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育才曾邀請我去講座,談談關於如何培養優秀人才、如何提高華裔學生的競爭力, 我感到自己無法勝任這一重托。 一是因為周圍有太多優秀的孩子和家長,我從不認為自己是“成功的媽媽”。 二是因為自己不是教育專家,怕給來“取經”的家長傳遞錯誤的信息。每個孩子都不同,教育沒有捷徑可走,沒有秘方可尋,沒有一條適合所有孩子的教育模式。 更最重要的是,“奔藤”從來不是我培養孩子的目標, 所以邀請我去談談怎麽送孩子上名校,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回絕。
但是周圍時常有一些朋友及家長來谘詢一些具體的升學問題,當看到很多焦慮的家長,我就想起那個曾經焦慮的自己,所以我也很樂意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經驗與教訓,希望能給焦慮和茫然的家長一點啟發,這正是今天我到這裏和大家分享的緣由。
我今天想聊聊的主題是,“關於選擇,如何鼓勵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東岸之聲》的總編麗莎傳來的家長提問單上第一個問題就是,作為一個職業女性,我是如何平衡家庭、事業和業餘愛好的。這首先就是一個選擇的問題,即我們選擇什麽樣的生活方式?
工作、家、孩子之間的平衡
我是八十年代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那時意氣風發,希望自己能學有所成, 造福社會。我在美國杜克法學院讀 J.D. 期間,暑期到紐約華爾街一家頂尖律師事務所實習,畢業後就被這家事務所聘為正式律師,通過了紐約律師執照考試,拿著高薪,每天西裝革履,與各種客戶打交道,出入於各種高級會議室。當時華爾街頂尖律師事務所女律師當上合夥人的比例是2%,他們都麵對著一個家庭和事業的選擇。在華爾街工作了一、兩年,很快我就發現這不是我向往的生活。
經過一段時間“詩和遠方”尋找自我的旅行,最終我和先生在加州安了家,工作生活, 身心安頓下來,生養了兩個孩子。開始我並沒意識到做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以為孩子會自然長大。
兩天前在天目育才與我以前在一家初創公司的老同事、老朋友老嶽聯糸上了。我們在互聯網泡沫(dot-com)末期在一家從事遠程教育的初創公司作為首期員工一起創業,他是主管技術開發的VP,我是首席律師,我負責公司的各種法律業務,包括融資與上市。我們當時穿梭於中國、美國、香港三地,在亊業上奔波打拚,幾乎很少聊孩子教育。老人從中國來幫我帶孩子。
後來這家公司關閉了矽穀的業務到中國去發展,老嶽回到中國,我留在了美國,去了一家 NASDAQ 上市公司法律部當公司律師。正是 Dot-com 泡沫後,我們公司經曆了 NASDAQ delisting (摘牌), 股東訴訟, 公司破產。我們公司的總裁, 創始人, 從將近上億美金的個人資產,因股東訴訟一夜間蒸發,也宣布了個人破產。
在職場經曆了那麽多,回到家,總是在焦慮、忙碌和無助中掙紮。我發現作為媽媽的精神狀態、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會影響到孩子和家庭的精神及生活狀況。很難想象自己每天處於焦慮不安之中,能夠培養出一個快樂自信、從容不迫的孩子。
女兒上一年級的時候,一次她發燒生病,平時她睡自己的房間,因為發燒睡在我床上。晚上要給她喂藥,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睡,而第二天早上公司還有個重要的會議, 要準備。
一早女兒爬到我的身邊對我說:“Mom, I love you. You are the best mom on earth. Could youcome home earlier? I want you to read a book to me? " (媽媽,我愛你。你是世上最好的媽媽。你可以早點回家嗎?我要你給我讀書講故事。)
想起女兒的話,我在開車上班的路上淚如泉湧。 我意識到,生育孩子是一瞬間完成的,但撫養孩子至少是十八年的時光。父母的職責是什麽?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毫無疑問,創造一個生命,就要陪伴、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孩子成長的環境與我們不同,父母也需要不斷學習與成長,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的成長。
