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海歸 小故事(二十二)

(2018-04-07 08:50:58) 下一個

回國後

1950年3月華羅庚回國,《人民日報》刊登短訊:
【新華社二十六日訊】聞名全世界的我國數學家華羅庚教授已於本月十六日自美國返抵首都北京,並已回清華大學任教。華氏係於一九四六年應美國伊利諾大學之聘,前往講學。華氏回到清華大學以後,受到該校學生的熱烈歡迎。華氏在回國途中曾發表一封給中國留美學生的公開信,號召留美學生回國為偉大的祖國建設和發展而努力。

除了華羅庚以外,同船回國的還有程民德陳彩章、陳彩寶、宓超群、沈達尊、賈有權,陳涵奎等人。華羅庚發表的那封公開信,稱“梁園雖好 非久居之地”,對海外留學生有不小的影響。

程民德,獲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與華羅庚是同一級的數學泰鬥,回國後與華羅庚為鄰;
陳彩章,曾完成過中國第一部地方人口調查,也應該算是“著名”學者了。可能是因為他跑到美國去發表,所以有親美嫌疑。文革期間紅衛兵抄家,翻出這個調查,指控他是美國特務,把他毒打了一頓,趕出家門。陳彩寶像是陳彩章的兄弟,沒有更多信息;
宓超群,愛德華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回國第二年“鎮反”被判7年,1958年出獄在北大荒“就業”18年。1976年上書鄧小平,申訴冤情,終於獲平反,回到吉林大學;
沈達尊,依阿華州立大學農業碩士,湖南農學院教授;
賈有權,猶他大學力學碩士,天津大學教授;
陳涵奎,伊利諾大學電子工程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係主任。

《人民日報》1950-11-16
【本報訊】據上海文匯報消息:第四批留美歸國學生十六人十日晨抵滬,由金學成、姚溱分別代表華東軍政委員會和上海市人民歡迎這些愛國知識分子回國參加建設工作。同學代表致答詞說:“不管美帝如何阻撓迫害,我們一定要回到祖國來,為新中國的人民服務。當我們看到祖國邊疆上第一麵國旗時,大家興奮得狂呼起來。
第四批留美歸國學生抵滬者是:張存浩(化工)、陳鑒遠(化工)、陳德華(經濟)、周錫庚(醫)、刁開智(經濟工管)、徐仁吉(女、兒童福利)、顧懋祥(造船)、李德沛(經濟)、劉國傑(製藥)、羅世鈺(經濟)、王積濤(藥物化學)、王榮光(醫)、成嘉祜(女、音樂)、魏修征(女、文學)、吳繼輝(外文)、顧瑞清(國際法)。

張存浩,美國密西根大學化學碩士,回國時僅22歲,科學院院士;
陳鑒遠,紐約州雪城大學化學博士,北京化工學院院長;
周錫庚,哥倫比亞大學西奈山醫院住院醫師,複旦大學教授;
刁開智,徐仁吉,60年代偷渡香港回美國;
顧懋祥,密歇根大學機械工程碩士,哈軍工教授;
劉國傑,密歇根大學醫學院碩士,南京醫藥學院教授;
王積濤,普渡大學化學博士,南開大學教授,右派;
王榮光,愛荷華大學研究院學醫,第四軍醫大學教授;
成嘉祜,學曆不清,西安音樂學院任教

其他人沒有別的信息,不知道他們回國前後的經曆,在《人民日報》上閃亮了一下,便消失了。

這個名單僅僅是第四批歸國留學生中回到上海的人,第四批共有八十人左右。按照《人民日報》的報道推算:
第一批是1949年10月,有梁啟超的小兒子梁思禮和妹妹梁思懿、孫煒遜夫婦,王光超和嚴仁英夫婦,冀朝鑄、王曾壯等共20多人,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
第二批是1950年3月,就是華羅庚等人的那一批,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
第三批是1950年9月歸國的120名留學生,是人數最多的一批,乘坐“威爾遜總統號”;
第四批就是上麵報道的1950年11月,乘坐“威爾遜總統號”;

隻有從美國回去的可以“批”計量。“批”與“批”之間一定還有不成“批”的零散人員回國。多少人才能算一“批”?官媒稱,1949年9月到1951年6月共有20批留學生回國。另外,各家報紙和地方記載對“批”的衡量也不同,口徑與中央也不一致。《廣州文史》稱1950年8月30日,“建國後首批回國的留美學生胡為柏等30人抵達廣州。9月22日,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和省、市政府聯合在愛群酒店舉行歡迎會,歡迎他們回國參加建設。”

 

這是人數最多的第三批120名留學生在“威爾遜總統號”上的合影,由吳新智(第二排左數第15人)的女兒吳頌新提供。

老海歸 小故事(二十一)

老海歸 小故事(二十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