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魚老友

恰似遠來的紅葉,懷著一片赤子癡心,或思鄉長嘯,或感時歎詠,或壯哉抒誌,或相思寄情,喜怒哀樂,無不聚於晨空的筆端,無不融於雲廊的書箋。
個人資料
胥鈞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媽媽的故事:二舅的雅號

(2023-04-24 13:16:26) 下一個

媽媽的故事:二舅的雅號

 

在青少年之前,我與二舅一家的接觸很頻繁的,因為兩家相距僅隔一排石庫門住宅。我經常去那裏,與表親們打牌下棋玩耍。

我媽多次說起過二舅的外號,人稱“猶太人”

當初旅居上海灘上的猶太居民以為人處事精明能幹著稱,給上海市民無比深刻的印象。進而日積月累也逐漸熏陶出上海人身上特有的那種“味道”。做人是做人,做生意是做生意,喜歡把賬算得很清,而又衣冠整潔、生活講究,事事拎得清。正如易中天在其《讀城記》中所說:上海人,在他們身上不斷融合商業社會的精明、理性,又保留著中華文化的優雅、仁義。

對二舅來說,“猶太人”的外號絕對是褒義的,妥妥的,恰如其分的。想當年,二十歲不到的二舅就挑起了一大家子的重擔,相當不容易。或許是性格使然,或許是經濟壓力所迫,二舅早早就練成了精於計算、花錢合理、賺錢有方的本事。

十裏洋場的舊上海灘上,寧波人活躍在各行各業的生意場上。1927年秋,外婆的胞弟應興華創設了仁昌營造廠 (建築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在上海、南京、鎮江等地建造大樓、廠房、豪宅、弄堂民房、校舍等。上海的恒利銀行大樓 (現為曆史建築)、四川北路上的大橋公寓 (曾為日本憲兵司令部,淞滬警備司令部,中國銀行等機構使用)、特一法院辦公樓、天原電化廠房、天廚味精廠房、中英製藥廠房、德豐紗廠房、梅林罐頭廠房、吳蘊初私宅、顧乾麟私宅、新華一村住宅等,南京的中央大學主樓,中央商場、上海銀行、郵政儲金匯業局、中央警官學校等,都是 “仁昌” 所承建的作品。因此,寧幫老板應興華被列入寧幫營造業翹楚之一,坐上第16把交椅。

當初,大舅初中畢業時,外婆就有意栽花,想送他到胞弟那裏做學徒。那位應老弟熟知大舅有點遊手好閑的秉性,怕入群後帶壞他人,就不顧情麵一口斷然回絕。不過,還是留下一句話:等阿瑞 (即 二舅) 中學畢業了,來我這裏吧。於是,無心插柳的二舅來到“仁昌” 學生意,從此步入了建築行業。具體來說,開始了他的建築估算生涯。

二舅性格沉穩,乖巧懂事,埋頭肯幹。再加上在親舅舅那裏做學徒,一切順順當當,按部就班。

按理說,學徒是沒有工資的,但二舅被特許每個月可以從賬房預支30塊大洋,寄回寧波鄉下。那時外公已經閑賦在家,家中開銷全靠二舅預支借來的錢。那借款筆筆入賬,等著二舅學徒滿師後陸續償還。

現在想想真太難為二舅了,年紀輕輕為了養活一大家子,左右逢源,上下討好,乖巧做人,八麵玲瓏。二舅非常明智地擺正一個窮親戚小輩的位置,與親舅親舅媽表親兄弟姐妹一大家子人的關係搞得非常熱絡和睦,還成了親舅老板的小跟班 + 親信,也從不產生任何非分之想。

二舅的特長並非土木與建築,而是主攻精算與估算。工作十分敬業謹慎,心思縝密而細致,很快便能獨當一麵。學徒滿師後沒多久,便成了親舅老板的左膀右臂。在工程招標上遞交標書,計算得精準到位,八九不離十,多有斬獲。據說,二舅不但算到中標總價位,還能估算到在這個價位除去一切工程開支+酬金+勞務費等開銷後,還有幾多利潤,而且多被驗證。於是,二舅在公司內 “猶太人” 的名聲鵲起。

二舅日夜陪同他親舅老板周旋在生意場上,幾年摸打滾爬下來,練就了一身“生意經” 以及公關絕技。我媽有點感歎道:上海灘上做生意不容易啊,你二舅他們要想方設法拉關係,送禮送紅包,請人吃飯,飯局上打聽內部消息。尤其你二舅常跟在建築設計師工程師後麵亦步亦趨,大獻殷勤。就像現在的客服與銷售一樣,必備拍馬溜須的技巧。隻有關係融洽了,讓人舒服了,好多事情就會迎刃而解,公司才會財源廣進。

