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說烏克蘭,而是剛看的Netflix影片“轟炸”(Bombardment),一部沉重到荒誕的影片,讓人鬱悶無比,然而卻來自真實事件。
1942 年二戰中被納粹占領的丹麥,地下抵抗組織被蓋世太保破壞得很厲害,成員不斷被發現遭逮捕,被酷刑逼供,抵抗組織領導請求英國轟炸當地蓋世太保的總部大樓,以犧牲其中被囚禁的自己幾十個成員為代價。英國空軍周密安排了行動,三波轟炸機群超低空成功突襲進丹麥,第一波準確擊中大樓,但其中一架轟炸機起落架撞到一座鐵塔,墜毀在附近一所修道院辦的學校,第二第三波機群以為升起濃煙的學校是蓋世太保大樓,不斷投彈命中,結果導致一百多平民死亡,包括十幾個修女教師,然而最慘的,是八十六個學童被炸死,大部分是女孩。
這種事真叫人張口結舌,正義與否已毫無意義,戰爭就意味著平民,婦女,兒童,無辜遭受殺戮。由此想到以前看過的另一部影片“德雷斯頓大轟炸”,是二戰中另一場對平民的純粹屠殺,純粹,指的是毫無戰略意義,隻是出於複仇心理,目標不是軍隊或政府,而是不設防的城市和手無寸鐵的民眾,丘吉爾的一條命令,這座德國名城兩萬五千條平民的生命,便喪於狂轟濫炸和滿城的熾烈大火中。
戰爭是政治的終極形式,所以正義與否,很大程度上也隻是一種政治性判斷,而且往往隻是曆史回過頭來對成敗的定位,與被拖入戰亂的老百姓並無多大關係。政治是各方政客的玩局,玩得成功,老百姓還太太平平過著日子,玩得失敗,便是給他們帶來戰亂和家破人亡。這樣的事情,正在烏克蘭上演,罪魁禍首當然是普京,但我不怕再說一遍,作為玩局另一方的歐美政客不是無辜的。無辜的是那個被命令留守抗戰的電腦工程師舉著的照片中他逃難被炸死的妻子和兩個青少年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