那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破產後,我決定多陪陪孩子。我在孩子的教室當了兩年的義工(Room Mom)。後來我選擇了這樣的生活方式,每天傍晚六點鍾我要到課後班(after school care)接孩子回家; 每天晚上為孩子、先生做晚飯, 全家一起吃飯。晚上聽孩子彈琴,給他讀中文。我放棄了很多工作的機會,隻要上班遠一點(比如說在舊金山市的工作)我不會去;經常要旅行,加班的工作我不會去。我在工作中心甘情願地做一些具體的、輔助性的工作,努力在家庭,事業中尋找一種平衡,尋求一種能讓我心安的生活。有選擇就會有所放棄,這裏沒有對錯。但不同的選擇,實際上是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
鼓勵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我有兩個孩子,老大男孩,小時候他是個典型的多動症(ADHD)小孩, 一刻也坐不住, 屬於有特別需要的學生,而且他又非常逆反,帶他很辛苦。他的成長之路很獨特,兒子上了高中才開始開竅,一年比一年強。他現在己是伯克利大學一位優秀的大四學生(陪伴他的成長經曆另述)。
女兒比兒子小一歲半,她是個活潑可愛,又追求完美的孩子,屬於“自推娃”,她總是那種對自己要求很高,讓父母心疼的孩子。因為女兒的興趣與我的興趣相投,我們也知道應該為她做什麽,所以還是從女兒學畫談起。
女兒很小時就喜歡畫畫,當然她還喜歡很多其他的東西, 如唱歌, 跳舞,彈琴(自己要求上鋼琴課的),體操,滑冰等等。
孩子的興趣往往是簡單、多變而隨意的,也是容易放棄的。不可能什麽都學,那麽選擇學什麽?學多少才夠?還是要觀察孩子的真正興趣與愛好所在,根據孩子的個性,量力而行。
小學、初中沒有學業的壓力,每一項女兒想參加的活動,我們都會讓她參加, 但發現她喜歡這些活動隻是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別的小朋友不去,她就沒興趣了。而且參加這些才藝班時,她忙著跟小朋友聊天,玩耍,並沒有真正用心投入到這些活動中。如體操,滑冰,她的朋友升到了更高的班, 她沒太大長進,到了不同的班,很快她就不想去了。我們沒有費太多精力,過了一段時間,她沒有興趣了,也就讓她自然而然地停止了這些活動。
但是畫畫不同,很小的時候她一坐就可以很長時間自己畫畫,非常投入,而且她總是通過畫畫來表達她的所思所想。
女兒快過三歲生日時畫了一張畫,一個小女孩手中拿著一個袋子,兩邊是兩個大人,她指著那個包說:“生日快樂!” 如此生動形象,我馬上知道她在盼望生日及生日禮物。那張她寥寥幾筆畫下的作品在我辦公室掛了多年。
從幼兒園起,她就喜歡畫畫,我們發現這是她的興趣,是她學習的方式,表達的方式,於是盡量提供條件,幫助她一步一步學下去。
說起來很抽象,但做起來是很具體的。
小時候我們伴她一起畫畫。記得畫樹葉,畫玉米,坐在她旁邊,陪孩子畫畫,有時也畫一張。周末她還把畫帶到方老師的畫畫班上,讓老師評論誰畫得好。方老師總是說: “我看 Alice 畫得比媽媽好。”這時她會很高興。
更多的時候,我在一邊看書做事,一邊看女兒畫畫,總是鼓勵她,誇她畫得好,給她空間去想象。
在方老師畫室,有時看到幾位媽媽常坐在旁邊陪孩子畫畫,開始我很佩服他們對孩子的陪伴,但是很快發現有些媽媽不停地在指責孩子,不斷地催促孩子快畫,一刻也不讓他們停下來。而且總是批評這裏畫得不好,那裏畫得不好;讓他請教老師該怎麽改,管著,盯著,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別說是孩子,就連我這個旁觀的大人看著都感到壓力。我很想上前把這樣的媽媽從孩子身邊拉開,否則這個孩子根本不可能把畫畫變成一種“興趣”,變成一種發自內心的動力與創作。我想任何有創意的學習和工作,一定要給孩子呼吸的空間、思考的空間、想象的空間、試驗的空間,讓他們不怕失敗,願意去嚐試。
給孩子時間和空間,不要去打攪他,陪伴他,鼓勵他一步一步深入畫下去,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更大的樂趣與信心。這種積極的, 良性的強化過程 (positive enforcement) 使孩子堅持下去,把一項泛泛的興趣與才藝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讓它逐漸變成自己的專長。
我先生把女兒所有的畫都“收藏”起來,從來不扔。她小時候,我每年做本畫冊,後來畫太大太多了,才停止。
我們鼓勵孩子課外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才藝活動,這裏當然也包括學業,如果哪位孩子夢想參加奧數比賽,當然就要在數學上花功夫,好好培養!
