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曉霜

你來過,我走過,我們是否相遇過? 也許是某一個場景,也許是某一個人,也許是某一首歌,也許是某一段文字, 曾經給我們留下刻骨銘心的感動,記錄下這些生命的痕跡,在歲月靜靜流逝的長河裏,讓我們知道自己曾經這樣活過。—— 曉霜
個人資料
相約曉霜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的跨學科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軟技能?

(2020-12-22 17:56:38) 下一個

 曼哈頓的阮老師 相約曉霜 

 

照片來自網絡

 

 

21世紀的大學生應該具備什麽樣的 soft skills (軟技能)? 這是一個爭執不休的熱門話題。

 

美國教育界普遍認為, 軟技能應該包括溝通交流、團隊合作、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年層出不窮的政治事件發生後, 特別是 “黑人命也是命” 的運動, 這些技能加倍地受到強調重視。許多專家還要求建議把cultural competence (文化能力) 也加進去。疫情的侵襲也把科學技能急促推到了桌麵上。

 

如何掌握這些軟技能? 論辯紛紜, 各有己見。從教學角度上來說, interdisciplinary (跨學科) 教育是個有效的傳授途經, 在實踐中也得以證明。

 

跨學科教育和跨學科研究的術詞出現在上個世紀, 也有專家說它的真意和實施可以追溯更早的年代。進入本世紀後, 跨學科在美國高校裏的接受發展推行迅速全麵完善。如今, 幾乎在各個學科都能聽到見到這個詞匯的存在。它的含義可以望文生義地理解為: 涉及兩個或多個學科或主題的學習和研究。它的出現是應社會的變化和職業的需求。

 

美國大學在本科教育的初期, 十分注重學生獵取廣博的知識, 串聯各科學問, 提高對彼此科目交叉的認知, 並且懂得如何在實際中應用。跨學科的推廣激勵學生對更寬泛的專業和課目產生興趣。這其中包括對double major (雙專業)和 more major (多專業)、dual degree (雙學位)、和minor輔修 (也有翻譯成副學士) 或concentration (專長) 的選讀。好多大學的open curriculum (開放課程) 概念其實也是這個意思。

 

以往, 大學本科生在選擇雙專業或多專業、一個專業另加一個或多個輔修的時候, 常常是傳統式的搭配, 即挑選兩個比較相近的專業、或是更互通、要不就是重疊的科目。例如從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中選擇外語和心理學、曆史和社會學、哲學和政治學等等; 還有數學和統計學、或者數學和電腦的結合。

 

跨學科的時代, 有遠見的學生更樂意挑戰自我, 經常選修相對立的雙專業和雙學位, 或者相斥的多專業和多學位。也就是說在文科或者社會科學與理工科之間的聯姻。比如生物和社會學、化學和外文 (如西班牙語)、電腦和政治學、數學和文學或是統計和古典文學, 等等。

 

照片來自網絡

 

跨學科培養出來的最熟知的名產品, 莫過於工程師、創業家和企業家的Elon Musk (伊隆·馬斯克)。他在上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賓西法尼亞大學) 本科的時候, 在兩個不同的學院修不同的專業: 經濟和物理, 畢業時拿到兩個學位: 文科學士和科學學士。

 

這種搭配在2021年的Rhodes Scholars (羅德學者) 中也顯得突出。32名精篩細選出來的學者中, 有攻學電腦和新聞、電腦和文學double major (雙專業) 的; 也有選修生物工程和社會學double concentrations (雙專長)的。 

 

Rhodes Scholarship (羅德獎學金) 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獎學金之一, 每年頒發給最優秀的學生, 去劍橋大學攻讀研究生。榮獲者被稱為羅德學者。許多政客學者科學家都屬於這個聲望顯赫的精英小集團。前美國總統克林頓是其中之一。

 

更有強人同時攻學3個或更多專業、學位或輔修。一位2021年的羅德學者同時期獲得了三個學士學位。

 

今年從Williams College (威廉姆斯學院) 本科畢業的一名亞裔學生, 修完了四門專業: 經濟、曆史、文學和數學, 成為該校有史以來, 第一位完成如此多專業的畢業生。更令人佩服的是, 居然還是按時讀完所有的課程。

