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霜寫在前麵】去年春天曾經上過皛琳老師 Stanford CCT (Compassion Cultivation Training)八周的課程。老師是位溫柔似水的美麗女子,但她柔情的話語中所傳遞的智慧卻是非常有力量。至今記憶清晰,老師第一節課告訴我們:在外界刺激和我們的反應行動之間,就是自由所在的地方。我們是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所帶來身心反應的受益者或者受害者,你有權利為自己選擇對健康更加有益、對自己未來更加有利的身心反應。
老師傳達的智慧令人震撼。覺察是我們的天性,經過練習我們可以對外界的“事件”,作出更理性和更有利的行動(response), 而不隻是被動地回應(react),這給我帶來更深層的覺知和自審的意識。轉發老師近日寫的隨筆《視角》。歡迎關注公眾號“朗心院服務號“, 查看皛琳老師的課程。
照片來自朗心院
作者:皛琳
轉載:朗心院服務號
感謝授權轉發
比如你看,“真實“可能是這樣的
當然還可能是這樣的
和可能
【作者簡介】 皛琳(皛音xiǎo), 朗心院聯合創始人,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訪問學者,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關愛與利他主義教育研究中心(CCARE)基於冥想的慈心練習CCT首位中國籍培訓師,曾任聯合國兒童保護項目官員,暢銷書《走進魔法店》譯者。
閱讀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