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曉霜

你來過,我走過,我們是否相遇過? 也許是某一個場景,也許是某一個人,也許是某一首歌,也許是某一段文字, 曾經給我們留下刻骨銘心的感動,記錄下這些生命的痕跡,在歲月靜靜流逝的長河裏,讓我們知道自己曾經這樣活過。—— 曉霜
個人資料
相約曉霜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方雲華博士:談如何培養創新思維 “學生, 家長和老師的角色”

(2019-04-12 16:22:16) 下一個

作者:方雲華  ”相約曉霜”公眾號首發 

 

方雲華老師在矽穀“成才係列”講座(3/7/2019)

 

寫在前麵】 方雲華老師回顧他二、三十年的藝術教育生涯感慨地說,在中國剛上大學時老師就對學生說,創作(造性的思維)沒有辦法教,隻有靠自己的“悟性”。但方老師多年的教學實踐、體會和證明,創造性思維是完全可以培養的,不過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正確的方法;需要好的環境。學生怎麽學,家長怎麽幫,老師怎麽教,三方麵缺一不可。

 

這篇文章是方雲華老師給曉霜的育兒隨筆《孩子,我該怎麽愛你》一書寫的序。感謝方老師在出版這本書過程中所給予的鼓勵和幫助。

 

學生, 家長和老師的角色

文 / 方雲華

 

在我二十多年從事藝術教育的生涯中,王傅之(Alice Wang) 是我最為印象深刻的學生之一。欣聞 Alice 的媽媽曉霜將她的育兒隨筆匯集成書,這是一件能使許許多多家長和他們的孩子從中受益的好事。借此機會,能寫一點感想,實屬幸運之至!

 

Alice 在我校學畫十二年,想說想寫的東西實在太多。她活潑、純潔、善良,天真得如同一隻可愛的小鳥。現在她已經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 記得第一次大學放假回到我的畫室,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 “沒有您,就沒有我的今天!” 話音未落,我的雙眼模糊了,兩眼含淚的我,感慨萬千……

 

與此同時我也想起 Alice 班裏的另一位稍長兩歲的同學Alice 唐,她比 Alice 王早兩年考入普林斯頓大學。在她即將離家遠赴普大的前幾個小時,當時已經是淩晨,她執意要來看我,也想再看看她從小成長的畫室。還說要告訴我一個秘密:她為什麽會選擇去普林斯頓大學?或者說她去普林斯頓大學的火種是怎樣在她幼小心靈中被一個人點燃的?

 

那是2006年,我隨一家電視攝製組遠赴 Cooper Union、普林斯頓大學,去采訪我的另外兩位更早的男學生。同時陪同我畫室一女生(她代表北美洲,全世界共六人)和她父親去聯合國總部接受聯合國副秘書長授獎以及出席聯合國秘書長親自為此慶祝而舉辦的馬友友音樂晚會。

 

然而當年在普林斯頓大學采訪那位早年學生的一段話此刻又一次回響在我的耳旁:“我小時侯去方老師那裏學畫,是我媽媽帶我走進這個門的,其實當時我什麽也不懂……”。

 

由此三位學生, 三組影像,三段時空,連同"立誌、選擇、毅力"三詞組一起在我的眼前閃動、跳躍、交織、重疊??使我陷入沉思。

 

我們的孩子應該怎樣邁出他們人生的第一步?應該怎樣立誌?應該怎樣努力?應該接受什麽樣的教育?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麽?孩子成功的條件和關鍵又是什麽?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隨著時光穿梭回頭看看這本書裏的小女孩Alice 王和她的那個精英班(那是無意中組建的)。

 

Alice 王自幼勤奮努力,刻苦好學,她那一閃一閃的大眼睛裏,與其他同學一樣總是閃爍著求知的渴望和好奇。

 

那時候 Alice 在我校上許多不同的繪畫課,十歲左右起多次參加我校署假大學課程強化班。平時所在的那個所謂的"精英班"從基礎素描開始到現代素描;創作課從基本創作方法、風格、表現鑒賞、批評,到藝術理論的拓展、個性化創作的實驗與探索、思想性、觀念性創作的研究與突破??

