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傲遊

論述中國近現代史的風雲變幻與現代重要曆史人物的功過是非,盡可能還原曆史真相,以史為鑒,方知興替
正文

孫中山聯俄容共成功的權宜之計?還是引狼入室的罪魁禍首?

(2018-05-10 03:44:50) 下一個

        上編:聯俄容共的必要性與必然性,是實現孫中山理想從藍圖到現實的第一步。

       近十幾年來,有一種繆論甚囂塵上,這些人認為當年孫中山聯俄容共是引狼入室致使中國赤

化的罪魁禍首!

        那麽中華民國之父孫中山先生的聯俄容共之戰略 ,到底是引狼入室致使中國赤化的罪魁禍

首?還是成功的權宜之計?首先我們要以史實為依據,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展開述評,而不是

先有結論再找依據!這就是所謂的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也是研究曆史和弄清事實真相的論

據基礎。孫中山為什麽要聯俄容共呢?首先在陳炯明事變後,孫遭到一生中最重大的失敗和

打擊,孫及其國民黨麵臨著邊緣化以及政治上出局的可能。不聯俄、沒蘇援,國民黨就有消

失或解體的可能性,這是從孫及其國民黨的角度看。(當時輿論普遍認為,中山病危將導致

民黨的解體,張作霖即向日本記者提到,孫中山一旦逝世“國民黨必因之分裂而消滅”(《盛京

時報》1925年 2月 9日);《香港華字日報》亦評論稱:“此後國民黨或不免有孫存與存、孫

亡與亡之慨也。”)

      各位讀者朋友,寫到這裏,大家就會想到。那麽我的史實依據在哪裏呢? 好!讀者諸君請看:

        1922年底,身在上海的孫中山經過多方聯絡,發動了驅逐陳炯明的戰爭。駐廣東西江一帶

的粵軍、駐廣西一帶的滇軍、桂軍等各軍聯合組成西路討賊軍加入這場"討陳"戰爭。1923

年 1月 15日,西路討賊軍將陳炯明逐出廣州。一時間,廣州及附近一帶地區各路軍隊雲集,

據粗略統計,僅西路討賊軍桂軍和滇軍。各類經改編後冠以"中央直轄軍",及當時尚在福建

的東路討賊軍粵軍許崇智部就有 10萬餘人,還不包括各種名目的"民軍"。

     為了防止軍隊各自劃地為牢,孫中山還未回到廣州,就以大元帥的名義下令劃分各軍的

防區:沈鴻英的桂軍調往肇慶,防守西江一帶﹔楊希閔的滇軍駐防北江地區﹔劉震寰的桂軍

防守東江、石龍和東莞。命令雖早已下達,但各軍卻置若罔聞。他們"借口餉項無著,將該 就地稅收自行截收,以充夥食。一軍作俑,他軍效尤,於是全省收入,為軍隊截收殆盡,絲 毫不歸省庫"。特別是占據了廣州及廣九、廣三、粵漢鐵路沿線富庶之地的滇、桂軍,截取 當地稅收,更不願調往指定防區。

        各軍最初所截取的地方收入大致如下:滇、桂軍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廣州、佛山一帶的稅

收,其中滇軍約截收 319萬元﹔桂軍約 10萬元﹔部分粵軍(許崇智部尚在福建)截取西江地

區及江門等地的稅源,約 109萬元。其它各軍約 100萬元﹔海軍 37萬元。由於軍隊私自截

留稅收,導致廣東的財政稅收體係受到嚴重衝擊,各項主要稅收均銳減。

        雖然軍隊截收了大部分稅收,但在圍剿陳炯明的東江之戰中,各軍"仍未輕易用也,每一次

調動,必要求發積餉若幹,每打一仗,必要求獎金若幹"。為了換得他們執行命令,孫中山

經常隻能依靠金錢來穩定軍心。1923年 9月初,滇軍一部獲得小勝,即要孫中山發 30萬元才肯繼續前進。類似事件一再發生,甚至 11月石龍大潰敗後,滇桂聯軍總司令楊希閔還 表示要孫中山發 10萬元作獎勵才能組織反攻。孫中山十分憤慨,但又無可奈何,最後還不 得不滿足他的要求。對此,孫中山自己心裏很清楚。他曾經說過:"因為戰事要靠軍人,而 現在一般軍人多是不明主義者。彼等不是為主義而戰爭,而是為個人升官發財而戰爭。"

        9-11月間,孫中山要麽在東江前線親自督師,要幺返回廣州想盡辦法籌集軍餉並親攜

往前線,以便發給將士,組織進攻。如 11月 2日,孫中山在大元帥府的緊急籌餉會議上籌

得 48萬元,次日他就攜款趕往石龍。幾天後款即用罄,孫中山又趕回廣州籌款,以實現給

士兵每衝鋒一次發 20元的承諾。即使這樣,仍無法滿足滇桂軍的胃口。在戰事危急時,孫 中山就算下達"不聽命令即執行軍法"的死令,他們也置若罔聞,"不顧而去"。但孫中山仍不 能對這些驕兵悍將執行軍法,幾天後還不得不下令嘉獎以示慰撫。