退休後的二舅也很懷舊,有空時喜歡說說老上海的生意經。記得有兩次,他說曾遇到一個工程師“油煙不進”,實難搞定。後來采取迂回戰術,給他的老婆和孩子送禮,解決他家一些實際需求。讓“枕邊風” 發揮作用,這樣既保全那位工程師的好名聲,又完成公司任務。年輕的我有些不解,好奇地問:幹嗎?非要搞定工程師?二舅道:那有太多的地方需要與工程師溝通。工程師太頂真的話,公司會很有麻煩。工程師若在有些不重要的地方眼開眼閉,工程進度也可以快一點。然後神秘兮兮地說:工程上規定住宅房內地板為3公分厚度,鋪上的地板實際厚度為2.2公分。規定內牆需粉刷三遍,但僅粉刷兩遍。你想整條弄堂的住房這樣下來,可以省下不少錢。因此需要工程師配合,他拿紅包,公司有利潤,雙方皆有好處。

這不是偷工減料嗎?二舅答道:也就是在這些無關緊要的地方搞搞小動作,關鍵和重要的部位是絕對馬虎不得的。弄不好會有損公司的聲譽,自斷生路。實際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那時的物價時有飛漲,建材一旦漲價,建築商的利潤就會大大縮水,弄不好還會虧本。

接著他告訴我一樁典型的事例。當年承建武漢大學建築群的另一位寧幫營造業翹楚沈祝三,位列第21把交椅。武漢大學建築群是1949年前國內罕見的一個大規模校舍建築群。它是由美籍工程師凱爾斯設計,以北京故宮建築為藍本,融匯中國古典建築藝術和西方近代建築的優點,構思精美,錯落有致。但他在投標武大工程時,由於估算不當和建材漲價,最終造成40多萬銀元的虧損。沈祝三隻好將一批房產和磚瓦廠抵押給浙江興業銀行,負債本利滾成100萬銀元,基本上破產了。之後,沈祝三蟄居漢口,靠變賣建築存料和財產維生。1940年在寓所逝世。

還有仁昌公司從上海運往南京的大批建築材料,途中被軍隊強行征用,血本無歸。抗日戰爭爆發,許多業主內遷,房子造好卻收帳無門,資金就被擱置了。公司隻好慘淡經營,能省則省,生意難做啊。

我知道,二舅生性細心膽小,又很在乎公司和個人的信譽,做事是有底線的。不會將公關做得很出格 (絕對不會發生像現在大行美人計,獻上美色拖人下水之事),也不會在工程上過於摳門。最多是打打擦邊球,無非為公司多謀一些利益,但所承建的工程從無質量問題。不像現在國內膽大包天,貪得無厭,豆腐渣工程時有發生。

每每親舅老板有中意的工程,非常想成功中標,就會找二舅細細商量。囑咐二舅用心估算寫好標書,並用鼓勵的口氣說:若能中標,我與你分成利潤,好好幹吧。於是,二舅像打了雞血,為此大展公關技巧,挖空心思揣摩對方的底牌,並一遍又一遍計算,事無遺漏地擬定標書。

中標了,而後工程也完工了。等來的隻是石沉大海,親舅老板食言了,若無其事地不再提起分成的約定,隻是給予加薪了事。這樣的事,竟然還屢次重演,二舅多有怨言。親舅老板又是自己的師傅,平時對自己不錯,因而隻能在家裏發發牢騷,始終拉不下臉來,前去討個說法。

牢騷歸牢騷,該幹的事還得去辦。一天,二舅向他的親舅老板提出要還錢了,每個月從工資中扣一部分來償還當年在學徒期間每月預支的借款。親舅老板睜大了雙眼說:算了算了,這些錢不用再提起啦,都是親戚,不必啦,不必啦。二舅便道:這個錢不還的話,上輩人是沒事的。保不準,小輩們以後會說你家還欠著我家錢,兩家之間會很難堪的。這一番話說得親舅老板驚呆了,很是佩服眼前的外甥有信用有擔當,更是得到親舅媽的讚賞。可能那個時候,這位親舅老板意識到,似乎被親外甥的舉動教育了一番,內心有點不好意思,但非常喜歡這個外甥。沒多久,以加薪的方式把每個月扣除的數額補上去。如此一番炒作,二舅沒花多少錢,就把這個債還清了,還得到一年後加薪的保證。日後,“猶太人” 外號在舅爺家裏更響了起來。

二舅在親舅老板家呆久了,還真喜歡上了一位長相漂亮、活潑可愛的表妹,但連一點點去追的勇氣都沒有,因為自己隻是一個從鄉下出來的第一代打工仔,雖說是親戚但社會地位相差較大。另一方麵是當時的上海灘資本家階層大多都是聯姻,即老板家的小姐嫁給另一老板家的小開,親舅老板家幾個女兒的婚姻都是這個模式。可見二舅的處世態度非常務實,行事從不莽撞,而不僅僅是膽小。