 

Alice 和十幾位同學很早就在一起上課,一起成長。這班同學之間的關係十分融洽,友好。每當上課他們一個個急不可待地想看到彼此的作業,以便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取長補短。但默默之中他們又在相互較勁,相互比賽,因而形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良性的競爭環境。至今每當回憶此班,人人都是意猶未盡,難以忘懷。

 

現在這個班的十幾個學生,除了兩個中途離開去拚體育外,其餘均被世界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UPenn、布朗、Cooper Union、羅德島美院、芝加哥美院等名校錄取(光普林斯頓就錄取五名), 連後麵加進來的兩位尚未高中畢業的小學妹今天也已叱詫風雲。一位去年參加聯合國《世界和平海報繪畫比賽》全球共三人得獎,兩名成人藝術家、一名我校的高中生得第二名(近已被耶魯大學提前錄取)。

 

看到此,許多家長肯定認為這些孩子一個個都是“天才”,其實不是。這些孩子與你們的兒女一樣,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有許多困難、痛苦、挫折、失敗,悲傷,甚至絕望和掙紮。

 

但是二十多年來,我校的學生確實己被世界一流名校和頂級美術學院錄取近300人。這是我們學生用 Art Portfolio 和科學、國際奧物、奧數得獎者在一起競爭的最終結果。因此除個別案例外,我校成功錄取率幾乎是百分之百,特別是這個精英班的學生。

 

縱觀這些學生,平心而論也真的有點不同於其他孩子的地方。他們認真,自信,你追我趕,幾乎從不缺課。有的暑假從中國返美一下飛機,就直接趕到教室,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困雄麵前,他們多在學習怎樣“堅持”而不是放棄。如一位十一歲的學生參加2008年奧運畫創作,因畫壞在地上打滾哭鬧,甚至把作品撕掉扔進垃圾桶。後經家長和我的勸說,重新撿起,最後畫、剪、拚成更富有創意的好作品。

 

這本書中的主人公 Alice 也一樣,她六歲開始參加聯合國環境署繪畫比賽。當時連續好多年北美、世界大獎被我校學生拿到(現多年沒參加)其中包括Alice 身邊的同學,她的壓力可想而知。雖然我常常對學生說:把參賽當作練習,重在參與,它可讓你更聰明,越畫越好。但事實上很多同學一、二次沒獲獎就放棄了。可我萬萬沒有想到Alice會一年一年地堅持??直到第六年12歲拿到大獎,並在韓國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接受聯合國副秘書長的頒獎。

 

這種“堅持”,這種在嬌小身軀背後內藏的那種精神,以及在高中最後一年功課繁重,身體欠佳的情況下,依然花了大量的時間做她的藝術作品集。故而其汗水、淚水伴隨而顯示出的那種百折不饒、剛毅、頑強的意誌,至今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試問有多少學生可以這樣堅持?這樣執著!這樣不放棄!反之連我們許多家長自己可能也早己受不了了!

 

除了在我這裏學習之餘,Alice 還努力自我學習實踐。她參加畫展,設計賀卡,寫、畫和正式出版自己的故事書;她多次以小畫家身份參加成人的藝術節;去黃山,周莊,法國等地寫生??

 

大家一定會想這麽一個小小年齡的孩子,哪來這樣的動力和堅持?隻靠興趣嗎?其實興趣每個孩子都有,但興趣是需要不斷的培育和加固的,反之很容易夭折。至於“樂趣"那是創作者在創作中和完成作品時帶來的一絲難以名狀的喜悅。這大概多是她堅持的原因,但又不是全部。這與她周圍的環境、與她畫畫班有關,當然更重要的是與她父親、母親有關。他們這個班每個同學的成功也正是如此。

 

Alice 的父親是八十年代通過李政道先生主持的 CUSPEA 項目來美國留學的物理博士,斯坦福大學的物理研究員,她母親是杜克大學畢業的法律博士,這樣家庭背景的學生在我們這裏很多。Alice 的父母也像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樣,給予他們孩子無限的愛。但是,他們給的愛不是溺愛,而是更注重在精神上的關懷,例如在她痛苦和不如意時給予鼓勵;對興趣和自信心的不斷修補鑄造;巨大壓力時為她減壓,調正心態;從不急功近利;父母親每次搶著送她上課,陪伴她一起學習;包括一樁樁具體的小事,她父母就是這樣始終如一地伴隨她,支持她,風雨無阻??無疑這是 Alice 順利成長的關鍵,也是全班同學順利成長的特殊條件。

 

上麵談了學生的“學”,家長的“幫”,下麵談談老師的“教”。

 