        然而,孫中山的命令如一紙空文,各種名目的稽查隊、巡緝隊、偵察隊非但沒減少,反而越

來越多,擾民、害民之事頻繁發生。各種投訴不斷湧進大元帥府。甚至在孫中山的眼皮底下,

這類現象也毫不收斂。如 1923年底,孫中山剛下令所有軍隊移駐廣州市郊外,不得占住民

居。不久,大批軍隊就以籌款名義,從東江戰場湧入廣州,大北、南岸一帶的民居多被占據,

滋生不少糾紛。1924年 8月,駐廣州的滇、湘、桂軍總司令部宣布成立"滇湘桂戰時軍需處 "。該機構一成立,便不顧大元帥府的禁令,宣布對劇院、渡船、汽車、冥錢、棒香等征收 一係列新稅。

        由於整治不法軍人的效果微乎其微,1924年 2月 14日,孫中山在各軍政要人的會議上不

禁憤憤地說:"迭次戰事,滇軍肆意索餉,致我羅掘俱窮,複賣公產,弄到民沸騰,集矢於我"。

        到 1924年 8、9月間,促使孫中山下決心再次北伐,由經濟危機引致的社會矛盾激化是一

很重要的原因。他一度對廣東革命根據地失去信心並打算放棄廣東,希望通過北伐,為革命

另辟一新天地。他在寫給蔣介石的信中說:"廣東一地,現陷於可致吾人於死之因有三,即:

英國之壓迫﹔東江敵人之反攻﹔客軍(指入粵的滇、桂聯軍)貪橫,造出種種罪孽"。"有此三

死因,則此地不能一刻再居,伐﹔將廣州還給廣州人民、建立自治政府﹔取消所有新增加的

捐稅。這當中包含了他對廣東人民的許多內疚和無奈。[1](以上史料來源【1924年廣東商團

事變新探】2001.3期《浙江社會科學》溫小鴻)

       以上就是當時陳炯明事變後的中國革命和孫中山大元帥府的艱難處境,孫及國民黨可以說在

夾縫中生存,這是中國國民黨最艱辛的時期。沒有孫先生的聯俄戰略來打開這極其艱難困境

的一個缺口。那個風雨飄搖中的大元帥府是經不起內有滇桂軍楊希閔、劉震寰,外有吳佩孚、

唐繼堯、陸榮廷等等軍閥勢力的內外夾擊的!果不其然,孫先生剛一逝世。1925年 6月 3 日,滇軍楊希閔、桂軍劉震寰,就發動叛亂,占領了廣州市內各機關。後被大元帥府平叛。

       這就是當時孫文為什麽要聯俄容共的艱難處境及其複雜時局。

        那我們再從整個中國的前程既民主憲政的角度看,聯俄容共究竟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呢?這才是一切問題的症結所在!大家都知道,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凡事有利必有弊。那

聯俄是利大還是弊大呢?讓我們去看看當年的曆史事實,一切讓史實去說話嘛!

從短期來看,聯俄使國民黨迅速崛起,統一中國。國府清黨,蘇俄的投資打了水瓢,中共幾

乎遭到滅頂之災,若不是國民黨內訌,ccp早已成為曆史名詞。中期呢,中共敗退延安時, 隻不過區區二萬多人馬,且缺衣少藥,"白區"的特務工作也全麵崩潰。共黨再次麵臨滅頂 之災!用毛澤東的話來說就是:白區損失百分百,蘇區損失了百分之九十。[2](毛澤東《關於人的認識問題》《毛澤東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第 393頁)

      可惜的是,由於張學良這個無腦憤青、花花公子,被中共利用發動所謂西安事變,致使剿匪

大業功虧一簣!再者,由於聯俄,建立了黃埔軍校,奠定了抗戰乃至抗俄基礎,這是孫文一 生中最偉大的具體貢獻。在抗戰中犧牲的黃埔將領及其中央軍占了大多數,各期黃埔軍校生 一畢業,都直接開赴抗日前線參戰。抗戰八年,200多名黃埔教官和學生擔任師長以上職務, 指揮全國 2/3的抗日之師,至抗戰勝利時,共有 3.7萬黃埔畢業生,其中有 2萬多黃埔軍校 生犧牲在抗日戰場。(3)(《黃埔軍校學生會官網》2015.5.13)其中少將以上陣亡將領就達 100多人,如:黃梅興(黃埔一期,中將,1937年淞滬抗戰中陣亡),蔡炳炎(黃埔一期, 中將,1937年南京保衛戰中陣亡),劉國用(黃埔四期,少將,1937年南京保衛戰中陣亡), 戴安瀾(黃埔三期,中將,1942年在印緬抗戰中陣亡)等。當時部隊裏的基層軍官大多是 黃埔畢業的,新招收的學生離校後也都分派到作戰部隊。作戰環境極其艱苦殘酷,傷亡很大。

