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曉霜

你來過,我走過,我們是否相遇過? 也許是某一個場景,也許是某一個人,也許是某一首歌,也許是某一段文字, 曾經給我們留下刻骨銘心的感動,記錄下這些生命的痕跡,在歲月靜靜流逝的長河裏,讓我們知道自己曾經這樣活過。—— 曉霜
個人資料
相約曉霜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視角與態度

(2020-07-31 13:18:36) 下一個

 

【曉霜寫在前麵】去年春天曾經上過皛琳老師 Stanford CCT (Compassion Cultivation Training)八周的課程。老師是位溫柔似水的美麗女子,但她柔情的話語中所傳遞的智慧卻是非常有力量。至今記憶清晰,老師第一節課告訴我們:在外界刺激和我們的反應行動之間,就是自由所在的地方。我們是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所帶來身心反應的受益者或者受害者,你有權利為自己選擇對健康更加有益、對自己未來更加有利的身心反應。

老師傳達的智慧令人震撼。覺察是我們的天性,經過練習我們可以對外界的“事件”,作出更理性和更有利的行動(response), 而不隻是被動地回應(react),這給我帶來更深層的覺知和審的意識。轉發老師近日寫的隨筆《視角》。歡迎關注公眾號“朗心院服務號“, 查看皛琳老師的課程。

                                                                       

 

照片來自朗心院

 

                        作者:皛琳

轉載:朗心院服務號

感謝授權轉發

 
前一陣和小院兒的鄰居一起玩了視錯覺,
今天想繼續這個話題:眼見為實嗎?

 

 

其實我們看待世界的視角與態度,
決定了我們的體驗,
從而決定了我們的“真實”。

比如你看,“真實“可能是這樣的

 

 

 

可能是這樣的

 

 

當然還可能是這樣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眼中的“真相”,
都可能會因為視角而不同。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各種不同的角度

和可能

世界才能如此豐盛
 
比如南非Western Cape的荒野
遠看有這麽一堆廢墟

 

 
近看也隻是幾根醜醜的鋼筋

 

 
不過當你在某一個距離和角度,
就會看到

 

 

 

沒有人可以完全避免偏見
不過如果能意識到所有人,包括自己,
都有不同的視角和來處,
多一些對不同視角的好奇與尊重,
也許能讓我們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體驗到更多的豐盛和美好。
 
今天,你準備看到什麽呢?

【作者簡介】 皛琳(皛音xiǎo), 朗心院聯合創始人,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訪問學者,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關愛與利他主義教育研究中心(CCARE)基於冥想的慈心練習CCT首位中國籍培訓師,曾任聯合國兒童保護項目官員,暢銷書《走進魔法店》譯者。

 

閱讀其他文章:

 

1) 曉霜:分享一本暢銷書《愛的五種語言》

2)童慧琦:應激下的身心安頓法

3)謝剛:愛子有方, 疫情下的管教

4)廖冰: 情商育兒,疫情下的親子關係

5)劉平宇:《從中國到美國》(上)

6劉平宇:《從中國到美國》(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