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曉霜

你來過,我走過,我們是否相遇過? 也許是某一個場景,也許是某一個人,也許是某一首歌,也許是某一段文字, 曾經給我們留下刻骨銘心的感動,記錄下這些生命的痕跡,在歲月靜靜流逝的長河裏,讓我們知道自己曾經這樣活過。—— 曉霜
個人資料
相約曉霜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寫在女兒20歲的生日 — 回答女兒“創造力”哪裏來?

(2018-04-13 14:52:10) 下一個
 

 

 

 

 

作者在女兒20歲的生日,

她以家書的方式,

回複女兒提出的疑問:

“學習和創造力的關係”?

 

 

 

 

親愛的女兒,

今天是你20歲的生日,我的孩子!

二月的普林斯頓仍然是冰寒地凍的季節吧?媽媽很想給你捎去一束加州的陽光;想給你捎去院子裏一排盛開的山茶花;還有你喜歡吃的,媽媽做的荷包煎蛋。 

 

 

爸爸剛從中國回到家,想到你20歲的生日,他要飛到東部去給你過生日。他說一生有幾個20歲啊。媽媽的腳扭傷,行動不便,難以旅行。你寒假回校才一個多月,可是怎麽覺得已經過了很久了?

我知道每一天都是特殊的,有意義的。但是每一個生日,又給了我們一個慶賀的借口與理由。你的每一個生日,我們都清晰地見證了你又一年的成長。

你在我懷裏咿呀學語的樣子愰如昨日,搖身一變,你已是一個20歲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你已經是一位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媽媽的記憶裏仍然珍藏著無數你小時候的趣事,你來到這個世上給我帶來了多少快樂,你讓我感到生命的神奇。 

去年暑假你回校後,意外地收到你一封中文信。你說在學校裏沒有機會練習中文,中文不如過去流利了,以後有時間每周要給我寫一封中文信,這樣也可以讓我們知道你每周的近況。你還認真地寫道:“如果看到我的中文錯別字或病句,一定要糾正啊!也請告訴我一些你們最近做的事。” 可愛的孩子,你總是在無意中帶給我那麽多的驚喜和快樂。

(文章部分照片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網絡,文章裏簡稱“普大”)

 

 

從此每個周末讀你的周記,給你回信,便成為我每周期盼的事情。隨著你的文字描述,我仿佛走進你的世界。

 

你們哲學老師在講解“什麽是行動" ;

看你們在心理學課上做實驗,讓你聯想到很多司空見慣的行為方式;

當你意外發現你們《神經科學》的教科書是你的好朋友的父親寫的, 我看到你臉上驚喜的表情。

 

隨著你的敘述我仿佛和你們一起到紐約去看百老匯劇,去參觀現代博物館,聽音樂會。

 

你告訴我,舞鞋跳出了一個大洞,

我仿佛看到你翩翩起舞的樣子;

舞蹈隊和合唱團的排練、演出

把業餘時間排得滿滿的,

你還到無家可歸孩子的收容所當義工,

給孩子們上課。

 

你還在學校設計中心(Design Agency) 找了一份工作,

想給自己一點實習的機會;

十月你注冊成為一位選民,

可以參加總統選舉。

最近你們剛去普大的 Half-Time retreat. 

 

 

每一天你都在學習新的東西,每一周我都看到你在參加各種活動。你們的校園生活真是太豐富了,讓我有些嫉妒。

你從來都是一個快樂的孩子,對世界上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心,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可是冬假返校後,第一次看到你在信中表現出一絲疲憊,夾帶著淡淡的茫然與困惑。也許是因為節假後回到學校馬上投入了緊張的複習考試,普林斯頓大學的期末考試為什麽安排在聖誕節後?

你說,還沒反應過來,一個星期又過去了。這一周除了複習準備考試,沒做任何事。最近在想整天學習會不會影響創造力?學習各種各樣的學科應該是好事,可是最近發現自己的創造力不如過去強了。也沒有時間畫畫,不知怎麽提高?

知道這個學期你上了五門課:心理學,哲學,神經科學,日文,還有一門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跨學科的)課程。可以想象你每天忙於上課,大量閱讀,做作業,寫 Paper,還有課外活動,忙得沒有時間畫畫了。

 

我們成年畫畫班的陳保平老師曾經對我們說過,如果沒有時間畫畫時,可以用眼睛去畫畫,用腦子、用心靈去畫畫。

 

你看普大的校園那麽美!

看看那些古典的建築;

看看樹木、花草在四季中的變化;

看看路上的行人,及他們的表情;

天空的雲彩;空氣中的氣息;

大教室的台階,

生活中的一切你都可以通過自己的眼睛去構圖,去繪畫,去發現美。

 

等你有時間坐下來攤開畫布的時候,你就可以更好地去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了。

 

 

你問整天學習會不會影響創造力?你提到學習和創造力的關係,讓我深思。 讀著你的文字, 又讓我有一點擔心(我知道這是多餘的)。你一定是因為忙於考試,忙昏了頭而導致了一點疲勞感,無助感,也帶給你一種“緊迫感”吧?但是你提出的問題,的確值得我們思考,值得我們去尋找答案。我與兩位老師和成年畫畫班上的同學們一起討論。

