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加拿大的內憂外患

(2025-03-07 12:47:06) 下一個

特朗普對加拿大開打貿易戰,要吞並加拿大為美國第15州,這對加拿大政界產生巨大震動。

首先是意識形態的震動。自奧巴馬亞太再平衡以來,加拿大冷戰意識就逐步加強,經過了孟晚舟事件,新冠疫情,烏克蘭衝突,加拿大對外政策已經背上了一個巨大的意識形態包袱,對華采取了敵視和對抗的姿態。整個對外政治的框架,建立在“民主對集權”的話語上。但是,美國關稅和吞並危機,完全在“民主對集權”的框架之外,這就使得加拿大手足無措。於是加拿大采取了強化冷戰意識的措施,以維護原有的外交理論框不至於崩塌。“外國幹涉調查”結論出來沒有幾天,就又來了新一波“中國幹涉”的輿論炒作。特朗普攻擊加拿大,但輿論卻告訴加拿大人要防止中國威脅,要仇視中國。是加拿大人都傻了?還是僅僅政客們都傻了?這一強化意識形態的操作可以稱之為親美反特策略,即以反特朗普來維係加美關係。這是一種人格分裂的政策。

加拿大要以民主人權反對集權,但是,美國是民主世界的領袖,特朗普是民主選舉產生,反對特朗普就不符合加拿大外交政策的理論框架。麵對特朗普關稅對加拿大經濟帶來的衝擊,麵對特朗普吞並加拿大主權的國家安全,在原有話語輿論框架下無以製定出自洽的政策。加拿大第一波的外交活動就是強化既有的意識形態框架。如加拿大政要紛紛到海湖山莊和特朗普溝通,以加拿大作為美國反華的盟友勸說特朗普。政客們紛紛表態支持烏克蘭與俄羅斯對抗,拿“中國威脅”遊說特朗普,力圖修複既有的框架。但特朗普似乎不為所動。特朗普實行的是強權政治,一切以利益為標杆,不受國際法和意識形態束縛。特朗普考慮的是加拿大能拿什麽利益做交換,能給美國什麽利益。加拿大第一波“民主對集權”框架下的外交活動失敗了。

誠然,美國視中國為主要對手,加拿大也為美國反華鞍前馬後地跑。可以說加拿大是美國最忠實的盟友。美國要打壓華為,加拿大就逮捕孟晚舟。美國要到南海和台海炮艦外交,加拿大就派軍艦到南海和台海。可以說,美國想要做的,加拿大都做得更加積極。但特朗普也是講效果講效率的。加拿大幫助美國打壓華為,成功了嗎?沒有。加拿大派軍艦到南海台海,盟友們的軍事投送在南海和台海就占上風了嗎?沒有。加拿大是積極幫美國,但沒有成果呀。西方的民主政治就是這樣,政客隻要幹了,就是競選時吹出去的口號,至於是否幹成,一點不妨礙他們繼續高喊:支持我,我為你戰鬥。西方民主政治流於民粹,表明立場撥了款了,就是政治資本,至於是否有效果,一點不影響他們競選。這種政治文化,就是不講責任,不講效果。言未必行,行未必果。加拿大所有政客都在為住房、醫療、犯罪率,毒品泛濫支招,都有自己表現的政治資本,但都不解決問題。但這已經是政治傳統了,國內政治如此,國際也一樣。支持人權,支持的結果是製造了更多的難民,但不妨礙政客們戴上人權光環。民粹政治就是流行文化,粉絲多就選票多,他國難民和本國選票有什麽關係?但加拿政客與特朗普拉反華感情,特朗普不領情呀。特朗普要的是利益,不是意識形態的口號。

本來,加拿大與美國做盟友,是意識形態一致,經濟和安全捆綁。如今特朗普和普京眉來眼去,那肯定不是民主對集權的外交。特朗普要結束烏克蘭衝突,也是就利益而言,脫掉了民主對集權的外衣。如今加拿大麵對是意識形態、經濟和國家安全三重危機。怎麽辦?

開始,加拿大政客還假裝沒有危機。特朗普說對加拿大加關稅,是因為加拿大非法移民偷渡到沒有,毒品走私到美國。無論執政黨還是在野黨,都說特朗普是對的,立馬推出強化邊境管理和杜絕偷渡走私,打擊毒販等政策,而來立馬實施。而且變成了加拿大國內政治問題,在野黨指責執政黨不管理好邊境對毒品打壓不嚴厲等等。長期以來都是華盛頓說一,渥太華不說二。華盛頓指鹿為馬,渥太華就不敢說是鹿。順著特朗普的指責加強邊境和毒品管製是渥太華習慣性政策。結果加強邊境管理以後,發現不是這麽回事,發現美國走私偷渡到加拿大的多,加拿大走私偷渡到美國的少。

麵對特朗普攻擊加拿大,保守黨開始是攻擊自由黨,指責特魯多,認為加拿大的危機是特魯多的錯,不是特朗普的錯。敦促特魯多下台。特魯多迫於壓力,辭職了,要自由黨內重新選舉新的領袖。這下保守黨又指責特魯多辭職不負責任。要求立即大選。特朗普對同性戀等共和黨議題的措施深得保守黨讚同,是保守黨支持特朗普的身份認同。西方選舉政治就是絕對不能認錯,有錯也死皮賴臉假裝看不見,任由對手指責隻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加拿大保守黨是認同美國共和黨的,所以,保守黨也不能批評特朗普。結果對於美國關稅和吞並加拿大這樣加拿大人最關心的議題,博勵治反而無語了。還繼續就邊境管理和嚴打毒品議題嘮嘮叨叨,並把加拿大麵臨的特朗普危機轉指向中國,博勵治政綱增加加強北冰洋主權以應對中國威脅。回避特朗普關稅顧左右而言它的言論,使得博勵治民調大跌。麵對民調下降,博勵治最終還是加入了反擊特朗普關稅的隊伍中,重新恢複保守黨的民調。

