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少數吸煙者會得肺癌,為什麽?
吸煙有害健康,也與肺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 (IARC) 2020年全球癌症負擔數據,肺癌是全世界範圍內年發病人數第二 (220萬) 和年死亡人數第一 (180萬) 的癌症。
在每年全球被確診為肺癌的超過200萬人之中,絕大多數肺癌患者都是煙民,但肺癌患者中有近10% - 20%的人群從未吸煙。更常見女性從不吸煙而罹患的肺癌,且發病的年齡也更早。那麽,這一人群的癌細胞究竟源自何因?很值得關注。
另一方麵的事實也是令人疑惑的。從全球大數據來看,雖然吸煙是導致絕大多數肺癌的主要原因,但現實中,隻有少數煙民會患肺癌。 為什麽大多數煙民不會患肺癌?這是否說明吸煙對肺沒有多大的影響?
近期有一項新研究回答了這一問題,揭示了其中的關聯。
發表於英國權威醫學期刊《自然》子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analysis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in relation to aging and smoking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完成的。
該研究指出,一些長期吸煙的人體內可能具有強大的自我保護機製,以此限製吸煙引起的DNA突變,從而降低煙民患肺癌的幾率。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吸煙通過煙霧誘導正常肺細胞發生DNA突變而導致肺癌。這一觀點雖很普遍但從未經實驗的證實,這是因為無法準確量化正常細胞中的DNA突變。
目前,Jan Vijg 教授改進了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方法,使得這一量化成為可能。該研究發現,一些吸煙最多的人 (如,一根接一根抽的鄧小平) 體內具有強大的“自我保護機製”,可以進而限製吸煙引起的DNA突變,保護自己免受肺癌侵害。
該實驗主要發現了以下具體結果:
1)DNA突變會隨年齡、吸煙量增長在肺部細胞累積,吸煙者的DNA突變概率比不吸煙者更高。
也就是說,排除其它因素,相較煙民,非煙民較少得肺癌。其中10%~20%的終生吸煙者更易得肺癌。以往研究也證實,吸煙會觸發正常肺細胞的DNA突變而導致肺癌。
2)隨著年齡的增長,DNA突變(單核苷酸變異和小的DNA片段插入和缺失)會在不吸煙者的肺部細胞中積累,而吸煙者的肺部細胞中則積累了更多DNA突變。
近端支氣管基底細胞 (PBBC) 可以存活數年甚至數十年,因此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吸煙而積累突變,在所有肺細胞類型中,這些是最有可能發生癌變的細胞類型。
3)當吸煙數量達到23包/年(1包/年:每天吸煙包數x吸煙年數),DNA突變上漲的趨勢便會趨於平穩,這種DNA突變的上升停止了。
通俗地講,就是當吸煙包·年數達到23之後,那些吸煙最厲害的人之DNA突變負擔並沒有相應的增加到最高。那是因為他們的細胞抑製了進一步的DNA突變積累,這種DNA突變的平穩狀態可能是由於這些人有更強大的DNA損傷修複係統,修複了大量吸煙帶來的DNA突變。
也就是說,吸煙量超過一定臨界點,就會觸發煙民體內的自我保護機製,進入DNA突變平穩期,正是這種強大的DNA修複能力,幫助抵禦導致肺癌的吸煙損害。因此,很多吸煙者最終沒有患上肺癌。
看到這裏,上述研究似乎為一些 “僥幸者”提供了某些不肯戒煙的理由。可是還需奉勸老煙民不要暗暗自喜,仿佛自己有了金鍾罩 - 自我保護機製。實際上,長期吸煙即使未必讓人患上肺癌,但吸煙沒有安全量,它對肺的傷害有滯後性。吸煙傷肺,可能會延遲10年以上,但終究傷肺。
2019年,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在《柳葉刀》發表的研究顯示,以往曾經吸煙及低劑量吸煙者與從未吸煙者相比,會加速肺功能下降,對於一些靶器官造成長期不可逆損害。
該研究對2.5萬名17~93歲煙民進行30多年的肺功能跟蹤檢測後發現,輕度吸煙者 (每天<5支) 12個月的肺功能損傷,與重度吸煙者 (每天>30支) 9個月的肺損傷程度基本等同。(可惜,缺乏二手煙的數據)
吸煙對肺部的傷害主要分為以下進程:
1)吸煙導致的炎症及氧化應激反應,造成氣道黏膜炎性損傷、變性和壞死;
2)氣道天然的保護功能被削弱,繼而破壞細支氣管,引起小氣道阻塞,從而使肺功能明顯下降,導致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及慢阻肺等發生。
3)煙草對人的影響有滯後效應,有時甚至延遲10~30年。人類隨著年齡、衰老等原因,肺功能會出現生理性下降,而吸煙會加速這一過程。
4)煙民患慢阻肺的概率幾乎是非煙民的5倍,一旦出現慢阻肺,肺功能的下降不可逆轉。
5)煙民戒煙後的肺功能下降速度會有所緩解,肺功能損傷將比吸煙時減少80%,有相當程度的改善,但仍恢複不到不吸煙時的狀態。不過,任何時候戒煙都不晚。
很多人可能沒意識到,相較於吸煙傷肺,吸煙最大的隱形傷害是導致心血管病。其危害如下:
1)香煙中含有的尼古丁等多種毒素,會損傷血管內皮,導致血管痙攣,使人心跳加快、血壓和膽固醇升高,增加形成血液凝塊的可能,誘發動脈粥樣硬化。
2)粥樣硬化斑塊一旦破裂或脫落,會在短時間內堵塞血管,導致急性心梗或腦中風,嚴重危及生命;
3)長期吸煙會誘發冠心病、心律失常及房顫等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冠心病,且被動吸煙者 (二手煙) 也會受到極大傷害。
2020年,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一項涉及90萬人的8年隨訪研究證實了,吸煙可導致7種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心衰、腹主動脈瘤、缺血性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外周動脈疾病、高血壓)。
研究人員提醒,如果能在沒患心血管疾病前戒煙,10~15年後,戒煙者的死亡率將與不吸煙者沒太大差別。
戒煙時間越長,戒煙成果就越穩定。一般來說,5年完全不吸煙才算真正成功。
綜上可見,無論是預防癌症還是預防心血管疾病,戒煙始終是煙民維護自身健康的第一要務。當然,你的責任還在於避免你的親人同事靠近“二手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