        抗戰勝利後,黃埔軍校畢業生幸存者僅一萬一千多人。咱們先且看看國軍的對手日本人是怎

麽評價黃埔軍人的,後期侵華日軍總司令、日本第 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中將於 11月 14(1939年)向上級提出“關於迅速解決日華事變作戰方麵的意見”。其要點如下,敵軍抗日勢 力之中樞,既不在於中國 4億民眾,亦不在於政府要人之意誌,更不在於包括若千地方雜 牌軍在內之 200萬抗日敵軍,而隻在於以蔣介石為中心、以黃埔軍官學校係統的青年軍官 為主體的中央直係軍的抗日意誌。隻要該軍存在,迅速和平解決有如緣木求魚。[4](日本 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大本營陸軍部》上冊第 519頁)

        岡村承認日本在戰前低估了以蔣介石為中心的黃埔軍人的抗戰意誌力,黃埔中央軍無疑是抗

戰的中流砥柱與核心!

        我們再來看看國軍雜牌係統以張學良的東北軍與馮玉祥的西北軍在抗戰中的戰鬥力,投日將

領中,馮玉祥西北軍最多 46人,張學良東北軍 其次11人,國軍嫡係中央軍最少,2人。葉蓬

1939年 中央軍 武漢警備司令(中將) 在香港投汪精衛。

賀凱憲 1944年 9月 中央軍 第一戰區 陳又新軍所屬第二旅旅長率所部在河南投

敵。(5)(《黨史研究與教學》2000年第 5期(總第 155期),作者:王侃 楊樹標,原題為:《論 1939—1945年國民政府軍將領投敵之原因》)

       中央軍中方先覺部投敵,那是在堅決抗戰彈盡糧絕後為了衡陽軍民生命安全,不作無謂犧牲 而被迫這樣做的,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後來又反正過來了。所以統計圖上說黃埔中央軍有 8 人投日是不正確的,實際上隻有 2人。

當然有人會覺得這是不是有雙重標準?但是我隻想說,如果西北軍 46人投日將領中,隻有 兩人是主動投日,其他的都是堅持抗戰彈盡糧絕後而被迫投降的。我仍然會說西北軍好樣的, 甚至可以說西北軍是抗戰的中堅力量。但是事實是這樣的嗎?當然不是。事實勝過雄辯啊!以

下是國軍各派係投敵人數統計圖:

        西北軍和東北軍都是北洋係統的地方軍閥,他們的戰鬥力在原北洋軍中也是佼佼者。他們的

抗戰表現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一盤散沙的北洋軍閥,如果沒有中國國民黨、國民革命軍的北 伐來統一中國,難道叫四分五裂的北洋政府去領導抗戰?其後果如何?實在是不堪設想啊!

         而國府之所以能北伐成功,當然主要是孫中山創立的以黃埔軍校為核心的國民革命軍之功。

但是也毋須諱言,黃埔的創立與聯俄和蘇援息息相關,北伐的最後實現和成功當然也是孫中 山的聯俄政策的結果。

        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和細節,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國民黨地方派係中,和國民黨淵源越深的地方實力派如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桂係,閻錫山為首的晉綏軍已經粵軍係統,他們投 日的幾率要遠低於前述的西北軍和東北軍。而且後來他們投共的幾率和西北、東北係統相比 也大致相同。同時其國軍化也比其它地方派係深入。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間接證明了 民族民主主義者政黨:中國國民黨才是抗日以及反共抗俄的中流砥柱和主力軍。

         當然有些人還有著匪夷所思的邏輯,認為即使中國亡於日本也遠比被共黨赤化好。他們據此

認為孫中山聯俄容共是引狼入室,是中國赤化的罪魁。好嘛!就按你們這些所謂的邏輯來推 理嗎!關於中國為什麽會被赤化?有一條至關重要,就是與日本侵華一樣蘇俄的赤化輸出是 它的既定方針和國策,不因國民黨的聯俄與否。共產國際的成立基礎就是以輸出共產革命和 赤化全球為目標,它在援助廣東國民黨的同時又大力援助北方軍閥馮玉祥就是一大明證。這 一點在本文的下一段會給大家詳細說明。可以這麽說以黃埔為中心的中國國民黨的戰鬥力在 亞洲是僅次於日本的,沒有了中國國民黨,以北洋政府為主導的四分五裂的中國,請問大家, 北洋政府能抵禦蘇俄的赤化嗎?關於國民革命軍的戰鬥力,以黃埔軍人為主體的國軍在抗戰 中的表現有目共睹,那麽在剿共戰爭中他們的表現又如何呢?大家可以看到在剿共戰爭中, 由於後來剿共遭到失敗,雖然有相當多的國軍將領投降了中共政權。(有意思的是,和投日 一樣,投共將領也是西北軍和東北軍為最多)但是黃埔將領投共的隻有張治中、衛立煌、鄭 洞國、陳明仁、曾澤生、唐生明等寥寥無幾,而張治中、衛立煌是黃埔教官並非黃埔出身。 唐生明,國軍中的湘係軍閥唐生智之弟,實際上也是湘軍將領。純黃埔出身的更是微乎其微。

        李玉貞說:黃埔軍校最重要的就是精神教育,絕大多數的黃埔軍人都是堅定的三民主義者。

(參見:李玉貞《國民黨與共產國際》)忠於三民主義、先總理和蔣校長是黃埔軍人最鮮明的

特征。你們說孫先生的聯俄容共是不是成功滴!

