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跟著悟空的筷子說文明的進化

(2022-01-02 17:43:55) 下一個

2022伊始,走廊發起說二活動,筷子無疑是二的形式代表,便有好事者土豆和悟空大話筷子,悟空更由此春秋起中國的政治文化。想起最近的聖誕大餐,我也覺著關於筷子大話沒有二話要說。

聖誕大餐,女兒掌勺,我當幫廚,甜點是特拉米蘇蛋糕,其中需要將一罐鮮奶油打稠,女兒先是用一個電動雙圈打蛋機,一陣陣噪音後聽她嚷嚷,上前一看原來奶油被越打越稀,已是水一樣。她又去買了一罐,這次改用手搖打蛋器,先聽她歡呼,十多分鍾後又嚷嚷: 放棄,放棄。原來這次徹底將奶油分離了出來,綠瑩瑩的水中漂浮著一片片奶酪。

你辛苦了,爹地替你一次吧,反正我們不把蛋糕做出來不罷休。說著我就自己去買了一罐鮮奶油,然後抓起一把六根筷子,女兒說你這不打到猴年馬月。悅耳動聽的節奏,快三步一般,六分鍾後一缸奶油稠稠的,挑在筷尖上都不會掉下來。聽著女兒驚喜的讚美,我不由環顧廚房一圈,各種廚房用具琳琅滿目,七八把不同用途的刀具,各種電飯鍋,高壓鍋,紅外烤鍋,空氣炸鍋,然而,我最最常用的就一把厚背寬麵中國菜刀和一口中國生鐵炒鍋,加一雙筷子就基本把二十來年的飯菜端上桌了。

“你瞧,我們中國人的廚具餐具多簡單,兩根細細的杆子,用了上千年,以不變應萬變,老祖宗發明它時,從來沒想過打奶油吧,但這不使起來比機器還有效?”

這番話要放在今天的微信微博上,老鍵立馬就成網紅了,滿滿的民族自豪感。但老鍵無意這麽誤導不明就裏信息不暢的同胞,因為我清楚,中國人傳統上之對器械的不重視,正是中國在曆史上漸漸落後於西方世界的一大因素,也許中國人太勤勞了,也許再加上佛儒道的影響,我們的老祖宗們從來沒潛心去研發一些精巧的工具來代替自己布滿老繭的雙手,去讓自己的活兒更省力,更高效。

也有些能工巧匠,但多數是為皇帝和富人或士大夫造些精巧玩物或者祭祀禮儀用品,即使有些工具誕生,也不能被推廣,成為生產力;而這些人也不會出人頭地,永遠是販夫走卒的階層。就算到了近代,西方技術撞開了國門,我們還是視這些東西為奇技淫巧。而此時的西方世界,早已經曆了幾代技術和工業的革命,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巨大飛躍,正是建立在勞動的不斷精細分工和工具的不斷推陳出新以支持勞動分工的基礎之上。要開發適用的工具,就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使用對象,這也促進了科學和理性的發展。這些人成為科學家,工程師和發明家,獲名獲利,獲得社會的敬重和器重。

有人戲說懶人搞發明,這不是沒有一點道理的。你不想費力,就得費腦發明器械和工具來幫你省力,同時也意外地提高了工效,人力省了可以用於幹以前沒幹過的事情,效率高了成果有了積餘,資本便誕生了,這個正向循環便一發不可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老祖宗這句至理名言據說出自論語,遠遠早過西方的工業革命思想,但卻沒有在中國的生產力發展史中起到什麽指導作用。中國人傳統的大一統和大二化之的思想定勢太強大了,作為形而上玩玩未尚不可,但形而上是要影響形而下的日常生活和勞作的,什麽都籠而統之大而化之,不思分析和靈活,不求甚解和效率。這樣的思維定勢和生活習慣也自我強化著,最後成了文化定勢,社會導向,和政治模式。

回到廚房,發現自己還是說一套做一套,一把菜刀兩根筷子鬧革命,女兒呢,她下次打奶油或許會改用筷子,但如果看見市麵上有一款專打奶油的器械(相信肯定早已有了),她更可能會買來一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