我不會看周圍的孩子在做什麽,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做什麽。甚至往反麵思考,讓孩子做別的孩子沒有做的事情。
女兒在一年一度的帕洛阿圖市藝術節(Palo Alto Art Fair),看到許多居住在當地的藝術家和手工業者在展覽他們的作品並且賣畫,她說:等我長大了,也要來這參展。
我先生馬上說: 為什麽不現在就做?我們來看看它的要求。(Why not now. Let's findout. )
於是他馬上找到組織單位,了解要求。第二年就給女兒申請參展,遞交作品,辦理了臨時的銷售執照。女兒被錄取後,我們得知她是參加這些藝術節(Art Fair)最年輕的。先生忙著購買參展設備,為畫做框,自己打印了幾百張圖片(prints), 自己裱,自己裝框,然後按材料費出售。
女兒共參加了四次藝術節, 我先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女兒每次都會賣出兩,三百張 prints, 每次會賣掉一兩張原作。這完全不是為了“掙錢”,而是想讓女兒知道這些藝術家是怎樣生活的。她結識了一些朋友,並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不少陌生人開始尋問她的作品,也讓女兒信心大增。
暑假裏女兒參加了各種畫畫暑期班,及各種比賽。
初中時她開始學法文。有一次她說想去法國寫生,先生二話沒說,就買了機票暑假帶她去法國普羅旺斯(Provence)寫生。自己還做了折疊的畫架,和折疊的板凳帶上。
女兒在凡高的家鄉寫生,一天一位記者帶狗散步走過,便與先生聊起來。女兒快速地畫了他的狗,沒想到這位記者非常喜歡,想買。女兒不賣畫,而且說沒畫完。
記者說女兒幾筆畫出了他狗狗的神韻,就是想買下這張畫。最後先生說你給郵費,等女兒回美國完成後把畫寄給你。女兒的畫寄出後收到熱情洋溢的回信,這位記者告訴我們他把女兒的畫放在客廳,歡迎她隨時去玩, 還寄來了法國的禮物。旅行途中的這類小故亊給女兒和我們帶來很多終生難忘的記憶和巨大的鼓勵!
我還利用暑假的時間帶女兒去過中國的周莊、黃山、宏村寫生,在初中時有一張周莊的油畫賣了三千美金。那是女兒的第一批處女作油畫,我們沒想賣,平時掛在家裏,參展時掛上展覽,有位醫生想買,最後女兒又畫了類似的一張賣給了這位醫生。
我說這些並不想讓大家誤解,以為我們從孩子初中起就希望她去賣畫掙錢,恰恰相反,我們從來都是對孩子說,當藝術家會很辛苦,也許一輩子都很貧窮,你要了解他們怎麽生活,藝術是很純粹的,不可功利。
初中時女兒出版了一本小人書(Picture Book),她自己寫,自己畫,先生幫助她出書。她寫了一個夢想飛翔的企鵝,曆經千辛萬苦,最後發現自己還是不能飛翔,但是他有別的才能,他可以遊泳,最後快樂地接受自己原本的模樣。這本書送給很多學校,老師,她還給一些小朋友去讀書,很受小朋友的喜愛。她的鋼琴老師,還有其他幾位老師對我們說,女兒的這本小人書成為她學生中最喜歡的書之一。這是莫大的鼓勵!
如果家長不額外給孩子增加學習負擔,美國的小學、初中應該說還是相當輕鬆的,至少十幾年前是這樣,但是一旦進了高中馬上就不同了。九年級以後的成績開始記錄在案,會成為你申請大學的成績單,一下子學業的壓力,升學的壓力,尤其在華人聚居的好學區,就變得非常嚴峻。
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 各種升學谘詢公司門庭若市,各種補習班遍地開花,各種才藝班應有盡有。孩子除了學校的功課,還要做無窮多的事情,才能感到自己不會掉隊,才有競爭力。而且華人社區孩子的升學壓力越來越早,越來越大。
這時我仍然想到孩子應該“如何選擇”。小學、初中時,選擇興趣。高中時,選擇堅持。這是我希望並鼓勵孩子這樣做的。
麵對壓力,幫助孩子取舍
因為女兒是一個非常追求完美的孩子, 上了高中她也處於那種緊張的“備戰”狀態,她做什麽都很認真,時間永遠不夠用,開始用犧牲睡眠的時間來學習。
在九、十年級之間,孩子的功課一下子重了。除了課堂學習外,鋼琴在考十級,周末的中文課最後要考SAT, AP; 還在參加學校的 debateteam (辯論團隊), 同時負責兩個Club (學生俱樂部);還做義工,她希望參加至少100 小時的義工;她數學在最快班,總是花很多時間做作業。業餘畫畫的時間幾乎都被擠掉了,隻是堅持周末去兩小時至四小時的畫畫課。
十年級時在一年一次的體檢中,我驚恐地發現女兒比九年級同時期瘦了二十磅!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這讓我萬分擔憂,開始深入了解孩子的精神壓力,知道她追求完美的性格。發現她壓力大,睡眠不好,睡得晚了,醒得更早了,而且飲食不香,腸胃功能開始紊亂。