       最後再說說遠期,的確,這才是最重要的。眾所周知,國府最後敗退台灣!國府為什麽會失

去大陸,無疑國民黨內訌是其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國際因素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

是無可否認的事實。由於日本入侵,大大削弱了國民黨的實力和統治基礎。更重要的是戰後

蘇俄的大力顛覆,大舉支援中共,而美國最後放棄中國既采取綏靖政策。終於使國民黨兵敗

大陸,蘇俄終於赤化了中國!這是戰後的遠期後果,看起來天崩地裂非常嚴重。但造成 49

巨變這一空前未有之悲劇的核心無疑是國際因素,國府的失敗是國際國內的大環境使然!在

抗戰後的國共內戰中國際環境的確是主導因素,當然國民黨自身也有重要責任。這也是不可

推卸的!但即使如此,還沒有造成最嚴重後果,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為中華民族保存了文化

血脈。這也是唯一可以欣慰的!所以說即使從遠期來說,孫先生的聯俄也是成功的,因為中 華民國政府迫遷台灣,核心是國際因素是屬於不可抗力!試想沒有孫中山的聯俄容共,中國

就很有可能在抗戰前就赤化,如果大陸赤化了,台灣終究也會沉淪,早就和大陸一樣祖國山

河一片紅了!!!

         現在再說說聯俄容共的弊端。的確,聯俄有其負麵效應,這也無需否認,但任何事都是有利

必有弊,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關鍵要看利大還是弊大,而孫的聯俄容共事實已經證明了是

個成功的戰略。孫的聯俄容共的負麵效應就是讓中共從此登上曆史舞台和造成國民黨黨內短

時期的思想混亂及由此引起的黨內分歧與一定程度上的分裂。這也是他被人詬病攻擊的地

方!但是孫沒有聯俄,中共就不能發展了嘛?大錯特錯也,前已說過蘇俄的共產革命輸出和

赤化全球是他的既定國策和方針,它在援助孫中山國民黨的同時又大力援助馮玉祥。事實證

明蘇俄及其中國黨徒他們的顛覆滲透力以及他們的戰鬥力都非常的強悍,可以說令人不寒而

栗。從這點來說,中國很不幸,作為它的鄰居,在非常時期,被毛子顛覆某種程度上就是我

們國族的宿命啊!現在筆者就此具體論述一下蘇俄和共產國際所謂的輸出革命以及它的顛覆

力量,與它怎樣多頭下注,在援助國民黨的同時又大力援助北方軍閥馮玉祥的曆史事實嘛!

共產國際又名第三國際,是列寧於 1919年 3月建立的國際共產黨組織,以共產國際大會為

最高機關,各國共產黨是它的分部與下屬機構。它的任務和目標是輸出共產革命,在全世界

推翻所謂的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實行所謂的無產階級專政。《共產國際行動綱領》裏麵是

如此狂妄的寫著,摘要如下:人類的全部文化已遭摧殘,人類本身也處於完全毀滅的威脅之

中,隻有一種力量能夠拯救人類,那就是無產階級。舊的資本主義“秩序”已不複存在,也無

法繼續存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最終結果就是混亂,這種混亂隻有最大的階級,生產者階

級,也就是工人階級才能克服。工人階級必須建立真正的秩序——共產主義秩序。工人階級

必須推翻資本統治,消滅戰爭的根源,打破國界,把整個世界變成一個自力更生的合作的社

會,實現各族人民的自由和友好。…………

無產階級必須奪取政權來挫敗資產階級的這個新的大陰謀,反擊階級敵人,並利用政權作為

改造社會經濟的杠杆。全世界無產階級最後勝利之日,將是人類解放的真正曆史開始之時。

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就是消滅資產階級政權。資產階級手中最強有力的政權工具是資產階級

國家機器,也就是由資產階級和地主出身的軍官指揮的資本主義軍隊、警察、憲兵、獄吏、

法官、神甫和官吏等等。奪取國家政權,這絕不隻是更換內閣成員,而是消滅敵對的國家機

器,由無產階級掌握實際權力,解除資產階級、反革命軍官和白衛隊的武裝而把無產階級、

革命士兵和工人赤衛隊武裝起來;撤換所有資產階級的法官而組織無產階級的法庭;消滅反

動官吏的統治而建立無產階級的新的管理機關。無產階級的勝利係於粉碎敵人的政權而建立

無產階級的政權,也就是說,摧毀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而建立無產階級的國家機器[6](《國

際共產主義運動文獻》之【共產國際第一次代表大會文獻】〈共產國際行動綱領〉) 現在來看看蘇俄指導扶持下的中共黨徒的卑鄙而又可怕的滲透顛覆力。民間抗日力量趙侗遊 擊隊如何被中國共產黨滲透顛覆的悲慘遭遇,趙侗本人也死於非命,被共黨所殺害。

