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之悔與不悔(下): 退休,不是無悔,但是不悔
本來以為試退了一年,應該算是深思熟慮的決定,但萬萬沒想到,2019年春節一過我就後悔了。那年2月23號我發了一篇博文叫《http://退休心理關-最近比較煩》,裏麵寫道:
“都說退休要過的三大關是經濟,心理和身體,估計我麵臨的就是心理這一關。。。最近有一種不安和不樂的情緒悄悄爬上我的心頭:不安天天出去約會朋友吃吃喝喝,不安追劇太多,不安玩兒手機打遊戲;不樂天天燒飯;不樂無組織無紀律,不樂沒有成就感。。。所以,最近比較煩!!!
自己這段話經過時間的去偽存真,我以為可以說是一種“悔意”。那時AL和我的大多數朋友都還工作,二月學校開學,大家就都回去上班了,而自己2018年退休體驗的新鮮感淡去,一種無所事適的空虛爬上心頭,有一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恐懼。
記得我煩了一陣子就開始上網找誌願者的工作,還往幾家華人網媒投了簡曆,可是都沒下文,結果一個老師找到我給他代四天課,從此開始了代課的副業。
代課工作好處是比較靈活,你可以決定去還是不去。之後我簽了一家代課老師介紹所,從那時開始的半年多我先後在20多家當地中小學代過課。
開始代課的時候感覺也是喜憂參半的。有趣的地方是每次去不同的學校可以見識不同的校園文化和教育環境。前麵20年我教的都是女生和私校,那半年去的學校非常多樣化,有公立學校,也有私立的;有中學也有小學;有男校/女校,更多的是混校。不同學校因為地域不同、學生成分不同,以及宗教信仰和辦學傳統的區別而形成不同的文化氛圍。
代課工作的消極一麵是缺乏歸屬感和成就感。喬寧博主在留言中說:“如果是退休後返聘,一般是臨時工的待遇,員工的福利,休假完全沒了,落差大。原來的感覺完全變了,甚至被人差遣“。這是為什麽我不願意回去自己原來學校代課的原因,而到陌生學校代課的感覺也好不了多少,每次走進一個陌生學校的老師辦公室我都後悔自己沒事找事、自討苦吃。
但無論如何代課工作逐步減少了無所事適的不安。可好景不長,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從天而降,讓我又一次悔不當初。
墨爾本當年3月30日進入第一次封城禁足,學校從那時開始網上教學,我們代課老師也就失業了。學校一直關到10月底,我那半年大部分時間一個人呆在家裏,每天出去“放風”不得超過一個小時,離家不得超過5公裏,簡直憋瘋掉了。有那麽幾次真的腸子都悔青了:要是沒退休多好,在家還可以上網課打發時間。
經曆了疫情,我終於懂了什麽是退休的心理關。以前我喜歡讀的一本書是捷克流亡作家寫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這下子我徹底領悟了那種不能承受之“輕”的感受:自由,懶散,輕鬆自然有不可抗拒的魅力,但是,沒有事做的無聊也非常非常鬧心!
這樣的鬧心持續到2020年末才有改觀---2020年第4學期維省中學高年級恢複了麵授,我去一所女子私立學校全職代課; 2021年AL退休了,附近一家我代過課的天主教女子學校留我做常任代課老師; 2022年國際社會漸漸打開邊界。。。我當初的退休藍圖終於得以一一實現。
又是3年過去了,現在談起2009年退休悔不悔,我坦白的回答是:不是無悔,但是不悔!
