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5日,86版《西遊記》的導演,楊潔老師因病逝世,享年88歲。
86版的《西遊記》至今為止已經播放了3000多次,觀看量超過60億人次,相當於每個中國人都看了4遍以上。
敢問路在何方?
1982—1988年、1998—1999年,《西遊記》共發行兩部:《西遊記》25集、《西遊記》續集16集。
劇組的條件非常艱苦,隻有一個攝影師,一台攝像機,拍了6年之久。
《西遊記》導演是楊潔,攝像是她的丈夫王崇秋。在長達6年的時間裏,兩個人一起在外天南地北拍攝,家中12歲的女兒無暇照顧。
楊潔(右二)和王崇秋(右三)給六小齡童說戲
劇組光選景就花了兩個月,跑了全國26個省,好幾千公裏。
劇組每人每頓飯限額5毛錢,廣州這些已經貴起來的地方,一碗餃子2塊5,才6個,男生根本吃不飽,導演隻能自己掏錢給工作人員吃飯。
主創人員多次遇險。楊潔有次差點從山上跌入懸崖,師徒四人拍攝走過瀑布的場景時也差點滑倒。就連白龍馬,也曾多次跌落溝渠。
特技最多,卻也最土的一部電視劇
當時中國的特效技術和硬件設施非常落後,再加上劇組隻有一架攝像機,無法實現多機位拍攝,就得抱著機器爬高上低、俯仰摸滾...
不會吊威亞,就自拉鋼絲製作土“過江龍”。
無法用機器實現人物的放大縮小,就利用視覺的錯覺原理,再一寸寸摳像…
所有困難,都用落後的“土辦法”去解決。現在看來有些過時的特效,當時卻讓無數觀眾大呼過癮。
每次拍完,都慶幸能活下來
當年吊威亞是非常危險的事。因為經費少,安全措施隻好節約,常常威亞的繩子都磨得很細了,還在冒險用。所以,演員摔傷,是常事。
有一次,170多斤重的閆懷禮(沙僧),摔在攝像師王崇秋的腦袋上,攝像師當場就暈過去了。
師徒四人每次吊完威亞,都要慶幸自己又活下來。尤其是孫悟空和豬八戒主要吊威亞的,每次結束後無摔傷,都擊掌慶祝一番。
原來他們都是一個人演的
劇組裏沒有區分主演和配角,主演待遇和普通工作人員一樣:沒有助理,沒有保姆車,沒有特殊待遇。
當群眾演員不夠的時候,主演還得化妝救場,一個人演出多個角色。一會兒是取經人,一會兒又是神仙,一會兒又變成了妖怪...
比如,沙僧扮演者閆懷禮一人就分飾了九個角色:沙僧,牛魔王(第2集官封弼馬溫),千裏眼,太上老君,和尚(禍起觀音院),老者(猴王初問世),卷簾大將,禦馬監裏的一個監丞,西海龍王。
唐僧共有3位扮演者。最初是汪粵,他拍了3集就離開了劇組。
徐少華本來被挑選演小白龍,汪粵一走,導演決定由他頂替扮演唐僧。拍了9集後,他考上大學,離開了劇組。
焦急萬分的導演在樓道巧遇遲重瑞,當下就看中了他來演唐僧。
徐少華一人分飾3角:唐僧,唐僧的爸爸陳光蕊,東海龍王。
遲重瑞一人分飾4角:唐僧,井龍王《除妖烏雞國》、天庭文臣《四探無底洞》、沙僧《傳藝玉華洲》。
“蜈蚣精”救了西遊記
劇組拍攝中,還曾在央視引起非議,說劇組以拍片的名義遊山玩水,央視為此成立了調查小組。但調查組發現拍攝太艱辛了,本該查問題的調查組,回到央視後卻而幫著劇組要錢要設備。
央視曾令劇組盡快停機,直接拍個尾巴就結束掉。當時,劇組隻拍了15集。