我和先生想著怎麽幫她減壓,我們仔細分析她的作息時間,看她放學後的時間如何支配,發現她每天花兩、三小時的時間做數學題。她的數學老師要求很嚴,丟了一個標點符號,可以扣很多分。女兒的壓力非常大。
我們還發現她的數學班上很多同學都在外麵上補習班。我先生第一次給女兒開始聯係上數學補習班。先生是學物理的,在斯坦福大學工作,可以教大學生、研究生數學,但還是弄不清楚女兒高中數學課的要求。
學校的數學課根據學生的程度分五個班,女兒在最快班。她形象思維比較發達,數理邏輯思維相對而言弱一些,因為她用功,各門功課成績都不錯。我建議換到程度稍微慢一點的班,可以輕鬆一點,保證睡眠, 也可以騰出時間來畫畫。她開始不同意,認為她的好朋友都在快班,而且她的成績還可以, 她可以堅持。看到女兒一天天消瘦, 精神疲憊, 看了醫生,醫生也建議減壓。說服了女兒,與老師數次溝通後,我寫信給學校,當時老師覺得這位中國“虎媽”太不可思議了。班上大概隻有四,五位學生得A, 我女兒是A-, 就要求換班, 難道非要得 A, A+ 才滿意。當一聽到醫生的建議,馬上同意換了班。
同時在十年級我們說服女兒,減少了其他的活動。第一保證睡眠和健康;第二要保留一點畫畫的時間。
過去我們覺得高中的藝術課太簡單了,女兒從小學畫, 上學校的藝術課會浪費時間,沒有建議孩子上。可是現在我們建議她在學校上藝術課, 老師讓她跳了一級,但是不能直接跳到大學預科的藝術課(AP Art)。孩子上藝術課輕鬆自由,老師允許她完成課堂要求後隨便做什麽。起碼她有了更多的時間畫畫,她開始創作、並完成了第二本自己寫自己畫的小人書。
半年後,她的飲食睡眠完全恢複了,身體也恢複了。這時孩子開始上十一年級,選多少AP, 孩子要強的個性有又了一些壓力,我們讓她要保證睡眠,她一般每天十點就開始洗澡休息,不能因為AP課程影響睡眠時間。
但是她還是感到升學的壓力,周圍的朋友都上那麽多的AP課。我告訴她,無論你上什麽學校,爸媽都為你而驕傲。你是那麽幸運,那麽小的年齡就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麽,隻要你堅持做下去,一定會有豐富美好的生活。但是身體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聽了我們的話,女兒十一年級時隻選了一門AP, 而且是她非常喜歡的法文。十二年級她身體很好,狀態非常好,選了四門AP, 高中一共選了五門AP.
女兒沒有跟隨她周圍朋友學這學那,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選擇,並量力而行。她在高中四年一直沒有放棄畫畫。
當一些小朋友在忙著上SAT 及其他補習班時,她參加大學藝術學院的暑期班;到國外去寫生;到國外參加國家地理雜誌 (National Geographic) 的攝影寫作項目。
堅持畫畫,這種堅持給了她信心,毅力和品徳。經過多年的練習,她的眼睛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她善於觀察,富有創意,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以生活得豐富。
她很幸運上了普林斯頓大學,不管今後她選擇學藝術還是其他專業,我都相信藝術將伴隨她的一生。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今天在這裏分享孩子的教育問題,我知道大家都是希望取經, 能給自己孩子最好的教育!
什麽是最好的教育?找到適合你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這些年來陪伴孩子長大,和孩子一起成長,我所學到而感悟到的是,不要聽從外麵的噪音,傾聽內心的聲音,讓孩子把學習變成一項發自內心的渇望與熱情,發掘自己的興趣與愛好,並堅持做下去,鼓勵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並讓他們相信會有好的安排在等待他們!
在升學壓力麵前,我們要時常提醒自己,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孩子上名校,如果我們有了這樣的視野和眼光,就不會那麽急功近利。孩子上了大學,終身學習隻是剛剛開始。
孩子們一年年在長大,但願我們做父母的,也和孩子一起不斷地學習和成長!但願我們不僅能夠給孩子提供豐衣足食的物質生活,也為孩子樹立一個精神富有,靈魂豐盛的生活榜樣!
2016.12.3 (原文)
2017.7.31 (修改)
這篇文章是根據作者在2016年12月3日在天目育才的講座內容整理成文。原稿在天目育才公號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