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采訪/撰稿人:曉霜
* * *
Q: 聽到你再次舉辦個人演唱會的消息,回顧三年前激動人心的夜晚,朋友們都很期待。喜歡唱歌的人不少,但是非專業的歌手,辦個人演唱會的卻非常少,辦一場演唱會最大的挑戰是什麽?
A: 辦個人演唱會確實不多,非專業人士辦一場演唱會挑戰更大。在我們灣區喜歡唱歌的人不少,年輕人大都唱流行歌曲或者搖滾樂,年齡大些唱美聲和民族歌曲的比較多。如果辦一場美聲的音樂會,學唱每首歌的時間比較長,不容易有那麽多合適的歌來辦一場演唱會。而辦一場流行歌曲的演唱會,學每首歌比較快,但是場地、燈光、音響這些硬件條件有很多要求,所以成本比較高,而且在各個環節都有很多具體細節的工作要做好,否則就看著不專業。是否能找到合適的場地也是一個挑戰。
Q:您是什麽時候發現自己對唱歌非常感興趣,或者說什麽時候發現自己有這個天賦?小時候有沒有經過一些專業的訓練?
A:我從小就喜歡唱歌。小時候我參加過唱歌,說相聲,報幕, 中學當過合唱指揮,對很多文藝活動都感興趣。我的聲音比較亮,音準節奏感比較強,可能這方麵有一些天生的優勢,但是並沒有覺得自己唱歌有特別的天賦,也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
80 年代上大學,忽然接觸到港台歌曲,當時我覺到打開了一個新的窗戶。在大學裏,我有機會充分發掘自己的各種興趣:唱歌,指揮,學彈吉他,寫詩,參加辯論會,導過啞劇,參加各種文藝演出。總而言之,我對各種文藝活動都比較感興趣,但我絕對不會稱自己是“科大歌王”。 科大除了學習氣氛濃厚,各種文藝人才也很多。
唱歌是我一個純粹的個人愛好。有時我唱歌,就是自己唱,把自己心裏的各種情緒,包括一些難受的感覺和煩惱都唱出來,唱完後就覺得人很舒服,覺得輕鬆了很多。
有人會問我,你唱那麽多情歌,是不是在為某個人或者某件事在唱,其實不是。唱歌的時候當然要傾注了很多感情,但是需要的不是具體的人或事,而是進入一種情感境界,就可以抒發出自己的情感。
後來我到美國留學,唱歌的興趣一直沒有變。我在學校也參加過表演, 反正在任何環境下,我都不怯場,有機會我就上舞台。更多的時候是自己唱,沒有觀眾,也沒有關係。
Q:三年前看您的第一場演唱會,全場爆滿,座無虛席,好評如潮,大家都很震撼,感覺是一場非常專業的演唱會。您是怎麽決定辦第一場演唱會的?
A:大概是從2014年開始,我突然對唱歌有了很大的熱情。我太太覺得我是中年危機(一笑)。其實也是一個特別偶然的機會,那年我去參加教會的 Good Friday 的大型活動,聽到一些特別感人的歌。我當時就想象如果有一天我也能上台這樣演唱該多好啊。但覺得不可能。
那時我開始認識了一些有共同愛好的朋友。我開始把唱歌當作更加 Serious 的愛好。於是我就開始從家裏自己唱,改變到舞台上去唱。我加入了一些俱樂部,給自己更多機會唱歌。我知道自己唱歌的情感比較飽滿,但是在技術上是有差距的,於是一心想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在家裏我經常自己一邊洗澡一邊唱歌。我尋找更多的機會練習,常常用手機錄下來,自己聽,然後自己修正,不斷地提高,爭取各種機會上台演出。
一年後,也就是2015年,我真的參加了教會的 Good Friday 大型演出。那是一年一次的慶祝活動,大概有上千人參加。一年前的夢想實現了。那時我特別興奮,特別感動,也受到極大的鼓舞,這是一種特別的經曆。
現在我已經連續幾年在每年的 Good Friday Service 參演唱歌,並受到好評。
後來有朋友鼓勵我,你唱得那麽好,辦個演唱會吧!於是2016年初我決定辦一場演唱會。開始我考慮找個小的場地,大概100 — 200人左右,但是沒想到找場地很難。灣區場地很多,但是活動更多!
找合適的場地很困難,你不能像卡拉OK一樣,我要找樂隊伴奏,這裏就有一個成本問題。百人的場地很難做,200 — 300人的場地也比較小。後來就找到了Palo Alto 一個400人的場地。
5月份定下場地,10月演出。我們有5個月的時間準備,馬上開始選歌、選樂隊,進行排演。這個過程心情起起伏伏,很艱難,因為我不了解這個過程和自己的實力。有時練歌感覺很好,就會信心滿滿;但是過兩天練得不是很好,一下子就情緒低落,信心不足,心想這 400人的場地,會有那麽多人來嗎?
第一次辦演唱會還是蠻艱難的, 但是朋友和家人都非常支持。當年的大學同學還從東部趕來一起登台演出。最後的結果也是超過所有人的期望值,費用上也基本打平了。我辦演唱會肯定不是為了掙錢,而是一種經曆,是一種分享,是一種對音樂的感動。
Q: 三年後您再次辦個人演唱會,跟上一次會有什麽不同?