二舅在學徒滿師後,自己找房子住,就住在新閘路上的永吉裏。同一石庫門住家裏的一家有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少男少女同在一個屋簷下,日子久了,情愫巧結,大女兒就嫁給了二舅。二舅媽長相一般,看書是她一大愛好。結婚後小兩口感情甚篤,隨著兩個孩子相續出生,過於年輕的二舅媽一下子手忙腳亂起來,難以應付。天有不測風雲,兩個孩子先後染病夭折。在悲痛之中,二舅動員上海小媳婦到自己的寧波老家生活,家裏幾個妹妹可以幫忙照料生活和未來將出生的孩子。二舅則遵循寧幫生意人的傳統,一個人在上海賺錢養家,逢年過節回老家,與老婆孩子團聚。他們倆的夫妻生活以單邊候鳥式,一直延續到共產黨將紅旗插上了神州大地。

從小在上海長大的二舅媽剛到寧波鄉下生活真不習慣,不過,在大家庭嘻嘻哈哈熱鬧的氛圍下,無怨無悔地度過了好多年,撫養表哥表姐長大。二舅媽仍然喜歡看小說,有空時給幾個小姑子講講小說中的故事和戲文,日子就這麽平淡無奇地流淌著。

二舅的業務越幹越出色,而且親舅老板的心腹這個角色越幹越重要,薪水也水漲船高。同時又試著成立一個小公司,做一些不大的隻賺不賠的業務。親外甥 + 心腹 + 技術骨幹,其地位非常特殊,其作用也格外重要。二舅除了在估算與投標的業務上、公關上,而且在親舅老板另有外室的隱私問題上,二舅始終鞍前馬後,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二舅的口風很緊,在這件事上對任何人始終守口如瓶。直到1965年親舅老板的葬禮上,正室和外室兩家人首次同聚一堂。二舅幫忙每月按時去親舅外室送生活費用一事,方才為人知曉。

二舅孤身一人在上海打拚,難免有些寂寞。錢在口袋中老是不停地晃動,似乎喚起男人的雄風。二舅很自然也冒出了擁有一個姨太太的想法,還真的找了一個腰肢很細很嫵媚的“美女”。花前月下,十裏洋場,纏纏綿綿,免不了會耽誤回到寧波鄉下,去探望老婆孩子。二舅媽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此時此刻,讀了很多書的二舅媽酸甜苦辣湧上心頭,才思湧動,寫下了一首五言長詩,將自己的哀怨情愁幾近完美地訴說給自己的丈夫。

二舅收到寄來的長詩,突然間發現自己的老婆原來如此有才,同枕共衾這麽多年剛剛知道老婆還是個詩人。一口氣讀完,感動得一塌糊塗。反反複複,一遍又一遍,越讀越羞愧,趕緊安排日程回鄉下與老婆孩子團聚,姨太太的念頭也就無疾而終了。我媽說她看到過這首長詩,寫得真好。可惜我沒機會讀上一讀,當年也不敢向他們提出想看看。現在二老已作古,不知誰還保存著此詩稿。

我媽的娘家在1947-1948年間突然發生了一件事,須要這一大家子的經濟支柱 - 二舅拿出巨款來救人。二舅隻好關閉自己小公司,抽掉資金來完成外公的心願,用”小黃魚” 營救因涉共被抓入獄的三舅 (其故事在寫三舅時敘述) 。缺乏資金的周轉,二舅就是真正的 “猶太人” ,那時也隻好偃旗息鼓他將老板做大的奮鬥之路。

1949年江南一帶總算結束了戰亂的年代,二舅一家爾後開始定居在上海。1956年公私合營後沒幾年,政府將仁昌公司整合。於1960年代搬遷至雲貴一帶山區,配合政府在 “山窮水盡疑無路“ 的山溝溝深處,建造內遷廠的廠房和配套住宅區。沒幾年後,柳暗花明又一城,工程完成了。政府一紙調令下來,公司又鑽入另一處的窮鄉僻壤。因長期碾轉外地深山處,二舅不得不又開始了單邊候鳥式的生活,一年僅有一次回上海探親的機會 (幾個星期)。由於不再需要為競標而削尖腦袋費盡心機,一切都在政府的計劃經濟之中,二舅的估算工作輕鬆不少,也無須為公關忙碌。其“猶太人” 之角色因之大為褪色,就這樣二舅一直工作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才退休回上海,輕鬆度晚年。

