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高齡的拜登依然堅持競選連任,其中的原因應不僅僅是對權力的留戀,而是他相信,目前的政治格局下,要阻止川普再次當選,他是民主黨內處於最佳位置的人。
目前政治格局的形成
在總統競選中,美國大眾看重的是候選人的國內政治立場,對政客的的外交能力/經曆給予很少(甚至沒有)的關注。因此,盡管幾十年參議院外委會的經曆給了拜登無人能比的國際政治能力,在美國國內政治上屬於溫和的左派,但拜登卻從來不是一個好的總統競選者。數次競選總統失敗後,與2008年被奧巴馬選為副總統候選人,來彌補自己外交方麵的欠缺。(開啟了重心向亞洲偏移/抗衡中國崛起的美國國際新戰略。)
2020年競爭民主黨候選人的黨內初選初期,拜登被民主黨極左勢力代表桑德斯打得落花流水,直到初選到了南卡羅萊納州時,該州的聯邦資深眾議員Jim Clybum (黑人)為拜登站台: "... We know Joe, but most importantly, Joe knows us." 從此開始,拜登所向披靡,贏遍所有剩餘各州,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拜登最終挑選 Kamala Harris(黑人+印度裔+ 婦女 +民主黨極左派) 作為自己的競選搭檔,既是為了償還Jim Clybum 的政治人情,最大限度地擴展了拜登的選票範圍: 黑人 + 印度裔 + 婦女 + (桑德斯代表的)極左派。
當時的頭等大事是"將川普選出白宮"。
拜登目前的困境
1
上任後,拜登一直被共和黨攻擊為極左,而拜登挑選Kamala Harris 作為競選夥伴,才能吸引極左選票的事實,恰恰表明拜登並非極左。然而,這一2020年以以"打敗川普為頭等大事+承前啟後"為目的有效競選策略,到2024年卻成為拜登欲罷不能的繩索。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1) 川普政治上破天荒起死回生,又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2) kamala Harris 被普遍認為不具備與川普抗衡的政治能量。
2
如果2023年拜登決定不競選連任,作為黨內規律(政治規則),副總統Kamala Harris自然成為當年總統候選人,任何挑戰這一規則而引發的黨內競選,都極可能導致黨內分裂,對2024年大選極為不利;而任由Kamala Harris 按"組織程序"成為共和黨候選人,其獲勝的勝算似乎有限。不得已,高齡的拜登不得不披掛上陣。
幾天前拜登在於川普的辯論中慘不忍睹的表現,讓民主黨內掀起一股"換人"的呼聲。這些呼籲有其無法否定的邏輯和合理性,但卻忽視了政治操作常常麵臨的缺乏邏輯和合理性的現實(川普成為美國總統)。而拜登在2023年不得不決定競選連任時麵臨的難題不僅沒有消失,在距離大選投票隻有4個月的今天則變得更加嚴重:
1)在這段時間裏Kamala Harris 改善其政治能量來打敗川普,似乎比拜登繼續競選來打敗川普的幾率要小得多;
2)打亂黨內規則,拜登退選並指派其他人作為黨內候選人,必將導致民主黨的分裂,Kamala Harris 代表的政治勢力必將造反,讓本就因以哈戰爭造成的黨內分裂更加嚴重。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裏,這一候選人將全黨團結在自己身邊來打敗川普的可能性,也會比拜登堅持競選並贏得大選的可能性要小。
因此,拜登不退選,盡管聽上去違背邏輯,卻是在困境中求最佳選擇。
3
"就是抬,我們也要把拜登抬過打敗川普的終點。我們堅信美國大眾會與我們同行。對這個國家的愛之深切,讓拜登,我們,和美國人民別無選擇。To beat Trump, we will carry Joe Biden over the finish-line if we have to. We believe the American people will be with us. Joe, we, and American people love this country too much to do otherwise."
