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1955-08-03
【新華社廣州二日電】由美國回國學生,邵士斌、謝家麟等十二人,在二日下午六時三十分自深圳乘火車抵達廣州。廣州市回國留學生接待委員會曾派員前往深圳接待,並給予妥善的照顧。
這是報道的全文,短短六十多字,是《人民日報》報道歸國留學生最短的。邵士斌是威斯康星大學經濟博士;謝家麟是高能物理學家,獲斯坦福大學博士,1951年企圖回國,上船後被美國移民局攔截,禁止回國。1955年美國解除回國禁令後才得以與離別8年的妻子範緒篯和兒子團圓。
《人民日報》1955-10-10
【新華社廣州九日電】從美國歸來的著名的中國科學家錢學森和物理學家李整武在八日晚到達廣州。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所長陳煥鏞、廣東省人民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鄭天保、中山大學校長許崇清、華南工學院院長羅明燏、華南醫學院副院長梁伯強等到車站歡迎。中國科學院曾派代表到深圳迎接。
這是報道的第一段,後麵有錢學森的學曆和爭取回國的經曆。至此,“積極響應”達到高潮--並不是在人數上,而是在爭取對象上--國家不惜一切代價爭取的重磅人物回國了。“錢學森回去了!”消息在海外傳開,對一些猶豫不決的人不無影響。從這一點看,錢學森不僅自己回去了,而且也帶動了其他一些人。
除了李整武(後改名為李正武)外,文章沒有報道與錢學森夫婦同船回國的其他22人:李整武、孫湘夫婦,王祖耆、沈學均夫婦,肖倫、肖蓉春夫婦,洪用林、張發慧夫婦,許國誌、蔣麗金夫婦,何國柱、劉豫麒夫婦,胡聿賢、戴月棣夫婦,陳炳兆、馮啟德、劉驪生、疏鬆桂、劉爾雄、許順生、張士鐸、陸孝頤。另外還有7個孩子。
《人民日報》1956-01-09
【新華社8日訊】 本社記者報道:曾經被威嚇所迫而申請美國國籍的兩位中國留學生已經設法回到了祖國,並且拋棄了他們的美國國籍。這兩位留學生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冶金學碩士楊紀珂和他的妻子,麻薩諸塞州威爾斯來學院動物學碩士汪安琦。他們的一段經曆充分揭露了籠罩在渴望返回祖國的旅美華僑身上的威脅氣氛…
楊紀珂就是打工念書,住拖車的那位。文章用了很大篇幅介紹楊紀珂“克服重重困難”回國的經曆。楊紀珂不負眾望,在學術上很有成就,官運也不錯,最後還當上了安徽省副省長,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像楊紀柯這樣的老海歸還真少見。絕大多數老海歸們不想,也沒有資格當官,以後頂多混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錢學森、程開甲(愛丁堡大學物理博士)、黃翠芬(康奈爾大學生物碩士)、童誌鵬(威斯康辛大學電子工程博士)等個別人與眾不同,身兼數職還有資格穿一身軍裝。芝加哥大學電子工程碩士陳更華1952年回國,遠離官場,卻生了個有出息的兒子,當上了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反腐運動中鋃鐺入獄:陳良宇。胡為柏是1950年回國的猶他大學礦業碩士,57年被打成右派,一度情緒很低落。在黨員周世釗幫助下,轉變很快,工作努力上進,以後被推選為湖南省黨外副省長,但他有自知之明,沒進入官場,而選擇回美國定居。
《人民日報》1956-05-25
【新華社廣州24日電】五名留美學生二十三日經香港回到廣州。
陸元九在美國馬薩諸塞理工學院學習儀器工程,1949年得博士學位,以後在這個學校和福特汽車公司任研究工程師。王煥葆在芒活利大學學動物學,1949年得碩士學位。彭琪瑞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礦物學,1952年得博士學位,後來在威斯康星大學任礦物學副教授和研究員。李瓊華在哥倫比亞大學讀生物化學,1951年得碩士學位,後來在這個學校和威斯康星大學任研究員。蔡啟瑞是俄亥俄大學的理論化學博士,並在校擔任研究員。
五人中有兩對夫妻:陸元九和王煥葆,彭琪瑞和李瓊華。蔡啟瑞1947年出國時告別妻子陳金鑾。
《人民日報》1956-06-03
【據新華社廣州2日電】五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先後有鄧培植、張煥民、蔡用舒等三名留美學生回到廣州。為了避免美國政府的阻難,鄧培植和張煥民這次帶著他們的小孩,多走了一個多月的旅程才取道歐洲回到祖國。蔡用舒在1951年就曾申請回國,直到1955年11月才獲準離境。
鄧培植的學曆和背景不清;張煥民是鄧培植的妻子,紐約大學數學碩士。蔡用舒是解放後於1949年12月赴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學習,可能是解放後到美國留學的第一個留學生。
《人民日報》1956-06-20
【據新華社廣州19日電】 留美學生六人在十七日回到廣州。他們是:曾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林作砥和獲得碩士學位的他的夫人徐水月,曾在得克薩斯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的生物化學博士鈕經義,密執安大學化學工程博士侯虞鈞,曾在華盛頓大學研究院學習的謝漢俊和曾在田納西大學研究院學習的尹智麒。
這6人中,鈕經義和侯虞鈞都成了院士;謝漢俊和尹智麒學的專業是經濟,對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一竅不通,謝漢俊改行搞攝影,尹智麒改行搞翻譯、教英文。林作砥比較有意思,二十年後新聞有這樣的報道:“林作砥出生於北京,是南京大屠殺的幸存者;在上海受大學教育,獲工程學士學位,1948年獲明尼蘇達大學工程科學碩士、1952年獲得該校第一位衛生工程博士學位。林作砥一生獲獎無數,1974年被尼克鬆總統任命為‘空氣品質顧問委員會’委員,1976年榮膺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
從上麵這一段新聞的報道看不出林作砥是老海歸。原來,他回國後很快就麵臨反右運動,可能是說錯話了,覺得不妙,於是和妻子徐水月一起發表對反右運動看法,被選登在《人民日報》上。洋洋兩千多字,從對祖國的讚美、對反右運動的看法到對美國的斥責,“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離開了美國,跨進了闊別多年的祖國,祖國各地新工廠企業學校像雨後春筍般的生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在整風運動中,右派分子卻拋開了這些史無前例的成績,故意誇大缺點,瘋狂地向黨進攻,企圖搞垮共產黨,把國家拖回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舊道路。我們對此異常憤慨。”“我們在美國就經常提心吊膽的過日子,回國以後,才根本消除這種恐怖與威脅。”最後總結說:“回國後短短的一年中,我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從這次反右派鬥爭中更體會到思想改造的重要。隻有抓緊思想改造,才能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更多的貢獻。”雖然思想轉變夠快,大概最終還是覺得自身難保,夫妻二人於1958年經香港回到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