       趙侗的平西遊擊隊在北平郊外屢次給日軍製造大麻煩的同時,內部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

種變化的起因,遊擊隊內的中共幹部們有相當多的回憶:“早在“七七”事變前,中共北平地下

組織就曾進行部署,要求共產黨員、民先隊員凡有條件參加武裝鬥爭的,都應隨時準備拿起

槍來,到農村去開展遊擊戰爭。當時,東北大學、東北中學經組織批準參加武裝鬥爭的一些

同誌,熱情很高,但沒有一支槍、一粒子彈,也沒有軍事鬥爭經驗。他們曾多次派人出城去

聯絡抗日的部隊,都沒有成功。當黨組織了解到趙同等組織抗日武裝受挫的情況後,就決定

以這支武裝為基礎,在平西建立黨領導下的抗日軍隊。八月初,黨組織派東北中學的共產黨

員閻鐵和徐明兩人化裝成賣菜的小販混出西直門,由聯絡員帶領,進入趙侗等領導的遊擊隊

了解情況。不久,又派在東北軍學兵隊受過軍事訓練的杜伯華、王文、包乾、丁丁(今名冷

拙)等進入遊擊隊。當黨組織接到閻、徐、杜等的報告後,決定繼續派遣黨員、民先隊員和

青年學生參加這個部隊,並派汪之力同誌負責這支部隊黨的領導。當時共產黨組織在這支部

隊中還是秘密的,隻能以東北旅平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和東北救亡總會的名義,經張希堯介

紹和趙同、高鵬接頭,參加部隊工作。汪之力於八月十日同中共北平市委學委派的三名黨員

史進前、張如三和尉遲修職一起出德勝門,在西郊冷泉塢見到了趙同和高鵬。趙安排汪之力

做宣傳工作。從此,黨的工作在部隊中開始建立起來。”(梁湘漢、趙庚奇,《平西抗日遊擊

隊曆史略》) 趙侗似乎並沒有察覺中共黨員正有計劃地進入自己的遊擊隊,趙老太太在後方接受媒體采訪

時雖然多次提到學生青年紛紛加入遊擊隊,但並無一字提及共產黨。

      趙侗的這支部隊,在 1938年初已基本蛻變為中共的部隊。其具體過程專題限於篇幅不再贅

述,簡而言之就是采用了內部消化的模式,正如遊擊隊裏的中共骨幹王建中所回憶的那樣:

“黨的任務是把這支抗日遊擊隊組建好,爭取上層,抓住基層。爭取團結上層,由汪之力去

做,總隊和大隊的領導,盡量由黨員去擔任,這就抓住了基層。北平地下黨輸送的黨員、民

先隊員和青年學生,在這個複雜的才成立的隊伍中,自然成了骨幹,趙同也隻得依靠這批人。

所以,黨員和青年學生基本上抓住營連兩級,這是最重要的勝利。”

共產黨員掌握了軍隊基層幹部之後,整個部隊的去向已經不由趙侗決定。據王建中回憶:“趙

同等人主張上太原,找到國民政府和正規軍;黨內堅決反對,要去找八路軍。那時平型關戰

役已經打過,消息已傳遍各鄉。繼而偵知八路軍到察南蔚縣,太原已失守。黨的主張得到了

勝利,到了八路軍的根據地後,趙侗的地位也受到了威脅。

     趙侗死後,關於其死於何人之手的問題,國內輿論立即就出現了爭論。今天,這個爭論已經

可以終結了,因為已經有多位當事人的回憶錄證實:趙侗確實是死於八路軍之手。

聶榮臻回憶錄裏說:“趙侗這個人很狂妄,一直想要脫離遊擊隊,他同國民黨的關係拉得

很緊。聶榮臻多次做過趙侗的工作,但是趙侗總有二心。他本人後來還帶了 10來個人逃跑,

後來跑到重慶,國民黨政府好不容易在敵後找到這樣一個一心投靠他們的人物,於是大肆吹

噓他,又是給他下“委任狀”,又是給他配電台、密碼和各種新式武器,派他回華北來,同共

產黨爭地盤,搞摩擦,破壞我黨建立的敵後根據地。1940年初,他回來的時候,走到石家

莊以北的一個地方,正好碰上從冀中回晉西北的一二〇師部隊,就在那裏打了一仗,戰鬥中

把他連同他帶的隊伍全部消滅了。”