民主黨人站在國會山的台階上向美國人民表明自己的心聲。
+1
1
這不是一次通常意義下的大選,兩黨候選人通過各種黨的觀點競選入駐白宮,差別僅僅是實施哪一套執政理念。
這是一個有關美國200多年的政治體製是否能存活下去的一場競選。不僅拜登/奧巴馬這麽說,很大一批傳統的共和黨人也這麽說,因此轉而支持拜登。他們的邏輯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2
班農不加掩飾地說,MAGA運動就是一場革命,如獨立戰爭和美國內戰,是要推翻舊的製度(深層政府)。
川普政治上卷土重來,是人們預料之外的,從而讓拜登無法像麵對通常大選那樣對待這次大選:就如他自己說的,如果川普不參選,他也不選。他參選就是為了打敗川普,保住"青山"。
拜登的意思是,川普不參選,它就是一場通常意義的大選,民主黨輸得起;川普參選,就是一個非通常意義下的大選,是美國與川普對決,美國無法承受2024年輸給川普。他認為隻有他能挑起打敗川普的重擔。
你可以不認可他的說法,可以質疑他的這份自信,但你去猜測他的行為的動機,就如你猜測川普行為動機一樣,就過了頭,對他們都不公平。他的動機隻能他自己說出來,你也可以不信他的說辭,但你不好把你的猜測強加在他的頭上。
3
拜登因為熱愛這個國家而參選,就如那批傳統共和黨人因為熱愛美國而轉而支持拜登一樣,都是為了保住美國現有的政治體製(民主選舉機製/司法係統)。隻要青山在,還有機會上山砍各自鍾意的柴來燒。
川普是要摧毀青山。
你的思維方式,讓我覺得這裏不是你參與討論的地方。
別再進來了。謝謝。
在3月14日,我寫了篇博文,"川普(再)當選,東升西降"。
具體地說,拜登打造的亞洲製衡中國的各個聯盟將功虧一簣,中國在南海所向披靡,台灣岌岌可危;烏克蘭或被迫割讓土地求和(如果幸免不被俄國吞並)後,美中俄三國領袖相聚柏林,製定新的國際秩序。
恰恰是200jin對zhongguo的熱愛, 讓他定於一尊
****
The problem is no one can tell who that person is. And even if that person were identified, how could he/she be accepted by the whole party. It would take forever for the party to unite around a new leader in this situation, if that were ever possible at all, and clearly time St this time is not a rare commodity for the Democratic Party to have. People's feeling would definitely get hurt in this messy process, so much so that they might give up on voting altogether. And these are just the problems within the party.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is "staying put when feeling uncertain", and in this particular case it means keeping Biden and ploughing through as originally designed....
I almost feel convinced by myself now.
Honestly, for me it's a "To be or not to be" situation, I don't know which way is better, replacing him or not replacing him, that's the f@&king question.
=================================
ShalakoW 發表評論於 2024-07-01 08:16:26
@tianjinwang1,
我可能誤讀了你的評論,抱歉。
我可能誤讀了你的評論,抱歉。
有一個猜測,會在這場風暴過去後說出來。聽上去有點兒像好萊塢政治大片兒,但從民主政治操作角度說,makes perfect sense.
Stay tuned.
=========================
ShalakoW 發表評論於 2024-07-01 06:47:47
@tianjinwang1,
你讓我覺得惡心。
如果你支持川普,就直接說"我就支持了,怎麽著吧", 那也算個爺們兒。你倒好,支持了川普,用"民主黨騙了我"當借口來掩蓋自己的心虛,整個膽小鬼。
不要再來我的博文下說話了,否則一定刪了你的評論。
你讓我覺得惡心。
如果你支持川普,就直接說"我就支持了,怎麽著吧", 那也算個爺們兒。你倒好,支持了川普,用"民主黨騙了我"當借口來掩蓋自己的心虛,整個膽小鬼。
不要再來我的博文下說話了,否則一定刪了你的評論。
1
這篇文章說的就是這個困境的產生,以及對困境的解釋。
2
2022年就寫過一篇文章,"2024年拜登可以驕傲地退休",其中的核心就是那些呼籲拜登退選人們今天說的話,"Joe, 你是一個成績卓著的總統,特別是打敗了川普一事,將青史留名。We live you, 但現在是退休的時候了"。那時候公開退休的決定,會給民主黨很充裕的時間空間決定2024年候選人,但會讓拜登任期後兩年成為所謂的"跛腳總統"。過早成為無所事事的總統,或是拜登所不情願,事情可能就這麽擱置了。
到了2023,當必須決定是否連任時,我又寫了一篇博文,"重讀2024年拜登可以驕傲地退休一文", 說明這個問題到了必須有答案的時候了。在無法理解拜登覺得競選連任後,讀到了一篇報道,解釋了拜登麵臨的"困境"(這篇貼子作了解釋)。
後來有了今天,一個"活人要被尿憋死"的困境。
如果拜登能最終依舊民主黨候選人,那麽,全黨就必須有"就是抬,我們也要把拜登抬過打敗川普的終點"的決心,才可能最終取得勝利。
川普不參選,拜登辯論也好不了,鬧劇還是有,兩個都不愛國倒是事實。
****
應多是川普的支持者留的言。
Thank you.
