朵小城出差也會住在普勒騰貝格小城,上班的路上要翻過一個丘陵,再穿過一片森林,當然了,這都是NAVI(導航儀)的功勞。
這個國家綠化做得好,老天也幫了大忙。關鍵是人守規矩。
驅車穿過鄉間,越過丘陵。你可以充分享受到大自然賞賜的恩惠。
除了山林就是丘陵,大片的耕地對這裏的農民來說隻是電影裏的西部的傳說。
目前這個國家的農民已經不務正業了。由於工業化,可耕土地所剩寥寥無幾。畜牧業和養殖業也讓位給低成本國家。政府年年發放農業補貼,但是這裏的農民變得一天比一天懶惰。
這裏沒有聯成片的山坡草場,也沒有超大型耕作機械,農民家養個幾十頭牛,同時種植一些玉米和蕎麥。由於雨水充足,草場總是綠油油的。
又是這家小旅店。仔細看它的建築,在這個地區是一種以前很流行的風格。側麵那尖尖的屋頂顯示著這樁房子的主人隨時傾聽上帝的福音。但是據我所知,這裏的人們並不都很善良。
去那家旅店的路上要經過這座小橋,橋下流淌的仍然是那條小溪。往左拐,往右拐,盡管那裏不是幸福終點站,今晚的下一站,明天的起點站。
溪水就這樣的流淌,穿過街道,穿過城市,衝刷著小城,時時刻刻陪伴著忙碌的人們。
對麵山坡霧氣蒸騰,襯托著山腳下那黃昏時刻的寂靜小城。
陽光下的忙碌已駐足,小城,和那裏疲倦的人們已不再辛酸。
紅房碌草,還有那小溪邊的孤獨人,共同述說著小鎮的寂寞。
生活像那眼前的溪水流淌,隻有那思緒繚繞在青山綠水之間。
左拐通向旅館的小路有著一個美麗的名字: 在碌草上。沿著大路一直向前,去觸摸那山頂繚繞的雲霧,去親吻那雲霧後的神秘。
當然了,那也是通往外部世界的起點站:火車站方向。
盡管黃昏時刻,對小鎮來講通往明天的道路依然是碌燈。
沿著這條路向下,然後左拐。不遠處就是老城中心了。
碌樹後的安寧!從外觀看這應該是一座維護良好的私宅,想當年房主人的經濟情況應該是很好的。
小鎮不是今天的旅遊盛地,也不是明天的科技中心。在這裏隻是敘說著昨日故事。
又見此樓,風格同小旅館一樣。走過這撞小樓就是老城了。
遠離家人的日子裏,下班後長駐足那裏,那個讓我留下許多記憶的老城。
這個轉盤應該是新修的,以前幾次都沒有看到。相片中山下是一條新打通的山中隧道。這個地區是,要修路先挖洞。
這已是城中一景。街邊樹立著實用廉價的民宅,在黃昏中到也顯得整齊,隻有那時不時從街角靜靜飄過的無聊少年,到給這裏增添一些生氣。
老城一角,兩側店鋪基本都已打烊,但從那還在忙碌的夥計可以看出幾小時以前這裏有過它的輝煌。
這裏是窄巷深處,最後通向上帝的家園->教堂。
盡管城中,民宅依然依山而建,上下隻能拾階。小城由此而錯落。
這裏應該是老城中心廣場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隻是一座小城,不能同別處相比。這裏的人們每天醒來後可能最向往的就是這個廣場了。
步行街,每個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都有這樣一條街。這座小城也不例外。街道兩側多是小本兒經營的店家,多靠誠信為生。其中不乏奸商。
山外的世界固然美好,但是城中的上帝離小城的人們最近。據記載,這個教堂是公元十三世紀時修建的。
據記載,歐洲的上帝對有錢人是一視同仁的。富人把房子修在教堂邊兒,盡管尖頂比教堂矮了許多,同樣可以得到上帝的福音。
歲月蹉跎,可能今天的房屋主人正在準時準點的忍受著教堂鍾聲的滋擾。盡管如此,但那主人仍然很紳士的在每個窗前擺上漂亮的天竺葵。
穿過小廣場後左拐,再走出幾十米就可以看到市中心最大的免費停車場。市政的福利。一座很耐看的小樓,消防隊小樓,也豎立在那裏。當然,那裏還有一家我經常光顧的意大利小餐館兒。
看!消防隊的小樓。這幢漂亮的小樓現已今做它用。消防隊的故事隻是給今天的人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
又見“ETNA”, ETNA原為山的名字,位於意大利南部的西西裏島,是意大利著名的活火山,最後一次大規模噴發於2002年。小小的比薩餐館兒就取了這樣一個驚心動魄的名字。
餐館兒裏的比薩餅做的太鹹。無可非議,小本兒經營的餐飲業都是靠酒水為生的。那裏做得麵條和色拉還是很可口的。
印象最深的是,那個在烤爐前晃來晃去的意大利廚娘,看起來很無奈。
小餐館兒這個星期關門了。想來那個意大利廚娘終於可以回到西西裏,享受那意大利的陽光了。
站在餐館兒對麵回頭望去,小廣場方向也是行人稀疏,車去街空,宣告著小城一天的結束。
雖然饑腸轆轆,但仍為那意大利廚娘能夠享受到家鄉的陽光感到欣慰。
拐過街角,又看到那泛綠的尖頂,那上帝仍然努力的透過綠綠的銅鏽向小城的人們傳遞著福音。
綠樹和鮮花,還有那黃昏下的街道。
依山而建的豪宅隻是敘說著過去。小城裏這種建築有許多,以前城中遍布的小型企業,或是作坊為這個城市帶來了無限的財富,工場主們爭先恐後的在城中修房蓋屋。今天已是過眼煙雲。
教堂邊的其他建築都顯得俯首帖耳,搖搖欲墜的木結構民房在經過精心維護後仍能發揮它的作用。
北部地區的建築風格在這裏顯示著它的別致。那寬大厚重的屋頂對比著小巧的窗棱,和那矮牆,把人又帶到了童話世紀中。
小城的人們在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艱難的延續著自己的想象力。是的,那山外的世界一定很精彩。
在這黃昏時分,隻有那公交車上的司機仍然在頑強的堅守著自己的職責。
街邊涼台上的一舉一動都顯示了城中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隨著傍晚的降臨,那遠山的迷霧正在慢慢地向城中擴散。小城將在這朦朦的霧氣之中平安的度過她的一天。小城中的人們也將在這朦朦的霧氣之中憧憬著美好的明天。
生活總是在畫圈兒,散步就證明了這一點。你看,我又回來了。這就是我住的那個旅店。有青山綠水相伴,加之白天辛苦勞作,應該可以睡個好覺了。
旅館前的停車場。相片中右側的紅磚房當然有著它的故事。明天,明天在吃完早餐,吃完那波蘭廚娘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炒雞蛋後該回家了。我指的就是這幢灰頂紅牆洞建築。他展視了宗教神秘莫測的強大力量,以及人類對自己信仰的堅韌不拔。
“耶和華的見證人”,這幾個字在歐洲,乃至整個西方在一段時間以前都是宗教界的另類。今天他們終於贏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可惜,西方的宗教沒能感化我。始終有人對我說;西方宗教不能感染你嗎?!
感染我的是,小城的往事,和今天的小城人們。
我想,小城的故事可以在這裏告一段落。這座小城座落於德國中部山區,而且不是一座美麗的小城。
祝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