第一、技巧上的長進。
上次演唱會後,大家都說我唱得很好。我知道自己唱歌時感情很飽滿,但是別人一聽,就知道不是專業出身。那麽我的差距到底在哪裏呢?我不停地琢磨,要弄明白它。
我把演唱會的歌放到 Youtube 上,有人留言:如果能唱得再好一點就更好了。我沒有不高興,反而把它當作是一種鼓勵。跟專業歌手比,我想找到自己的差距,開始找專業的老師學習。
老師發現我有“咬字”的現象。你會覺得吐字清楚,北方人字正腔圓是優點,但是現在的流行歌曲唱法更加結合了歐美風格,比較淡化輔音,所謂咬字比較“鬆”。不然的話,就容易不夠放鬆,缺乏訴說感;也會影響唱句的線條,沒有那麽流暢,會影響歌的旋律之美。
我過去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如何用氣息、共鳴、運氣,還有一些情感的處理。後來經過老師的點撥,經過專業訓練後自己有很大的長進。
第二、從內容來說,唱的歌更加年輕了。
我又找了上次演唱會的組織團隊,並有幸請到矽穀久負盛名的“麻辣樂隊”合作,還約請了眾多活躍在灣區舞台上的明星歌手助陣,這次與樂隊搭配和練習的時間更長,內容上會更加豐富和精彩。
第三、 場地不同。
這次本來想找個 600 — 700人的場地辦一場,但是發現很不容易找到。現在決定9/14 和 9/15 在 De Anza College 的 Visual & Performing Arts Center 辦兩場。這是比較專業的小劇場,場地可容400 人,比較小,但是很 cozy。
上次演出後,大家都覺得很嗨,樂手說如果能接著再來一場就好了,餘興未盡。那麽這次就辦兩場。一場演唱會下來,樂手伴奏跟我一起合作大概有15首曲子,平時的演出機會一般隻有3 — 4個節目。演兩場,大家都會很盡興。
Q: 您怎麽去 reach out 新的觀眾?想給年輕人和新的朋友傳遞什麽信息?
A:當然我希望你們這些老觀眾能帶新朋友一起來,因為這不是商業效益的大型演出,也不會到處登廣告,觀眾基本上都是靠朋友推薦介紹而來的。
今年初開始,我在做一個“以歌相許”的電台節目,介紹矽穀人自己的好聲音、好歌曲,因此也認識了更多年輕的朋友。我一直覺得流行音樂和舞台應該有更多的年輕人,他們很有才,從小練鋼琴,現在的年輕人條件很好,對音樂的理解也非常好。他們在小舞台上載歌載舞,表現力很強;但是他們有時不一定做得那麽精致,他們也缺乏更多的觀眾,需要更大的舞台。我也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在大舞台上去表現他們的才華。
當我自己去追逐夢想時,也想告訴年輕人,當你有夢想的時候,你可以怎麽去實現它。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希望向年輕人傳遞一種“工匠精神”。音樂的美,它需要精雕細琢。 不隻是你選的歌好,投入感情,好音樂有很多細節。你可以有很好的創意,有發揮的餘地,但是一定要有“工匠精神”才能做好。
這次希望會有更多的創意。我會更注重一些歌曲,會更加精雕細琢,編得更有感情,節目穿插的過程中不能脫節,用專業水平要求自己。不能因為規模小、資金少,就不去精雕細琢,我們要做一場非常精心的音樂會,每個小環節都會非常用心,都會花功夫。
Q: 你比較喜歡哪個歌星?或者說你的風格比較接近哪個歌星?
A: 我年輕時喜歡張學友,後來更注重歌曲而不是歌手。我喜歡很多歌,會唱不少李健的歌,後來我開始喜歡陳奕迅,他是香港四大天王後的唯一天王。這次我選的歌非常廣泛,不局限於某個歌手,從流行歌曲到爵士樂,搖滾樂。我希望來聽演唱會的朋友,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歌,我們可以一起忘我地嗨一次。我唱的歌不僅是我喜歡的,也希望能夠滿足聽眾的要求。
這是一場為大家而辦的演唱會,歡迎大家一起來欣賞音樂之美。
Q:現在您活躍在灣區各個舞台,又辦公號,又當電台主播,很大程度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以後有沒有別的打算?是否想過辭去工作,一心一意來做音樂?
A:目前為止我沒有別的打算,唱歌隻是我一個 Serious 的愛好,所以沒有別的壓力。辦場演唱會還是很費力氣的,以後也很難說會不會再辦。我希望自己的這些嚐試,也能幫助年輕人去追逐他們的夢想, 我也很希望他們以後能夠辦他們的個人演唱會。
Q: 音樂最終對於您來說意味著什麽?您在唱歌最完美的時刻,達到一種什麽樣的狀態?
A:最終是一種表達的願望。有人寫歌,有人唱歌,你寫文章。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歌,但是我總能從不同的歌中表達自己情感,能夠讓我進入歌中的氛圍和精神狀態。一首歌就像一個故事,你唱一首歌就像講一個故事。
可以說,唱歌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你唱歌的時候可以完全地投入,進入另外一個角色,可以暫時離開現實的生活,進入到另一種精神/情感狀態,那是一種忘我和超越自己的生命體驗。這是非常美妙的感覺。
Q: 您的兩場演唱會是在 9月14 號和 15 號那個周末,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您準備好了嗎?
A: 票已經印出來了,海報也印出來了,我們正在密鑼緊鼓地忙著最後的練歌和準備工作,就等大家買票來參加演唱會了。我們 9月14號或 9月15見!
期待!最後,預祝你們演出成功!
注:文中所有照片由許哥提供。
閱讀演唱會相關文章:
02 樂隊吃飽飯,福利送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