===============================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2024-06-30 18:57:22
(Reuters) “Joe Biden's disastrous debate blamed on bad preparation, exhaustion”
https://www.aol.com/news/joe-bidens-disastrous-debate-blamed-225112290.html
路透社剛剛發表的文章,分析拜登辯論災難性結果的原因。文章有一定的可讀性,和俺今天下午posted的另一篇博文裏分析的原因有幾分吻合。
https://www.aol.com/news/joe-bidens-disastrous-debate-blamed-225112290.html
路透社剛剛發表的文章,分析拜登辯論災難性結果的原因。文章有一定的可讀性,和俺今天下午posted的另一篇博文裏分析的原因有幾分吻合。
****
你沒有讀懂我的文章。
1
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就是試圖從拜登的角度,解釋他為何在2023年決定競選連任,以及為何在辯論失敗後,至今依然堅持不推選。
你可以不同他的觀點/看法,但這就是他的看法,也是他麵臨黨內壓力時的自辯的依據:
1)你們誰能保證把我換下來,黨內不會出現分裂?辯論失敗造成的損失或可以彌補,但黨內分裂將是致命的;
2)我的年紀是個問題,但其他人也會有其它的問題,你們誰能保證/或讓我相信,換的新人就一定能比我更受歡迎(贏得更多選票而打敗川普)?
這些不是胡攪蠻纏的問題。當沒有人能回答這些問題時,拜登為何要屈服他們的壓力?退選與否,是拜登說了算,他人隻能建議,奧巴馬都說不上話。
(2016年,拜登聽從了奧巴馬的勸告,把參選機會讓給了希拉裏,結果呢?2020年民主黨請拜登出山收拾殘局,這次奧巴馬幫助拜登精選,既有為國效力的意義,也有賠2016年不是的意味)
2
你可以說你怎麽想,但你怎麽知道美國選民怎麽想?
除非你有最新的民意調查。如果所有的民意調查都指向一個方向 -- 大眾對拜登失去信心,那拜登再堅持或不合適,最終迫於無人募捐而被迫退選。
在這一天到來之前,所有的說法(包括拜登的自辯)都是猜測。
=======================
Armweak 發表評論於 2024-06-30 17:03:31
****
1
我說"恰恰是拜登對美國的熱愛,讓他無法退出競選", 是我相信(almost 100%)
1). 他看到了川普再次對美國政治體係可能帶來的危害。川普獲勝後,奧巴馬對手下說(大意),美國的政治體係可以承受一屆川普,第二屆就會出問題;
2). 他真的相信他是唯一(以現在的政治格局)可以阻止川普在當選的人。
2
他大兒子46歲就死於癌症(腦癌)對他的打擊,應是他如此迅速衰落的原因。
即便如此,2020年民主黨大佬們請他出山競選,認為隻有他才能打敗川普時,他答應了。"臨危受命“受命之外,也在兌現他對死去兒子的承若。按他的話說,他兒子認為他一定能成為美國總統哦,並在病床上要求他答應,一定要再參加一次大選。他答應了。
他認為應該是他死去的大兒子,而不是他,成為美國總統。
President Biden's family is urging him to stay in the race and keep fighting despite last week's disastrous debate performance, even as some members of his clan privately expressed exasperation at how he was prepared for the event by his staff, people close to the situation said on Sunday.
紐約https://www.nytimes.com/2024/06/30/us/politics/biden-debate-anxious-democrats.html#:~:text=President%20Biden's%20family%20is%20urging,the%20situation%20said%20on%20Sunday.
你如果follow
****
1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民調已經商業化。距離大選還有四個月的民調沒有太大的意義。通常來說,勞工節(9月的第1個周一)之後,美國的暑期休假結束後的民調,在逐漸開始有意義, 那是人們說的 "選民真正開始留意選舉的時候"。
2
我之前還有一篇文章,認為歐洲(法國/德國)的右轉,英國的左轉,會對美國大選有影響,讓美國選出左派的總統。
We'll see.
ShalakoW 發表評論於 2024-06-30 16:14:53
davidinchina : Bill O'Reilly 在X上說,拜登已經決定推出...
****
Politics is about winning.
If Biden could not convince his party that he still can win, then he'd have to give up on staying in the race. It is what it is.
He will be remembered nicely in history though.
****
我本以為他們至少會等到下周才做出這個決定,至少看看辯論後的民調。
****
Politics is about winning.
If Biden could not convince his party that he still can win, then he'd have to give up on staying in the race. It is what it is.
He will be remembered nicely in history though.
