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85)
2023 (104)
2024 (90)
2025 (6)
1945年4月12日,剛開始其第4任期不足3個月的美國羅斯福病逝,他的副總統翰瑞.杜魯門成為美國總統。在後來的3年多時間裏,杜魯門結束了二戰,啟動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 並推出致力於美國的戰後建設美國多個計劃。
在此過程中,他的一些執政行為,如"結束美國軍中種族隔離", "用行政手段終止美國鐵路工人大罷工"等,得罪了民主黨建製派,3年後大選時曾萌生退意,但遭到他太太的堅決反對:那樣的話,人們會說你當總統隻是個曆史巧合,你也會被這個想法折磨一輩子。去競選,贏個你自己的總統。
頂著劇烈的反對聲,杜魯門贏得黨內提名,但隨後的競選中困難重重。沒有黨內競選經費的支持,杜魯門的競選捉襟見肘,全國競選乘坐的火車中途停開,不僅因為預付的車費用光了,鐵路工人也要為杜魯門釜底抽薪鐵路工人罷工報一..."鍋"之仇。不得已,杜魯門步行至附近小鎮的酒館中脫帽臨時化緣: 各位行行好,前麵還有人群等我去講演呢。
下麵是電影"Truman 杜魯門"的視頻,講述杜魯門總統的政治生涯。電影開篇就是他乘坐火車在競選路上的一個場景: 從隨從手中要過最新一期的"新聞周刊", 耀眼的新聞是,"50個預測機構,沒有一家預測杜魯門會贏"。結果,杜魯門贏了。
4年後麵臨是否再競選連任時,太太說,回家,不跟他們玩兒了。(隻競選一次,卻當了將近8年總統,也值了)
Thank you.
因為他,社區大學 community college/city colleges 得以推廣。
****
這不是拜登"感興趣"的光環,而是拜登畢生從政贏得的光環,同時也會是最令拜登"感動“的光環:人們真心的感謝,是民主政治中一個政治人物一生努力能得到的最高獎勵。
不客氣。
兩個不同時代的人,杜魯門與拜登的共同點,是打造一個新的國際秩序。杜魯門用是"馬歇爾計劃",聯合西歐對抗蘇聯,拜登用的是亞太各個聯盟,對抗崛起的中國; 兩人的不同點是,杜魯門時美國是鼎盛之時,幾乎所向披靡,拜登時美國感有些力不從心(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讓美國打傷元氣);杜魯門時歐洲盟友沒有太多獨立性,幾乎完全依賴美國,拜登時歐洲盟友獨立性成熟,尊重盟友意見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下個月民主黨就要開黨代會。此時的拜登,依然要堅決地把競選進行下去。那七個眾議院叫幾聲,然後拜登乖乖就範?今天俺已經不止一次看到,好幾個支持拜登競選下去的議員,和俺的想法一樣。他們在質問:拜登的總統候選人是選民選出的,幾個議員就可以overwrite選民的權利?
============
ShalakoW 發表評論於 2024-07-09 15:57:21
Armweak: ...要不要建議拜登和他的競選班子也去看?
***
有一個感覺,最終拜登會放棄參選。
民主黨在芝加哥大會上,會給他安排一個輝煌退場的場麵:在一片歡呼聲,拜登走上舞台,祝賀新選出的民主黨參選人,拜登在回顧拜登50年從政/一任總統期間政治成就的視頻中走出光環,在最後的回首瞬間,人們看到淚水流滿了拜登的臉頰。
新的民主黨提名人,向美國大眾宣告,與逐漸退化成MAGA 黨的共和黨不同,民主黨完成了新老交替,未來不僅要將完成拜登未完成的使命,還將開啟一個新篇章;
會後,民主黨以嶄新的姿態開始大選的最後衝刺
***
有一個感覺,最終拜登會放棄參選。
民主黨在芝加哥大會上,會給他安排一個輝煌退場的場麵:在一片歡呼聲,拜登走上舞台,祝賀新選出的民主黨參選人,拜登在回顧拜登50年從政/一任總統期間政治成就的視頻中走出光環,在最後的回首瞬間,人們看到淚水流滿了拜登的臉頰。
新的民主黨提名人,向美國大眾宣告,與逐漸退化成MAGA 黨的共和黨不同,民主黨完成了新老交替,未來不僅要將完成拜登未完成的使命,還將開啟一個新篇章;
會後,民主黨以嶄新的姿態開始大選的最後衝刺
****
有。
這部電影說的就是杜魯門的從政史,從競選選縣的"法官(非司法意義上)“, 到最終卸任總統,其中包括
1)給家鄉人民鋪橋造路;
2)作為參議員,領導參議院小組,調查軍工企業貪汙軍費的行徑,他領導的小組對軍隊的貢獻,被馬歇爾將軍稱為"頂一個師";
3)極不情願地成為羅斯福的副總統候選人;
4)羅斯福病逝,他哆哆嗦嗦/眼冒金星地宣布就職總統(德國投降前幾天);
5)赴歐洲與丘吉爾/斯大林會麵,商討戰後事宜;
6)決定向日本扔原子彈;
7)不顧馬歇爾(當時的美國國務卿)極力反對,承認"以色列國", 並懇求馬歇爾留任國務卿;
8)韓戰爆發,赴日本(或韓國)見麥克阿瑟,多次容忍麥克阿瑟的無禮,但最終因為原則問題解雇麥克阿瑟:這個國家的外交方針是總統定,不是將軍定;
9)在麥卡錫抓共黨盛行之際,力挺受到調查的內閣成員: 你不屈服壓力出賣朋友,我一定留你當內閣;
10) 批評艾森豪威爾軟弱/甚至背叛: 麥卡錫指控馬歇爾通共,當時競選總統的艾森豪威爾在, 為了自己政治前途, 不敢站出來替馬歇爾說話(二戰期間/歐洲戰爭, 馬歇爾是艾森豪威爾的頂頭上司)。對杜魯門的批評,艾森豪威爾感到不滿/又自感理虧,他在宣誓就職總統前,違反傳統,拒絕進入白宮與即將卸任的總統夫婦(杜魯門夫婦)共進早茶後,再一同前往就職典禮。杜魯門憤怒異常,險些不參加艾森豪威爾的就職儀式。
一部曆史內容十分豐富的電影。
有沒有杜魯門在韓戰中的片段? :)
發現無法改變的話,他們也會停止。
固執固然不好,但人們發現拜登如此堅定時,也會在心中充滿敬佩:我們需要這樣的領導人呀。
傳說辯論之前黑人對拜登的支持不甚熱情,但這一周"逼宮"以來,黑人政客/團體紛紛站出來表示力挺"Biden/Harris",這或許能讓黑人社區/團體再次熱絡起來。看著拜登的身體狀態,他們知道,支持現在的拜登,就是支持日後的Harris, 美國的第一位黑人女總統。如此,黑人對拜登的支持率會因為他的一場失敗的辯論而大大提高,僅次於當年黑人支持奧巴馬的勁頭。
你說的有道理,目前的狀況不是民主黨/拜登所期望的,當年杜魯門的身體狀況不是人們所質疑的。然而,杜魯門的對手也非川普這樣的"政治聲譽",從而讓拜登身體狀況變得並非那麽重要。
我覺得,這是拜登堅信他能最終贏得選民的理由:川普太危險,美國大眾最終會拋棄川普。
拜登在美國政壇摸爬滾打半個世紀,對美國大眾有透徹的了解。民主政治競選,需要讀懂選民。
你很緊張。
People see things as they are, and ask why;
I dream what dreams could ever be, and ask why 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