陳保平老師不斷地告訴我們, 藝術來源於生活和學習的積累,藝術不是單純的“技術”,它表達美的東西,表達情感,表達個性和思想。藝術最後表現的是藝術家情感的積累,生活的積累,而不是“技巧”。學習藝術,一定要有各種知識的基礎與生活的積累,才能有“後勁”,才能走得遠。

方雲華老師對你很關心,對你的問題非常用心,他多次給我回郵件。

方老師認為“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學習各種知識是必須的;關鍵在於怎麽學?怎麽教?創造性的培養要從小做起,要方法對,不中斷,而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科學和藝術的創新原理、本質是一樣的或者說是相近的,即必須是創造,而非臨摹。

方老師對教育的投入, 對學生的付出,總是傾注他的全部身心。他還與他的老同學,藝術教育家探討這個問題,希望能找出一些有規律性的東西,可以讓所有的學生受益。

方老師同時把你的提問轉發到他的藝術探討群討論,幾位熱心的家長也參與了討論。

 

讓我特別感動的是壯壯的媽媽,她在 Stanford 大學從事生物研究。她認為你的問題“有急迫解決的必要性”,她那天上午放下手上的工作給你回複,為你答疑。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她想告訴你, 創造力來自不斷的學習,各個領域的深入學習。隻有具備足夠的基礎知識才可能進一步去創新,所以基礎知識的學習非常關鍵。具備了廣博的知識和見解,然後在技巧上做訓練,兩者結合才能做好藝術。

 

有一位做編輯工作的家長也分享了他的觀點, 認為任何學科都有自身的獨特性,也有與其他學科的相關性。正是對各種學科的學習才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麵去審視人、亊或世界。不認為多修學科會束縛人的創造力,相反會喚醒自我的感觀,從各個角度,深度,全方位去完善自己的創意。

 

 

 

還有一位媽媽推薦了一本書 (Creative Confidence by Tom and David Kelley),關於如何保持創造能力, 認為知識一定要廣博,還要習慣用知識去以創新的心態解決各種問題。我在網上給你買了這本書,希望這兩天你能收到。

大家都認為深入學習各種知識是創造力的源泉。那麽是不是知識越多創造力越強呢? 顯然不是的。那它又是什麽關係呢? 

我還在琢磨這個問題,忽然昨天看到一篇文章正好解答這個問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七屆年會”上的講話,就是談知識與創造力的關係。讀了如同醍醐灌頂。冥冥之中如同有一隻手牽引著我們,有一束光在黑夜裏給我們指路。

文章很精彩,在這裏概括要點如下。 錢穎一提出,我們對教育的認識(他是指在中國),過於局限在“知識”上。創造力需要有知識,但是不僅僅是知識。

 

 

人的創造力從哪裏來?  錢穎一教授提出一個簡單的假說:創造性等於知識乘以好奇心和想象力(creativity = knowledge x curiosity/imagination

 

知識通常是隨著受教育的增多而增多。但是知識越多,未必創造力越大;如果教育環境和方法不去保護好奇心和想象力,那麽增加知識的同時,就有可能減少好奇心和想象力, 從而減少創造力。

 

他講到兒童時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別高,但是隨著受教育越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很有可能會遞減。這是因為知識體係都是有框架,有假定的,在客觀上就容易產生壓製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效果。

 

錢穎一教授認為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思維模式、心智模式、心態中的一種。所以,他的假說也可以表達為:創造力 = 知識 × 心智模式 (creativity= knowledge x mindset)。

 

Mindset 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價值取向。創造性心態是一種永不滿足於現狀,總想與眾不同的渴望。

 

錢穎一還舉四個人的例子從不同角度說明具有創造性人的心智模式的特征:

  1. 愛因斯坦的簡潔思維;

  2.  喬布斯的“不同思維”;

  3.  馬斯克(Elon Musk)的“反直覺思維”;

  4.  蒂爾(Peter Thiel《從0到1》的作者)的“逆向思維”。

 

錢教授強調,創造性的思維絕不僅僅是思維技能或技巧,更是一種心態,一種習慣。在學校很難講授,但是他相信學生自己可以在感悟中塑造。

 

這篇文章寫得太好了,回答了你的問題。有時間細讀一下,相信你會得到很大的啟發。當然任何人的觀點,包括權威的論點都不能代替我們自己的思考,我們都要尋找自己的答案。 

 

 

孩子,你看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學習中。學習不僅僅是課堂上,書本上的知識。我們可以從別人的經驗和思考中受益;可以從各種生活經驗中(包括挫折失敗中)學習、思考、感悟、成長。這個世界有很多疑問(Questions), 也許沒有現成的、固定的答案,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尋找自己的答案。你在學習、尋找著自己的答案,媽媽也是這樣。

 

你是這樣一個富有創意的孩子,我相信在你未來的學習、感悟中能夠保持自己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並不斷地塑造自己的創造力。

 

借你生日,讓我整理,記錄一下這兩周的思緒,象是享受一份守候你,與你獨處的時光。

 

中國春節那天, 方老師畫畫班上的一位媽媽送給我一本精美的筆記本,上麵有很多漂亮的畫。我沒舍得用,捎去給你當作生日禮物吧。你可以用來畫畫或者寫字,你比我更配得上用它。

 

親愛的女兒, 祝你生日快樂!永遠快樂!

 

愛你的媽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滿篇都是愛!羨慕你們母女如此親密的關係。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