前麵說過了悔,這裏說說為什麽不悔。
首先,退休是必經之路。我那時想退休,經濟上也允許,如果沒有退,我可能每天早上不想起床的時候都會後悔為什麽沒有退休。記得米蘭·昆德拉在他的小說《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有過這樣一個表達,意思是說:人類期待的幸福是時間循環往複,然而大自然的時間是直行線,不會往複。所以我們人類不會感覺永遠的幸福,後悔也無濟於事。對大多數人來說退休是人生前行到最後階段不可避免的路程,隻有麵對。
另外,夠退休條件的人常常糾結“什麽時候退休合適“?對此我的經驗是:人算不如天算,沒有什麽時間是最合適的,就看你想不想。
再次引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一書中的語錄:“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麽,因為人隻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退休這個決定也是如此,不存在對錯。試想如果沒有2019年那種心理壓力,我也不會去找代課的工作,現在我代課的學校無論文化氛圍還是地理位置都非常適合,工作時間和工作量也可以自己決定,這個結果是5年來天時地利人和的機緣。
再有,我非常享受退休帶給我的自由和舒適。如今自己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有很多想做的事可以做。身邊的親人朋友很多都退了,無論去哪裏,做什麽都有諸多陪伴。所以總而言之,退休,我並不後悔。
如果博友和讀者中有正在猶豫該不該退休的,那就讓我勸你一句:不要問該不該,問自己想不想。要是你想退,條件也允許你退,那就退。依我的經驗,無論什麽時候退都可能有不可預料的變數,但是忙碌一生之後獲得的這段自由和愉悅也是無以倫比的。
米蘭·昆德拉還說過:“人所遭遇的,堅持的、熱愛的、選擇的、失去的都是我們生活的必需,不應後悔也無需重來。。。非此不可!”
上篇的評論中有個叫最西邊的島上的博主向我推薦了心理學博士Dr. Riley Moynes的一個視頻,其中說到:退休後的諸多障礙都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可以克服的,重在態度!我們應該告訴每個人:退休,是對歲月的歡慶!他推崇的口號是: Let’s do it。
退休,既然“非此不可”,那麽,Let’s do it!
(圖:截頻Dr. Riley Moynes的演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HMOQ_054U)
我也是主動退休的,但跟王妃不同的是我那時身體不好,不想再堅持了,錢肯定比到年齡退休少,但我幸福感低,開心就好,我從不羨慕人家有錢(那是人家有本事)退休後果真我的身體漸漸好起來了,說明上班的時候多少有無形壓力的,退休了才真正的一身輕。我也沒接受做半工的邀約,我知道按我的個性,我做的工作,弄不好就是一天搭進去了。
有了退休意念的人,早點為退休後的生活作規劃,未雨綢繆絕對是上策,不至於一退休無所事事,無所適從。我退的正是時候,沒多久,孫子就來報到了,我享受了三年的天倫之樂,帶孫是累並快樂著的事。帶完孫回家,退休心態完全調適好了。嗬嗬!王妃的退休論值得推薦和借鑒。謝謝王妃。
這是誤導。
可以選擇不退休。甚至根本沒有“退休”這回事。
“ 沒有什麽時間是最合適的,就看你想不想。”
娘娘退休不悔,Let’s do it!
人生被分成幾個階段,生命最燦爛也是最後的燦爛,恰恰是生命最後的階段,因為隻有這段時間完完全全屬於自己。
周末快樂!
哈哈哈,同意藍天姐,王妃這篇堪稱退休的範文 !西島博主推薦的視頻也會去看看。
祝大家長周末快樂!
那麽,Let’s do it!
王妃周末愉快!
I don't know how subs get called by the private schools because the private schools are different. They're all Christian schools and never require teachers to be licensed. They must have their own system. We got only one prep school that is secular and private, so it must have to operate on its own. Christian schools have their own organizations. The secular school is very expensive compared with other private schools, way above the cost that most households in the city can afford. The median income is 45k per year, the tuition for this school is 20k per year. After tax the average income is even lower. So I imagine there are only a few, like doctors and dentists, that can afford to pay for the tuition. Most married people in this town have multiple children. My former dentist has 5 children, my ob gyn has four. If you have to pay for school, the financial costs are very high. So my ob doctor managed to hold onto his clinic until his four children all graduated from this prep school. Then he sold his business to the hospital system, because it means less work to him. He had to pay roughly 100k per year when the children were at high school. It was unthinkable for us with ordinary income. He probably made 300k per year back then. 1/3 paid to the school. He got two dogs after the children are gone. There's trade between your personal time and your earn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