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水仙是剛剛上初中的那一年,學校離家走路單程二十幾分鍾,午飯是回家吃的。某次偶然發現路邊有個瓷盆,裏麵堆放了些雨花石,石子裏麵半埋著幾個雪白的洋蔥頭,蔥頭已經發芽,冒出來了綠色的葉子。在固有的記憶裏植物都是種在土裏麵的,石頭裏麵也能活?帶著好奇我每天路過都會關注一下,有太陽的日子,它的主人就會拿出來沐浴陽光,它很快的抽長葉子,寬寬的、綠綠的、厚厚的。氣候越來越冷了,於是再也見不到了,心裏猜想它到底是什麽?會開花嗎?什麽樣子啊?
真正認識是大一的寒假,父親拿回家2顆球根,剝去外麵褐色的幹皮,露出雪白的球莖,拿來瓷盆,鋪幾顆石子,將水仙根部小埋入石子中,加滿清水靜置在陽光能照到的窗台上,十幾日葉子便鬱鬱蔥蔥了。接著花苞竄出葉叢。50天左右朵朵黃蕊白花競相綻放,香氣溢滿房間。
若幹年後還認識了洋水仙,洋水仙的花色品種很多,有的像日本女子般小巧,有的如北歐婦人樣大而豔麗,就是缺少了中國水仙的雅,中國的水仙隻有單瓣和重瓣花的區別,放置一盆在家裏,綠的葉白的花加上馥鬱的香,不愧為文人墨客心中的淩波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