 

Williams College 在《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的文理學院排名中, 18年來始終名列首位。本世紀來, 修選它的double major或三個major的學生逐漸增加, 去年就已達到了40%。 

 

無獨有偶, Williams College的長期競爭對手, 在《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的文理學院排名第二的Amherst College (阿默斯特學院), 也有大約40%的學生完成不止一個專業。他們中同時選修三個專業的例子有: 音樂、數學和物理; 還有文學、經濟和數學, 等等。

 

有調研發現, 大約四分之一的美國大學本科生是攻讀雙專業

 

就業市場通常決定著高等教育的流行課程和研究領域。那些選修多專業或多輔修課的學生對市場需求都有比較強的敏感度。相斥專業的攜手 “婚姻” 給畢業生在求職時帶來更大的競爭力, 薪水往往也高於隻學單門專業的同期畢業生。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選擇雙專業的學生仍然可以在4年內畢業; 有的隻攻一個學位, 但外加一、兩個輔修的學生, 為了節省時間和經濟開銷, 如果努力多修課, 並轉進來在高中時考過的AP課的好學分, 有時不需要4年也可以完成學業。

 

跨學科的培養也練就了學生畢業後, 在繼續學習深造道路上的判斷力和方向感。

 

年年都有STEM (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 本科出身的申報者入學法學院和商學院; 大學音樂專業的畢業生 “四處流浪” 表演一、兩年後, 可以180度大轉彎, 申請牙醫學院, 接受不同滋味的新一輪挑戰; 也有戲劇係畢業生拚進百老匯成為專業演員後, 轉行去報醫學院, 奮鬥數年, 考取執照行醫; 在醫生和牙醫中聚集著不少出色的藝術家, 他們中有人能畫一手的好畫、彈拉一手的好琴、 唱一嗓子的動聽歌曲, 這些人才會集一起時, 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樂團。有的男外科醫生還會做漂亮的針線活兒。

 

提到醫學, 學生家長都愛問同一個問題: 哪個大學本科專業會對以後申請醫學院有利? 對它的誤解和解答也是眾說不一。傳統上, 醫學院的申請生大多數來自生物、化學和其它STEM學科。可現實中, 越來越多有人文和社會學科背景的畢業生拿到醫學院的招生錄取。文學是列在申請醫學院前10的熱門專業裏。有文科知識的考生備受醫學院招生委員會的青睞。

 

這也是跨學科的影響, 治病救人、醫療研究突破也需要跨越界線的思維, 多種學科背景的人才可以填補這個真空。

 

有意識、有能力和膽量選擇申報商、法、醫、牙等學院的人, 在大學本科時期, 一般來說都學得比較廣博多樣, 即“雜”。 

 

同樣, 獵足跨學科學習的嗜好習慣也延續到畢業後處理職業場上的抉擇, 有助於遊刃自如無所畏懼地轉向。當然, 這絕不是說對工作態度的隨心所欲和玩世不恭。

 

例如, 一位大學本科專修媒體的學生, 畢業後去了好萊塢作製片工作。幹了沒多久, 覺得與明星打交道太乏味, 委屈了自己的才能。辭職後上了幾個月的電腦編程課。沒學完, 就收到了IT公司的錄用。一年多時間, 被挖走兩次, 最後被穀歌搶去。穀歌看上她的不僅是技術, 更佩服她以非本科的背景去挑戰coding (編碼) 的勇氣, 還有她那在IT人才中鶴立雞群的與媒介明星打交道的社交經驗和溝通能力。

 

像她這樣的美國人屢見不鮮 —— 不禁錮在大學本科專業的概念裏, 而是廣開學源, 觸類旁通, 伸展靈活, 根據趨勢及時調整自己, 以適應市場的需求。殊不知, 雇主也是偏愛尋覓那些有多邊知識的員工。這與大學時選修相斥專業或專長的道理是出如一轍。

 

各學科之間不設立嚴格的邊界線, 機動伸縮, 確實是別具一格的美國教育特色。

 