幾年前,我學生第一天去耶魯大學上學,他看見大道兩旁掛滿了一個個同樣的廣告牌,上麵畫著兩隻手托著一個小孩用力在往上攀登。在此我們無需深究這兩隻手到底代表誰?但肯定的是孩子的成長靠家長,但同樣也缺不了老師,而且老師的具體教學方法、理念對孩子培養過程和結果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多年來我在教學中不斷地學習並且反思,並始終把創造性的教與學方法放在首位。其原因如下:

 

1. 記得剛來美國學習英語時,有一篇文章提到中國孩子畫的貓都是一模一樣的,而美國的孩子對著同樣的貓卻畫得各有特色。

2. 身在矽穀,在這個全世界創新的中心,每天耳濡目染。

3. 深切體會到創造性對世界的未來,對所有的學生(無論學什麽專業)的重要性。

4. 認識到中國教育體製的弊病和限製。

2016年一位女總統竟選人在演講中提到,中國人隻會技術,不會創造, 甚至連創造意識也沒有,我不完全讚同,可有一定的道理。(中國來的學生比我們學校從小在美國的華裔學生想像力創造性差別很大,然與真正美國學生比較差距更大,這是事實)這不是中國人笨,隻是因為我們的思維習慣,思維方式,教育體製所造成。 

 

5. 天才有否的問題是一個大課題,我承認每個人的腦子有差異,但這些差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後天的教育。

 

就“天才”的問題,我常請教一位家長,他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腦神經方麵的權威。他告訴我,人腦其實差不多,臨死前有40%的腦子都沒有用過,所以人腦潛力巨大。

 

還有一位加州大學的教授告訴我,他們做過一個實驗,剖開老鼠的頭,然後攝像記錄,再縫合老鼠的頭,養好傷。一組老鼠開始訓練,另一組任其自然。日後再次剖開,結果發現被訓練的那組老鼠的神經元結構發生了改變,增長,鏈接。而另一組沒有訓練的老鼠,它們的神經元結構幾乎原樣。這正好印證了美國著名教育家卡爾.維特的一句話:“孩子的成長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

 

如何教育?如何努力?一直是我不斷思考和探討的重要課題。

 

我有幾個學生,他們原來的創造能力極強,回中國或搬去其他州後,雖然學畫一直未停,但後來創造性全無,隻可對物寫生、臨摹。

 

在中國,我剛進大學時教授就說:“創作是無法教的,隻能靠自己悟。” 但通過我後來這麽多年的教育實踐證明,創作是可以教的,或者說創造性思維是完全可以培養的,但是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正確的方法。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漫長過程。所以我始終堅持不僅僅教技巧,更重要在於通過繪畫的學習提高每個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他們的人格、毅力、胸懷、哲思、思辨、質疑、激發和挖掘人的潛質,培養具有創造性和多維思維能力的人才。如同MIT的教育理念,“努力把學生培養成象科學家一樣嚴密思考,象藝術家一樣有天馬行空的想像。

 

記得多年前中央美院院長潘公凱教授來史丹福,他看了我校部分大學申請用的獨創性作品幻燈讚歎不己??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為完全之人物而已”(王國維)。至於前麵所提到我們有些學生用藝術作品集和獲得英特爾科學獎,西門子科學獎,國際奧數,奧物等獎項的學生在同平台一起競爭,最後被世界一流大學作為"傑出人才"錄取,這當然是好事,同時也是一個創舉。但這決不是急功近利所得,也不是功利性的敲門磚,更不應該僅僅是為了進藤校而藤校,反之進名校隻是從小起學習訓練後自然而然得到的一個額外收獲。況且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更關鍵在於為了學生的末來、我們人類的未來、我們這個世界的未來!

 

Alice 和她的那個班以及共近三百位進一流名校的同學就是這樣一天天展翅騰飛起來的。他們每一個人身後都有很多故事,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書。

 

父母的高度決定孩子飛多高,孩子自身的內驅力決定他們飛多遠。那麽老師呢?我真誠地希望,老師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幫助學生推向更高,更遠。

 

以上算不上是序,隻是我自己的所感所悟。希望更多的家長能從 Alice 媽媽的分享中受益。

 

方雲華

矽穀美術學院創辦人, 院長

 

《孩子,我該怎樣愛你》新書剛剛上市。歡迎購買閱讀。見購書二維碼。

推薦以往文章:

 

01 "知心姐姐"盧勤薦書:《孩子,我該怎樣愛你》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02 曉霜:寫在《孩子,我該怎麽愛你》育兒隨筆出版時

03 新書預告!《兒子 ,我該怎樣愛你》一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