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還記得一次性相機嗎?

(2024-12-02 12:31:07) 下一個

還記得一次性相機嗎?比“傻瓜相機”還傻的相機,連膠卷都不用買,照完了,送去衝洗,相機就丟掉了。剛開始的一次性相機是用硬紙板做的,一個小鏡頭,一個快門而已。後來有塑料機身,還帶閃光燈。

一次性相機是80年代開始流行起來的,占領了“傻瓜相機”很大市場。出去玩沒帶相機,或根本沒有相機,想拍照留影,就買一個一次性相機。那個時候到處都有賣的,很便宜。

後來出現了手機,用手機也可以照相了,功能越來越強。人人都有手機以後,基本上沒有人“出去玩沒帶相機”。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們從來都沒把一次性相機放在眼裏,在他們看來,一次性相機照出來的照片太業餘。於是一次性相機慢慢地退出了市場。

但是,一次性相機從來沒有被淘汰,最近幾年死灰複燃。從2019年起,一次性相機的銷售額逐年上升,達到了2023年的9億多美元。預計到2028年,銷售額將達到12億美元。

這有點像黑膠唱片的回潮,現在在商店裏基本上看不到光盤了,取而代之的是黑膠唱片。一次性相機回潮的原因跟黑膠唱片卻完全不同。黑膠唱片回潮是因為嬰兒潮一代對過去的懷舊,推動黑膠唱片重返市場。而一次性相機回潮靠的是年輕一代,主要是90後(Gen Z)。

一次性相機在年輕人中形成了一種時髦,手裏拿著相機,眼睛從一個小孔望出去,要認真選景,取好景後用食指按下快門,聽到“哢嚓”一聲後,別忘了擰膠卷,不然下一張就會兩張重疊。這種照相方法對年輕人有一種新鮮感,也不必花大錢買“真正”的相機。照完二十幾張照片,卻不知道照得怎麽樣,送去衝洗出來才能知道。這種等待和期盼,也是年輕人沒有經曆過的。幾天後手裏拿著照片,一張一張地翻看,好像是打開聖誕節的禮物,是喜悅,是驚喜,是心靈上的一種滿足,是回味,與手機拍照的感覺完全不同。這樣照相有吸引力,甚至是一種刺激。

盡管攝影發燒友們覺得一次性相機太業餘,他們不少人卻從來沒有擯棄膠卷。在他們看來,膠卷照出來的照片比數碼照片更有藝術氣息。這和一些音響發燒友一樣,他們覺得黑膠唱片的聲音比光盤更飽滿、更有現場感。

年輕人可能體會不出膠卷照片的藝術氣息,特別是用簡單的一次性相機照出來的照片。但他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照片是真實的,沒有經過後期處理,AI沒有動過手腳。把照片做成相冊,與親朋好友分享,比在手機上瀏覽更有生活氣息。鑲在鏡框裏,擺在桌子上,掛在牆上,把自己融化在記憶中。他們在體驗父母一代的生活方式,在“遠離手機”的呼喚中又邁出了一大步。

一次性相機照出來的照片和數碼相機相比,無論是清晰度還是色彩,確實遜色多了。不過齊白石說得好,“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作畫如此,照相又何嚐不是如此。“畫的跟照的一樣,照的跟畫的一樣”,就是藝術的最高境界。數碼相機照出來的照片,加上後期處理,會讓照片有“媚俗”的嫌疑。一次性相機的照片是真情流露,是經過認真思考後的成果;顆粒粗糙、有時模糊,是非完美主義的體現。這就是年輕人新的追求。

幼年兒童還沒有手機,父母也會給他們一個一次性相機,讓他們學會撲捉生活中的一瞬間,培養他們的攝影愛好。廠商們已經準備好了,為他們生產聖誕節禮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我今天找到了關於南斯拉夫鐵托總統那個 Polaroid 照相機的信息。
它現在保存在南斯拉夫博物館。
以下是關於那個照相機的介紹,是一位美國軍官贈送給他的:

A retired US Army Colonel gave the camera to Josip Broz Tito in March 1974.

Ellery C. Huntington Jr. was at the Supreme Headquarters of Josip Broz Tito as a liaison officer for the US Army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During a visit that he paid to Josip Broz Tito in 1972, knowing of his passion for photography, Huntington promised to give him the Polaroid SX-70. It was the latest photographic “miracle” of the company at the time.

Two years later, he fulfilled his promise and via the Embassy of the SFRY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sent the camera to the president Tito.

lsjr 回複 悄悄話 Polaroid 相機80年代太驚豔了。那個技術挺有意思的,可惜相紙很貴。
總是糊塗 回複 悄悄話 文革前用過一次性的針孔相機給放電的試驗照過相。這個相機就是一個火柴盒大小的不透光的紙盒,前麵用針紮個孔就是鏡頭。小孔用黑紙蓋上,用時揭掉就是快們。用時到暗室往裏麵放張膠片或印相紙,然後放在須照相的地方。試驗時放電的強光一閃就把是什麽地方放的電記下來了。
新林院 回複 悄悄話 【還記得一次性相機嗎?比“傻瓜相機”還傻的相機,連膠卷都不用買,照完了,送去衝洗,相機就丟掉了。剛開始的一次性相機是用硬紙板做的,一個小鏡頭,一個快門而已。後來有塑料機身,還帶閃光燈。】
博主用過 Polaroid 照相機沒有?
它在1980年代很流行。
按下快門以後,照片會自衝自洗,然後從照相機裏慢慢升出來。
依稀記得當時南斯拉夫鐵托總統就愛用 Polaroid 照相機。
您這篇博文中說的一次性相機,鏡頭、快門、塑料機身、閃光燈,照20張照片就進 landfill,不太環保,我個人覺得最好還是不要提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