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兩國已經基本確定,2025年8月15日,川普與普京兩位總統在美國阿拉斯加會麵,討論與俄烏戰爭相關的問題。
1
從最初的"特別軍事行動"到今天的全麵戰爭,普京發動的對烏克蘭入侵戰爭已經3年多了,讓俄國在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麵都承受了巨大的損失。同時,久拖不決的戰爭,讓俄國在全球地緣政治上也遭受挫折,中亞的多個俄國盟友,意識到俄國的衰落而開始於俄國日漸疏遠,導致世界各種地緣政治力量乘機介入,如在土耳其的大力促進下,最近在美國川普總統見證下達成的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的和平協議。
普京本想用這場戰爭來強化俄國利益,並提高自己在國內的政治地位,但陷入戰爭泥潭的現實卻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麵對這個事與願違的局麵,普京領導的俄國正在經受著來自各方的巨大壓力,如美國/西方國家逐漸強化的經濟製裁。就普京個人而言,他麵臨的最大危險不是川普總統虛張聲勢/但難以兌現的進一步經濟製裁,而是俄國國內潛在反抗勢力帶來的政治風險。
2
戰爭的最大特點是它的不確定性,任何意外事件都可能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站期間,希特勒經曆多次德國軍人設計和參與的暗殺/軍事政變,均僥幸逃脫。2023年6月,處於俄烏戰爭中的普京,也經曆了一場未遂軍事政變。
瓦格納集團是俄羅斯的一個私人軍事公司,曾參與俄國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因為軍事物資的分配不均問題,瓦格納集團領導人普利戈任與俄國國防部長產生糾紛。2023年6月23日,雙方之間的矛盾失控,瓦格納集團奮起反抗。6月24日,普京將瓦格納的行動定性為"叛亂"。在控製了俄國多處軍用設施後,瓦格納軍隊向莫斯科進發,直接威脅普京的政治地位。這場叛亂最終以失敗告終。
烏俄兩國國力懸殊,從國土麵積/人口/經濟規模這些衡量國家實力的指標來看,烏克蘭軍事上戰勝俄國的入侵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美國/歐洲盟友的幫助下,通過持久戰給俄國在人員/經濟/地緣政治方麵造成日益嚴重的損害,烏克蘭可以增加俄國因內部爆發衝突而結束戰爭的可能性。
瓦格納未遂軍事政變表明,普京的權力並非看上去那麽堅實,他麵臨來自俄國內部的真實威脅的確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普京任何服軟的表現,都可能為他潛在對手提供取而代之的理由,並以國家利益為名結束戰爭。
3
為了自身的利益,中國半公開地支持俄國持續這場戰爭。今年7月初,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明確告訴歐盟最高外交官卡拉斯,中國政府無法承受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失利,因為中國擔心美國隨後會將全部注意力轉移到北京身上。
王毅的說法立刻成為海外一些華人自媒體人擺拍吃驚的話題,他們似乎忘記了,川普再次上任不久排斥烏克蘭/示好俄國時,自己別著舌頭給出的解釋,"那是為了聯俄抗中"。
盡管與中國存在著各種利益糾紛,盡管未來與中國的糾葛不可避免,但中國是俄國目前無法缺少的支持者,是一個普京不得不接受的現實。王毅對歐盟外交官的這番話,也間接地堵住了普京在烏克蘭問題上服軟的退路。
4
川普總統曾提議舉行美/俄/烏三方國家首腦會談,歐盟(德國)也堅持烏克蘭總統澤蓮斯基必須參見會談,但這些要求多會被普京拒絕。如果有會談,隻是普京/川普雙方會談。若美歐堅持三方會談,普京將不會參加。
對於即將到來的8月15日這場阿拉斯加峰會,美國/歐盟/烏克蘭似乎在統一思想,幫助川普總統製定在會談中討論的和平方案。這番努力的真實意圖,是防止川普總統在沒有歐盟/烏克蘭在場時,單方麵在會談中答應普京的要求。
這樣的謹慎是必要的,但更可能的情況是,普京將在會談中巧妙地掌控會談/主導話題,不給川普拿出自己方案的機會,或拿出一個與普京的要求相似的方案。這樣,會談將主要集中在普京強硬且不現實的和平方案上。
無論是參加並主導美俄兩方會談,還是頂住壓力拒絕參加三方會談,普京的首要/甚至唯一的目的是維持強硬的形象,而不是達成任何停火協議。川普總統倒是會很樂意幫普京這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