多年後,二舅說起一件事,讓我沉入深思。1958年,全國掀起技術革新高潮,廠裏有兩個小年輕技術員盯上了新建廠房設計中的工字鋼梁。經過他們一番自以為是的計算,得出結論是,用木料可以替代工字鋼梁,同樣能承受廠房設計所需要的負重力。並自詡:此項技術革新可以為國家省下多少多少錢。無知的領導層竟然邀功心切,將之列為重大革新成果上報。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粗木大梁怎麽可以與工字鋼梁同日而語。它們的承受力度即使相當,但是在耐用度和今後維修費用方麵差別甚大,誰敢保證粗木大梁在若幹年後的工業生產過程中不出事故?更為惡劣的是,將粗木大梁自行調包後所省下的差額卻不退還給委托方。二舅加上一句:這無疑是一種重大的偷工減料行為,但經過所謂技術革新的包裝,竟然合法得堂而皇之。這種事在1949年前是難以想象的,要吃官司的。據悉,委托方接受新建廠房的幾年後,還是以安全生產為由,另請人換上工字鋼梁,一來一去無端浪費了大量錢財。 可是誰敢對技術革新唱反調呢?

從二舅的言談可以看到,1949年以後的國家建設是有巨大的飛躍,但仍有不少敗絮。這未必全是無知造成的?更多的還是國人急功近利的心理在作怪。聯想到當今國內遍地急功近利、處處想彎道超車,讓我無語。看來在重大建設和發展問題上,還是要堅持科學講究實效,摒棄無意義的技術革新。更可貴的還是一步一個腳印,不是任何事情可以異想天開的。先哲早已論證:隻有無數量變的累積才能換得一朝質變。難道還有其他人更為高明,走上幾步便能超英趕美?隻能說:雄心可嘉而已。

平時,晚年的二舅和我媽一樣,非常懷舊,很樂意說說他們所見所聞的往事,我也很願意傾聽。近年在一次表親的聚會上,我說:1949年曾有朋友勸二舅一起去香港發展。當初若是去了,在香港的建築業大發展之際,二舅肯定能成為大老板。不料,曾插隊落戶後頂替二舅進公司的表妹竟說:未必。我大為詫異,有 “猶太人” 之譽的二舅為何不能?表妹答道:我爸膽子太小,難成大事。膽小魄力不大是難成大事的不足之處,但經受過舊上海生意場磨練的二舅不至於膽小到如此程度吧,而且與人合夥開公司也可以成事的。細品之下,看來唯一的答案是,二舅在1949後有了巨大的改變,與其說接受了社會主義思想的改造,不如說曆次政治運動的轟轟烈烈,讓他膽戰心驚,怕得不再 “猶太人”了,唯求平安是福。

有人若要問:你大舅是美男子,二舅長得怎樣啊?  二舅雖不似他哥哥那樣長相鶴立雞群,但也是挺帥的。尤其是,他50歲後,梳起了一個“大背頭” 發型,遠觀他的側麵竟有些“偉人” 的風韻。在文革之前的1963或1964年冬季的一天,我又去二舅家走動。看見有好些小朋友和一些大人圍在他家的大門前,很疑惑。一問之下,有2,3個小朋友不約而同地說,他們看見毛主席穿著黑呢大衣,走進了這一家。有些大人被他們說得將信將疑,遂一起聚等在門口,太想不錯過親見偉人的瞬間。我進門後驚奇地說:外麵有人說毛主席走進了此門。表親們被我一說,大家都楞著了,摸不著頭腦。穿黑呢大衣?大家一拍腦門,恍然大悟,那是我二舅。表妹特地開門解釋一番,“偉人” 事件方才落幕。現在回想起來,甚是好笑。偉人怎麽會單槍匹馬來到市井平民家?竟不帶保衛人員和便衣警察呢? 由此可見,文革之前的民眾是非常淳樸、單純的。  

 

今將此文,獻給一直待我不錯的二舅和二舅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胥鈞屏 回複 悄悄話 感謝大家的捧場。 媽媽的故事係列另有三篇,明年這個時候繼續寫。
胥鈞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mithmaella' 的評論 :

對的,對的。 這個親舅老板很懂得最大限度利用人,鍛煉人,栽培人。 不過,他有兩大家子要養,也很需要錢。能理解滴~~。
胥鈞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酒綠春濃' 的評論 :

不必這樣鑽字眼,不錯就是挺好的。
酒綠春濃 回複 悄悄話 很喜歡讀你這個係列。

隻是有一點小提議:你二舅和二舅媽待你挺好,你說成是待你”不錯“。不錯就是沒犯錯吧?
smithmaella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
“若能中標,我與你分成利潤”,這是成功的關鍵。
胥鈞屏 回複 悄悄話 sw1799 網友的點評無比的正確,特轉引如下:

二舅擅長細節,是戰術高手,所以有那些成就。
成長環境,和生活所致,必須事無巨細的照料,心思縝密。
但戰略眼光可能就略有欠缺了,否則的話,你就會和一個香港大富豪的表妹在談論一個有魄力,膽子大的"猶太人"二舅了。
時也,命也!平安是福!比起大舅好太多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