親自參與伏擊趙侗的八路軍老幹部蕭鋒回憶說:(“1939年 12月)26日晨,天下著細雨,

趙侗帶領各級偽官員,其中有 25名婦女,……向北直奔牛城、陳莊方向而來。我 3營 9時

許得到偵察員密報,即分 4路向孫家莊合圍。120師 358旅的騎兵團從下邵村的百馬石合

圍過來,協助我團執行圍殲任務。10時許,趙侗一夥正在孫家莊吃飯,見情況不妙扔下飯

碗向桑家莊、宅裏、陳莊方向逃竄。我們千把人打這 300人跟玩似的,戰鬥不到半小時,

這幫偽官員一聽槍響嚇得屁滾尿流,跪地求饒。對這些民族敗類、漢奸、賣國賊,我 5團

指戰員隻能斬釘截鐵,用刺刀做出公正的判決。趙侗以下 345名偽官員全部被殲滅。”蕭鋒並

親自繪製了一幅《全殲趙侗匪幫》的示意圖。(7)(以上史料來源,湛旭斌《被遺忘的中國

遊擊隊之母趙老太太|人物誌》騰訊短史記 2016.4.16)

       國難當頭,這樣一支赤膽忠心民間的愛國武裝力量就這樣被中共卑鄙無恥、無所不用其極的

融化消滅掉,想來真的是不寒而栗!不過反過來看,客觀的說共黨的“革命”技術手段的確是

相當高超,它能成功確實有其過人之處,不僅僅是蘇俄顛覆扶持的結果!軍閥和民間武裝之

所以容易被中共所滲透乃至顛覆,就是沒有比較堅定的信仰和組織。國民黨雖然也被共黨一

定程度所滲透,但它畢竟是執政黨,擁有較強的政治資源與組織力量及軍事實力。最重要的

是國民黨及其國府有著堅定的信仰,那就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在內憂外患,敵人眾多而黨

內又有分裂現象的情況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保持著對共產黨的絕對優勢。要是沒

有太多的偶然性與不可抗力之國際因素,如西安事變、日本入侵、蘇俄蓄意顛覆等。中國國

民黨是完全可以剿滅掉共黨的,可惜國民黨生不逢時也!

        前麵說了蘇俄的赤色革命輸出及其中共黨徒卑鄙無恥的滲透顛覆術這兩點,現在來說說蘇俄的多頭下注,蘇俄是如何援助北方軍閥馮玉祥的。

       1925年 3月-1926年 7月,蘇維埃俄國通過決議,援助馮玉祥軍火和顧問。其中武

器彈藥有:步槍 38828支、日本步槍 17029支、德國子彈 1200萬發、7.6毫米口徑

步槍子彈 4620萬發、大炮 48門、山炮 12門、機槍 230挺、手榴彈一萬多枚,還有

軍用器材、藥品等。同時蘇俄、共產國際又向馮軍派遣了大量俄國顧問和中共黨員。

到了 10月底,蘇俄又援助馮軍有 3500支步槍、1150萬發子彈、3駕飛機以及火焰噴射器

等。[8](蘇•普裏馬科夫《馮玉祥與國民軍-一個誌願兵的劄記》第 10頁)

      9月 23、28日,俄共(布)中央確定送給馮玉祥部國民一軍價值 3,486,596盧布的軍火, 飛機 10架;國民二軍價值 701,789盧布軍火,飛機 10架;國民三軍 3,082,795盧布

的軍火;另調撥價值 741,000盧布的毒氣彈供馮調撥使用。[9](溫施特裏赫和博爾特諾夫

斯基給斯大林的書麵報告〈1925年 9月 30日〉《聯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國民革命運

動〈1920-1925〉》第 696-701頁)

聯共(布)中央政治局中國委員會更是多次討論了進一步向馮玉祥的國民軍提供 2000多萬

盧布大規模援助計劃的可能性。其援助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已明顯超過了對孫中山和國民

黨的援助。這裏麵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加拉罕所說的:“蓋奉張之勝利即守舊派之勝利,亦即

帝國主義(尤以日本為最)之勝利,深足為蘇聯之危害。即不將奉張破壞,亦宜削弱之。此

時奉張之重要敵人即係馮玉祥。(10)(沈誌華《中蘇關係史綱 1917-1991年》第 24頁)

蘇俄對國民黨和軍閥馮玉祥的援助數額比例如下圖:

 

        從中就可以看出蘇俄對馮玉祥的援助將遠遠超過廣州政府。[11](《聯共(布)、共產國際與 中國國民革命運動〈1920-1925〉》第 696-701頁)如步槍馮玉祥國民軍 42500支,廣州政

府 15000支,6.3英寸炮彈馮玉祥 56000粒,廣州 24000粒.