楊潔和央視領導努力爭取,多次談判之下,央視終於鬆口:你要是自己找到資金,但必須是貸款,不能是投資(牽涉到央視要獨霸版權),我們就讓你繼續拍完西遊記。
於是劇組開始到處找資金。那時社會還沒有商業化,電視劇能賣錢還是個新鮮事,大家努力聯係了不少單位,但最終都沒成功。最終,製片副主任李鴻昌找到了鐵道部十一工程局,對方答應借給劇組三百萬。
李鴻昌本來在劇中一人分飾七角:漁翁、黑狐精、多目怪、驛丞、大臣、接引佛祖,客商。
楊潔發現他小龍套演技很好,就給了他一個大角色:蜈蚣精。據說,也是感激他找來三百萬元資金,救劇組於危難之中。
換句話說,沒有這隻一言不合就脫衣服的蜈蚣精,我們就看不到86版的《西遊記》。
然而,拿到了這300萬後,還是不夠花——隨著物價上漲,景點收費,原定三十集的西遊記,隻能忍痛砍掉5集……
火眼金睛卻是近視眼
你或許不知道,火眼金睛的孫大聖,其實有600度近視,200度散光。因此,孫悟空經常打到其他人的腦袋,還出過血,以至於沒有人願意和孫悟空演對手戲。
蜘蛛精還有男裸替
以上世紀80年代的眼光來看,蜘蛛精的衣服太暴露,幾個演員曾集體抗議,最後都無效。這些十五六歲小姑娘躲在房裏哭。開拍的時候,披著紗巾披風,遮擋一些。
拍肚臍眼特寫時(肚臍眼吐絲,把唐僧綁起來),就找了劇組男生當“裸替”。
紅孩兒扮演者叫趙欣培。“紅孩兒”不能穿褲子。小娃比較害羞,要求穿褲子。導演說不行,紅孩兒就是不穿褲子的。於是,一拍好他的鏡頭,他就跑去旁邊穿褲子。
劇組一開始找不到白馬,就用黑馬代替,刷一層白漆,每次到河裏,河水都白了,從河裏站起來,又是一匹黑馬。
當年拍戲因為特技條件差,大家都經常掉到河裏去。
太上老君煉丹爐旁的小童之一,是今日女星許晴
僧人恭迎“玄奘”
《西遊記》拍攝的第一站,在揚州。拍攝唐僧進入寶林寺時,楊潔本想用群眾演員來扮演迎接的和尚,沒想到,能勤法師帶領著大明寺的20多位和尚,身披法衣,雙手合十,站在兩旁,迎接唐僧師徒進寺。
“他們恭敬而嚴肅,就像對待真的唐僧一樣,我感到,他們心中已經把汪粵認作了真實的唐玄奘,他們沒有把這當做是演戲,而是作為一場真正的迎接唐僧的儀式。我被他們這樣虔誠的心態深深感動了。”
在這本書的前言中,楊潔寫道:現在的事物變化太大,大得我都跟不上了。電視特技的變化,讓人眼花繚亂;電視劇的資金投入,成千上萬元。
在如今人們的眼裏,我們那個時代的人也許都是‘傻帽’。除去幾位主演得到了他們辛苦付出後的回報以外,其他人雖辛勤勞動,卻默默無聞。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西遊記》這部電視劇也許與原著有所出入,也許有人覺得它是臉譜化創作,也許有人嫌它特技“土”得掉渣,相比之下,如今我們拍影視劇,資金、技術都不是問題,所以我們有些演員連台詞都不用背了...
楊潔說,之所以要把拍攝《西遊記》的經曆寫下來,就是希望告訴人們,曾經有一群人,是那樣對待工作的。“假如能夠引起今人的一點感動或反思,便達到我的目的了”。
願楊潔老師一路走好,願那一代“西遊人”的精神能永遠傳承!
關聯貼:
http://bbs.wenxuecity.com/joke/84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