在教育界, 人們愛用 “軟件”和“硬件”去比喻人腦子裏的 “貨” 和眼見到的基礎設施。很多初來美國的國內遊客和學生的感歎語是 “美國的基建真落後”! 覺得學校的教室、實驗室和醫院診所等設施顯得簡陋, 不像是世界第一超級大國應該有的模樣。這一半是事實。好多學校的硬件確實是看著不過 “硬”, 尤其是和國內的新建項目相比。國內的不少新基建, 如醫學院的高級醫院診所, 如同五星級的酒店般豪華漂亮。美國最棒的醫院 (不少也是世界一流的) 絕不會修飾得如此富麗堂皇, 這不是它的渴望意願。學校的軟件 —— 優質師資、教學理念、創新立意的模式和方法等, 才是重心所在。美國教育在這一點上堅定不移。

 

順便提一下, 美國高校的軟件造就出了Elon Musk (伊隆·馬斯克) 這樣不尋常的能士, 還有其它同樣傑出的神人奇才。

 

有專家在20多年前就預言, 那時的中學生, 不管將來學什麽專業, 幹什麽工作, 一生中一定會遇到至少一次的編碼任務。疫情的出現, 又有專家表示這個進程已經加速地到來。這也與2020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就業前景報告》預測相吻合。這進一步說明跨學科的重要性和實際性, 文理雙全的優越性。 

 

爭奪全球5G主領的轟轟烈烈, 讓美國的精英們有所共識並明確指出: 中美新一輪的競爭是在科學技術領域。這意味著強化它的科技發展脊梁柱 —— 教育的更加超越和銳利也更加迫在眉睫, 新的挑戰和較量將會更重視培養學生的軟技能。由此, 闊展跨學科的交叉互流也更加意義非凡。 

 

【作者簡介】 曼哈頓的阮老師,畢業於北京大學國政專業,美國教育碩士,從事大學招生和服務工作20餘年,現在曼哈頓做教育谘詢和美國學校申請顧問。

 

 

了解更多,歡迎關注阮老師的網站:

https://www.usacademicconnections.com

聯係阮老師,掃描二維碼

 推薦閱讀以往文章:

 

1)阮老師:再看萬花筒中的美國高校申請

2)阮老師:美國大學標準化考試,考還是不考?

3)阮老師:此時此刻,曼哈頓更是我的家

4)曉霜:美國大學招生的新趨勢, 你準備好了嗎?

5)曉霜:扭轉潮流,哈佛大學提出的大學招生方案

6)通向大學之路:社區服務,科學競賽和體育運動如何幫助孩子進入理想大學

7)雷春:【收藏版】美國"特殊"教育指南(近百鏈接)

 

 

文章參考資料:

 

  1. https://entrepreneurship.wharton.upenn.edu/blog/elon-musk-among-the-stars/

  2. https://nces.Ed.gov/pubs2018/2018434.pdf

  3. http://www.rhodeshouse.ox.ac.uk/media/45255/winners_bios_2020.pdf

  4. https://www.npr.org/2020/12/07/942170588/fauci-effect-drives-record-number-of-medical-school-applications

  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jYaAkElGbc

  6. https://williamsrecord.com/2020/05/giebien-na-20-is-the-colleges-first-quadruple-major/

  7. https://amherststudent.amherst.edu/article/2015/09/22/rethinking-double-major.html

  8. https://www.weforum.or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相約曉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武勝' 的評論 : 謝謝閱讀和點評!
相約曉霜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古樹羽音' 的評論 : 謝謝閱讀和留言!
古樹羽音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對當代年輕人的中肯指教!
再全球時代的當今,機會總是光顧有所準備的挑戰者。
我知道一個從事社會科學的女性,她在40歲人到中年攻讀電腦,並在該國泡沫經濟崩潰之年,就職於IT企業,從事教育軟件開發工程,與比她年輕十幾歲以上的同行一路拚搏斬棘到55歲,就因為有文科的功底;由於老眼昏花,才不得以又去挑戰教育行業知道退休。
當然不能否認,這其中有命運的青睞和惠顧,但她的文理“雙全”的知識以及生發出來的與他人的協調精神才是根本所在。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好,學科界限就是用來打破的。多向發展讓個人的可能性增加,但是目前最終卻不取決於個人而是市場需求。若是將來糊口不成為問題,那麽人就可以自由發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