        關於孫文聯俄容共,究竟是功還是過還是所謂的罪魁禍首。去年我和一位網友辯論,辯

論的糾結所在就在於,沒有孫中山的聯俄容共,中國是不是就不會赤化?赤化究竟是必然還

是偶然?還是兩者都有?要理解這個問題,必須先從蘇俄說起。熟悉中國現代史的人都知道,

蘇俄從立國之時起就把赤化遠東乃至全球作為它的戰略擴張之目標,對外輸出赤色革命是它

的既定國策方針,尤其是遠東地區成為北極熊的首選目標!很不幸的是中國成為它首批覬覦

的獵物。從這點來說,中國的赤化就是必然的!無論孫先生聯俄與否,蘇俄的顛覆勢力都必

將進入中國。沒有了聯俄,沒有了黃埔,咱們且不論孫及國民黨的政治生命和崛起,也不論

沒有了國民黨,中國是否有力量抗戰?但有一點可以斷定,沒有了孫及其國民黨,中國肯定

必將提早赤化!我之前曾具體敘述過:蘇俄的顛覆力量非常可怕。而中國國民黨是唯一能抵

抗蘇俄赤化的本土政治力量。即使從這個角度來看,孫文的聯俄也是功大於過!再者兩害相

權取其輕,當時中國根本就沒有很好的選擇!那是不是說赤化就是中國的宿命呢?也不盡然。

大家都知道不管實行的是什麽製度,任何集權國家或政權都有一個核心領袖,而當年的中華

民國號稱黨國卻無黨國之實。為什麽呢?這最重要的原因是國民黨無法整合社會、凝聚力量,

形成真正的中央集權。而為什麽不能形成中央集權呢?恐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孫先生逝世

後,國民黨內長期缺乏權威領袖,蔣中正的真正獨裁在台灣時期才形成。一個威權政黨,一

黨之政府,沒有權威領袖,無法令行禁止、如臂使指,的確是黨國的致命傷!由於沒有公認的大家都心服口服的權威領袖,在內憂外患的中華民國,就無法集中力量清除掉反叛勢力以

及黨內紛爭,從而整合社會、凝聚力量,這才能集中國力一致對外。

       為什麽這麽說呢?是在下臆想嘛?那就聽我慢慢道來:如果孫文能多活十年甚至隻要 5年,

中國的曆史必就改寫!很簡單,孫先生作為國民黨的創始人也是三民主義的創立者,革命的

化身。他擁有三民主義的天然解釋權,(這樣自然就不存在黨的所謂思想混亂,國民黨肯定

不會分裂。聯俄容共造成的思想混亂,是因為國民革命需要蘇援,是短期效應,凡外援必有

條件,這個短期負麵效應肯定難以避免,一旦蘇援可有可無,這個效應自然就無形消解。)

再加上此時的孫已經擁有黃埔軍校這一核心軍事力量,底氣自然十足!那麽到了 1930年,

中華民國其實質的統一度必將大大加強。即使軍閥仍存在其國軍化也將大大加深,當然也就

必不敢輕易反叛,假以時日,地方軍閥必將消失。當然其組織力動員力仍然無法和蘇俄相比,

(意識形態的原因)但這已經足夠了!從這一角度說,他的過早逝世與其說是他個人的不幸,

更不如說是國家民族的不幸!

      現在咱們專門來說說孫文聯俄容共的負麵效應,是的,孫文為了蘇援來統一中國,容納共產

黨,給予中共以發展平台。很多中共黨人成為了國民黨高級幹部,結果造成了黨內分化,尤

其造成了三民主義的認識分歧。這是事實,毋須諱言。但有一點要明白,孫中山在世時,由

於孫此時是權威領袖,共產黨總體上還很弱小,容共完全在可控製範圍之內。共黨的大發展

是在孫後,孫逝世後,由於沒有了天平,國共黨爭失去了製約力量,問題和危險才真正開始!

孫逝世後,國民黨失去了核心,沒有了主心骨。國民黨內形成了胡漢民、廖仲愷和汪精衛三

架馬車,在廖、汪主政時期,廖由於對蘇俄本質認識不清,過於依賴蘇俄,致使中共得以開

始真正的大發展,此是謂左傾幼稚病也(辛灝年語參見:辛灝年《誰是新中國-中國現代史

辨》)。廖被刺殺後,汪為了取得更大的個人權利,更是百般討好蘇俄,推波助瀾,後來竟開

啟所謂的國共聯席會議,使共產黨得以在政治上和國民黨平起平坐,從而使事實上從本來的

國民黨容共幾乎變成了共產黨容國!

黃埔軍校內的共黨也是這一時期得以發展的。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孫在世時,黃埔校內共產黨

人擔任重要職位的僅有張申府、周恩來兩位政治部副主任以及葉劍英任教官,等等寥寥無幾!

孫去世後,陸陸續續的聶榮臻、李富春、魯易、惲代英、孫炳文、蕭楚女、張秋人、金佛莊、

袁仲賢等等都進入了黃埔,他們大多任黃埔的政治教官。之所以特別說明黃埔軍校,是因為

黃埔在中國的現代史尤其在國共黨爭中至關重要。還有一件事可以說明,中共元老譚平山曾

這樣說:黃埔軍校雖然有不少共產黨人,但都沒有鞏固的陣地,因為領導權完全在國民黨人

手裏。當年蘇俄援華軍火到達廣州時,黨曾要求分配一些給黨組織的工人糾察隊和農民赤衛

軍,被孫博士明確拒絕了,孫中山國民黨根本不願武裝將來可能成為共產黨的力量。孫博士

曾對國民黨人說:中國的共產黨完全不值一提,都是一些沒有政治修養的人,不值得重視,

孫博士和其他國民黨人都看不起共產黨人。[12](楊奎鬆《國民黨的聯共和反共》第 55頁)

可見孫先生在軍事領域是防範共產黨人,他當然明白軍事對國民黨的至關重要性!

