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華人醫師聯盟

北美華人醫師聯盟醫務人員作品
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傳染病專家:在新冠COVID-19疫情肆虐的時候,我們應該知道些什麽?

(2020-04-13 10:29:35) 下一個

北美華人醫師聯盟 ANACP

COVID-19 講座係列

4/11/2020

主講人:

Dr. Laila Woc-Colburn,MD, DTM&H, FACP, FIDSADirector Of Medical Education National School Of Tropical MedicineAssociate Professor- Infectious DiseaseDepartment Of Medicine/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The video of the lecture can be watched at https://vimeo.com/406853862

主持人:嚴靜茵醫生

整理:李芳靜醫生

Dr. Laila Woc-Colburn是Baylor醫學院傳染科主任,熱帶病研究室主任,chair of faculty senate of Baylor medical college, 她除了繁忙的臨床工作以外,還發表了六十多篇專業文章。她在當地新冠抗疫工作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是參加醫學院新冠領導組成員唯一的傳染科醫生。Baylor醫學院附屬教學醫院每天有三十多個新冠住院病人,她是COVID-19 治療組組長, 用了remdesivir, IL-6受體阻斷劑, 血漿交換治療。她常常受邀在當地的電台, 報紙, 市政廳發表專業意見。她最近受前德克薩斯州眾議員Bento O’rourke的邀請在Instagram上發表專業意見。


下麵是Dr. Woc-Colburn的講座
A.闡述當前新冠的流行病學與預測

B.了解新冠的臨床表現與預後

C.討論新冠的治療。


過去四個月裏,我們對新冠病毒了解很多。新冠病毒是單鏈RNA有包膜的病毒。表麵有很多棘狀突起,作用於ACE2受體侵入人體細胞。肺,胃腸道,腎髒等都有這個受體。


無症狀性傳染
COVID 19 在華盛頓州傳播。
測定了76個住在老人院的居民,23個COVID陽性,

10人有症狀,

13個人沒有症狀,其中10人隨後的7天裏出現症狀,3人一直沒有症狀。


新冠的複製與反應
病毒與宿主的互相作用

1.最初是延遲或者抑製的I型IFN 反應

2.病毒複製誘發過度炎症反應。

3.激活大量的中性細胞及炎性反應細胞,如單核細胞巨噬細胞4.誘發Th1/Th17,產生特異性的抗體。

這個過程首先發生在氣管支氣管,然後影響到肺泡,ACE2主要是在肺泡,臨床表現以幹咳為主。


新冠病毒的病情分布
80%輕症

15%重症

5%死亡


Dr.Laila分析了從NEJM來的中國的病例數據。67例病人,進ICU5%,上呼吸機2.3%,死亡1.4%

新冠對老人的影響特別大


在西雅圖ICU病人的病程起始表現:

88%的病人有咳嗽與呼吸障礙,

54%的人有接觸病人史

75%的病人入院時,有淋巴細胞減少

50%有發燒。


進入ICU後

75%需要用呼吸機

28%俯臥位治療

39%全身麻醉

28%給於肺血管擴張劑治療

0%用ECMO


結果:

最早八天拔管,

21%的人出院

29%繼續住院

50%死亡。


疾病分期
Stage I 早期感染輕度全身症狀,乏力,體溫超過99.6F, 幹咳,腹瀉,頭痛實驗室檢查:淋巴細胞減少,PT增加,輕度D-Dimer和LDH增高。

Stage II 肺部表現呼吸急促,缺氧 (PaO2/FiO2<=300mmHg實驗室檢查: 異常胸部發現,低或正常procalcitonin 

Stage III 炎症反應期
ARDSSIRS/ Shock心衰實驗室檢查:炎症指標增高,如:CRP, LDH, IL-6, D-Dimer, Ferritin)Troponin, NT-proBNP增高

新冠的臨床評估
係統表現:發燒,肌肉痛。

呼吸道疾病:咳嗽,呼吸障礙等上呼吸道症狀。

胃腸道:惡心,嘔吐,腹瀉。

五官:味覺,嗅覺障礙。

眼睛:結膜炎。

有高危的旅行史,接觸史。

實驗室檢查:CBC with diff, BMP,LFTs, CRP, Procalcitonin檢查,

其他炎症指標的意義目前還不清楚。

提示新冠: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減少。

微生物檢查:

-COVID19 PCR:在高度懷疑的病例,如果檢查陰性,可以考慮重新檢測。

-檢查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

-考慮痰液其血液的培養。

-很重要的一點: 新冠可以與其他病毒同時感染。


影像學檢查:
-所有病人做CxR-如果診斷不明或者要除外其他病因,考慮做胸部CT。-高度懷疑新冠: 影像學表現為Bilateral, GGO, Peripheral distribution.

死亡的危險因素: 肥胖,年紀,及有其他疾病者.

治療:目前還沒有可以治愈的藥物。

-激素:對SARs, MERS 沒有好處,在早期會延長病毒排泄。在ARDS中的使用,有爭議。

-IVIG/恢複期血液:仍在試驗中。

-Lopinavir-Ritonivir: 沒有數據支持。

-氯喹與羥化氯喹:體外試驗有效果,體內療效不確定,可能更大的劑量效果會好些。

因為80%以上的病人自己會恢複,用了這兩個藥以後,隻是縮短一天的發燒咳嗽的時間。仍需要進一步的隨機雙盲研究。

-Remdesivir : 目前看來不錯,等待試驗結果。

-immune modulator: Toculizumab: 有希望。

-plasma: 有希望。

疫苗

各個國家都在研發中。

問題解答:
1.關於隔離時間如果接觸了新冠陽性病人,可以回去上班,但需要帶外科口罩。如果有症狀,應該等14天或者發燒恢複以後7天。

有時候症狀恢複以後21到28天,還是可以有病毒排出,PCR陽性並不能告訴我們是不是有傳染性,所以我們需要測定血液中IgG

2.羥化氯喹是不是應該給老人和體弱的人用?這個藥的使用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持。
如果醫生務工作者有接觸史,可以考慮預防用藥,400mg 第一天一天一次,然後200mg 一天一次四天。

3.在long term care中Protocols .

Dr.Laila advised to google:UW coronavirus protocol

4.PPE使用的policy

在COVID unit,ER:應該帶護目鏡,N95口罩,頭發也可以包起來,最好是用像中國醫生那樣的防護服。

5.COVID 輕中重度怎麽分類?

輕度:在普通的空氣裏,病人沒有缺氧現象,盡管有咳嗽,發燒等症狀。

中度:需要用氧氣。1-2L,血氧飽和度在94%以上,感覺還可以。

重度:就是到了ARDS,插管的情況。

6.羥化氯喹的副作用是什麽?

-QT延長

-在有精神疾病的病人中,有出現失眠癩癇的副作用。

-在慢性腎病的病人中,有出現Tonic- clonic的付作用。

-當然,大劑量可以有眼睛的毒性。

-在有G-6PD缺陷的病人,會引起溶血貧血.

Dr. Laila 覺得,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持羥化氧喹的使用。做為醫生,first is to do no harm.因為80%的輕症病人不用羥化氯喹就會恢複;用的話,隻不過縮短一天的發燒咳嗽時間。

7.對早期美國口罩使用的看法。

在美國可能早期使用口罩會有幫助,但是這裏有多種文化及習慣。對有的文化來說,帶口罩是一個汙點。

8.出院病人回家以後的隔離根據每個家庭的情況而定,建議繼續隔離14天。


幻燈片Link見下: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CQedM70ttxkZ_wkDATaA3b6BJDRM3piK/view?usp=drive_open&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