****
政治評論不是為了解氣,而是分析其中大眾在一個具體的政治環境下可能的集體運動方向/模式。
1
翻譯成中文,這話的意思是,政治分析(民主政治)是圍繞著"選票"進行的,在一個特點情況下的一個政治操作,是讓自己獲得更多的選票,還是可能丟失選票。
如果你的平論可以轉化成"這麽做會丟失選票,民主黨更可能輸"的說法,就與我這篇文章的大意相符。無論是拜登堅持參選,還是民主黨內換人的呼聲,最終歸結為"哪種做法能贏得更多選票/更可能大選中獲勝"這一核心上,這是我這篇文章的大意。
(在8月芝加哥召開的民主黨大會上,通過唱票(黨內初選的結果),拜登才正式成為民主黨候選人。所謂換人,是在大會上,拜登主動將自己已經獲得的黨內提名的選票,轉移給另一人身上,那樣,民主黨候選人才會改變。是否換人的決定,最終是拜登作)
2
我的文章沒有涉及你說的"民主素養缺乏與否"的問題。如果你如此在意"素質"問題,你為何回避川普通過謊言/惡行獲得的選票的競選行為(以及那些熱衷川普的選民),又有多少基本為人的素質?
這不是我這篇文章要討論的,也不會寫文章討論這類問題。
美國有句話,it is what it is, 大意就是”事情就是這樣(不要做無用的抱怨)"。正是在這個思路下,我對網上華人自媒體日複一日"批判習近平治國無能,揭露中共統治殘忍"的節目很不理解:習近平執政10與餘年,你才知道他治國無能?中共統治中國70多年,你剛發現它的統治殘忍? It is what it has always been, is it not?
3
還是那句話,你要想批判民主素質這類問題,自已寫篇博文效果最好。我對這類討論不感興趣,因為我知道, People are what they are, and it is what it is.
Bill O'Reilly 在X上說,拜登已經決定推出。當然,這消息我也是真假莫辨。
@BillOReilly
Here's a Biden update from http://BillOReilly.com news headquarters. The decision has been made that the President will quit the campaign. Two reasons: Democrat internal polling says he cannot recover from the debate, and fundraising is drying up. (1/2) #JoeBiden
選舉的基本假設就是:尊重程序、尊重選民、公平競爭。
現在民主黨一片“換拜”聲浪,施壓拜登退選,跟其它一些手段一樣不合常規,更是彰顯對選舉基本假設的違背,不尊重程序、不尊重選民、不公平競爭。還要加上一條,不尊重候選人。:)
****
政治評論不是為了解氣,而是分析其中大眾在一個具體的政治環境下可能的集體運動方向/模式。
1
每個黨都需要選擇/更換自己候選人,選擇/更換的目的,是為了贏得大選。
當初拜登決定是否競選連任時,就有報道他麵臨的困境: 2020年的大選勝利的搭配,成為他無法退出2024年大選的陷阱/困境(Kalama Harris 不是川普的對手),讓他不得不修改當初隻任一期總統的打算,決定競選連任,以提高打敗川普的勝算率。他前幾天辯論失敗,並沒有改變這一現實。
目前民主黨內一批人呼籲換人,是為了提高11月大選獲勝的可能性。但那些呼籲換人的人,如 “紐約時報"的 Thomas Friedman, 並沒有給出換人之後可能的情況,更不要說忽視"據11月大選隻有4個月"這一現實。
2
我這篇文章是把這個困境展示出來,並給出拜登堅持競選的邏輯:他依然認為他是打敗川普的最佳人選。在他看來,這次辯論的負麵影響有限,他還有機會修複這一有限的損失;而如果換了其他人,勝算令人質疑。
如果你明白民主選舉是什麽,你就應該看出他的邏輯中的合理性。至於這個合理性有多大,沒人知道。
3
我說你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是說你沒有看懂我的文章,而隻是順著自己的思路說。這麽做不是不可以,但發表一篇博文更好。
俺相信拜登是熱愛美國的,就象俺也熱愛美國一樣,可能比俺更熱愛美國一些:)。但是不是純粹因為熱愛美國,拜登才決定競選連任,俺不得而知。:)他如果一年前就宣布不競選連任,相信有年富力強的民主黨候選人會脫穎而出,很可能到時候會對川普的當選有更大的威脅。如果這時候,拜登宣布退選,我估計,新上來的候選人對川普構不成大的威脅,川普11月的勝算將大大增加。這大概就是最近兩天,共和黨內,和川普穿一條褲子的資深政客,都在起哄,要求拜登退選的最大原因吧。
在一開始,拜登宣布競選連任,俺覺得他主要在考慮他的私人成分。到目前為止,美國依然有非常多的選民,相信川普的信口雌黃,說2020年的總統大選rigged,拜登是靠fraud上台。拜登咽不下這口氣,想再勝一場,證明他靠實力上台。
俺非常不同意拜登的open-boarder政策。這種移民政策,大概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曾有過。我想,很多竭力反對拜登競選連任的選民,包括不少老中選民,反對他的移民政策是一大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