       對於聯俄容共有非議的人,當然你們也可以這樣堅持:孫中山畢竟把中共黨人引入國民 黨,給共產黨人創造了發展機會並最終席卷全國。而我所說的蘇俄赤化輸出,是既定方針。 沒有聯俄,也避免不了赤化,畢竟隻是假設,並沒有事實發生。那好,既然一定要追究孫先 生的所謂責任!那我們也不妨追究一下,我們可以把責任一詞化作十分。那孫先生的責任顯 然隻有 0.5分,而蔣先生的責任則有 1.5分,那位發動西安事變的"千古功臣"張少帥就是 2分呢!而國際因素尤其是俄日兩國起碼要有 5分了!最後 1分當然應該是國民黨全黨來負。

      孫先生應該負的責任,在下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現在來說說蔣中正的責任,清黨時蔣是當時

國府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國民黨的力量相對而言,擁有絕對優勢,那為什麽還是剿滅不了共產黨?反而讓它星星之火,得以燎原。當然了你可以說是因為黨內內訌發生了中原大戰,

給以共黨以發展空間。這當然沒錯,但您蔣中正領導國軍北伐的方式,讓地方軍閥簡單的易

幟歸順,軍政權力仍在軍閥手裏。中原大戰後對軍閥的征而不服,難道就沒有領導責任?西

安事變前夕,中共又一次麵臨滅頂之災。西安事變後,國府和中共和解,開始了所謂的第二

次國共合作!這一次的嚴重後果,當然是拜花花公子張少帥所賜,但您蔣公,你和張楊他們

沒有任何書麵協議,你為什麽要遵守口頭承諾?蔣中正受儒家影響太深,講究仁義禮智信,

但這是戰爭時期是亂世。亂世不同於平世,亂世時代的大政治家需要有非常手段,亂世用重

典,無論什麽時候都適用!根本不必理會那些迂腐的書生之氣。嗨!又失去了一次千載難逢

的機會!要知道此時中央軍已經雲集於此啊!當時陳立夫曾進言,現在大批政府軍已經在陝

西及附近省份集結,應該立刻進攻延安,收拾毛澤東及共黨。蔣低頭不答。[13](美·陶涵《蔣

經國傳》第 78頁)

      抗戰勝利後,雖然有很多困難很多問題,但在內戰初期政府軍各方麵還是占據著優勢,為什

麽還是失敗呢?當然你們可以這樣說:毛子大力援助中共,而美國則放棄了國民黨,這是變

相的對蘇抗戰啊!沒錯啊!這的確是曆史事實。但是曆史從來不是平行的,曆史還有另外一 麵。難道蔣和國府就沒有領導和指揮的責任嗎?(我這樣評述,隻是個人之見,並不是說哪 個人應該對此事負責,更不是對蔣中正有成見,他已經付出了心血,盡力而為了。在下隻是 為了最大程度的厘清曆史真相與原貌。蔣介石是繼孫中山之後最傑出的國民黨領袖,也是中 國乃至世界現代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但他的確有缺點與錯誤甚至是重大的缺失,這是毋庸 諱言的。至於所謂的缺點乃至錯誤,這一點包括孫文在內的所有偉人都不能例外,畢竟都是 和我們一樣,是食人間煙火的凡人。但我們要清醒,要明白以史為鑒,方知興替。諱言前人 的缺點,我們後人隻能犯更大的錯誤)

      接著來說說張學良所應負的曆史責任。咳!這個愚蠢 無知的官二代、二逼將軍加花花公子,被人當槍使,你把中國拖入了萬劫不複的境地啊!真 是萬死不能辭其罪!!!

       最後就是國際因素了,俄日這兩個惡鄰強盜,老早就盯上了中國這塊 大肥肉,它們總想著什麽時候可以吃到這份美食。而不幸的是中國在這五千年所未曾有過的 轉型變革時期,偏偏處在這兩個野蠻的獸性國家之間,而更不幸的是我們這個國家此時還相 當的贏弱,雖然我們也已經開始了上升期,但仍然是多事之秋,國內叛亂紛爭不斷。而曆史 又不曾給國府較多的時間來解決如此多又如此棘手的曆史遺留問題,國民黨生不逢時也!此 誠中國之國運之大不幸也!

       這是本篇長文的上半部分,主要是論述孫中山國民黨自陳炯明事變後的艱難處境,聯俄容共

的必要性和對曆史走向的影響。以及蘇俄共產革命輸出的必然性與既定方針。蘇俄共產國際 公然扶植指使其支部中共叛亂、顛覆中華民國及他們使用的卑鄙伎倆。筆者的論述絕大多數 是立足曆史事實,當然也有一些個人觀點,但我認為這些觀點是基於史實邏輯而作出的論證 推理與評述,讀者諸君是否認同?那就見仁見智吧!以下內容是本篇文章的下半部分,(下

半部分分為兩編)完全以曆史事實來說話,事實是檢驗真理的最高標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