強力反對特朗普關稅已經成為加拿大的共識。然而,僅僅與美國打貿易戰不足以解救加拿大麵對的危機。加拿大當下對外政策大致有三種:一是報複特朗普關稅,包括對美進口提高關稅,抵製美貨,如安大略省把美國酒全部下架,甚至威脅對美斷電斷氣;二是聯合盟友,聯合盟友又分兩路,一路是加入歐盟,一路是與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結盟五眼減一;三是加碼反俄反華,其目的就是把美國拉回冷戰意識形態中。

加碼反俄反華是將國際局勢推向戰爭的舉措,這個舉措首先是加重了加拿大經濟負擔,加拿大經濟已經停滯多年,增加支出對加拿大經濟更是雪上加霜,要增加加拿大對烏克蘭的援助,增加軍隊在南海和台海軍事存在的支出,增加北冰洋軍事基地等;其次是轉移社會的不滿,將社會矛盾增加的憤怒轉向對外仇恨,這是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原因之一。上世紀大蕭條時期,極右勢力以反共為目標形成了法西斯陣營,將全世界拉入世界大戰。加拿大與英歐一起力挺烏克蘭死戰,加拿大還升級對台獨勢力的支持,看不出這些冷戰操作對加拿大經濟有什麽好處,無非就是加劇新冷戰緊張局勢,拉美國下水,引誘美中衝突以渾水摸魚。這是不明智的。當年張伯倫綏靖政策引誘德蘇戰爭衝突,最終是世界大戰,誰也逃不過。如果加拿大加入了戰爭,生活水平下降就無可避免,還恐遭受重大人道主義災難。

無論是加入歐盟還是加入五眼減一,都是加拿大麵對特朗普吞並企圖的本能反應,是全球單極秩序向多極秩序過渡的震動。這是特朗普威脅導致加拿大謀求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反映。無論歐洲、五眼減一、還是加拿大,都在謀求更多的政策獨立自主,不再聽命與華盛頓指使和左右。加拿大既有獨立自主製定政策的意向,卻還延續美國霸權製定的新冷戰戰略政策,這非常糾結。既然美國已經不在所謂“民主對集權”的政治框架中,為什麽加拿大和歐洲還要死抱和冷戰意識不放呢?顯然是加拿大和歐洲的政客都是因為冷戰意識才得以上台的,沒有冷戰意識的政客基本在競選初期就出局了,或者沒有冷戰意識根本就沒有資格成為政客。所以,這樣的政客們掌權,怎麽有可能製定出切實可行的救國政策。在即將到來的加拿大選舉中,卡尼的意識形態意識是最淡的,也是加拿大眾望所歸,因為加拿大需要一個能帶領加拿大走出危機的領袖,沒有必要糾纏意識形態浪費已經匱乏的資源。

和二戰前大蕭條經濟不同,如今全球經濟中的中國及其一帶一路國家並沒有經濟蕭條,經濟停滯的隻是美國及其盟友而已。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直避免衝突對抗,也不走孤立封閉的倒退。二戰的爆發和當年各國搞保護主義有密切關係。如今美國及其盟友都搞去全球化,搞孤立主義,北美自貿區實際上就是北美孤立主義,排斥中國和歐洲。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和博勵治的加拿大優先都是保護主義政策,都是大蕭條時期誘發二次世界戰爭的政策。保護主義,零和博弈,軍備競賽,都是通往戰爭的政策。美國及其盟友自奧巴馬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不斷加大對中國的軍事壓力,形成了美國及其盟友與中國軍備競賽的局麵。中國軍費開支還遠遠低於北約2%DGP的標準,而特朗普已經要求北約把軍費開支增加到5%GDP。歐盟為了獨立自主,已經達成了增加軍費的共識。加拿大增加軍費開支的呼聲也很高。可以預期,軍備競賽將持續推高通脹,降低加拿大人民生活水平。這個黃油和大炮的魚與熊掌問題會再次擺上加拿大政治桌麵上。

麵對美國威脅,加拿大個省加強了合作,這是正途。特朗普和馬斯克也搞變法,國內整頓,這也是好事。大蕭條時期,美國羅斯福新政,就是對內。中國麵對國際複雜環境,也是深化改革。大蕭條時期夢想通過對外擴張來解決經濟蕭條的是德意日,是法西斯國家。二戰盟國戰勝軸心國,是為了解決經濟問題對內改革的國家戰勝對外侵略擴張的國家。加拿大用調整國內經濟格局的方式應對特朗普關稅是正途。

長期以來,加拿大經濟嚴重依賴美國,各省基礎設施都的通往美國的順暢,通往鄰省的困難,包括高速公路,電網,油管氣管等基礎設施。如果你要從多倫多開車到西部的城市,如溫尼伯、裏賈納、薩斯卡頓、卡爾加裏、埃德蒙頓、溫哥華等,穀歌地圖給出的最快途徑都是走美國。美國南北戰爭以後建設了跨大陸鐵路,邊境經常軍事入侵或騷擾加拿大,對加拿大造成巨大威脅。麥克唐納總理製定了建國方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設太平洋鐵路,鞏固了加拿大主權,為加拿大工業革命開發了國內市場和資源。今天加拿大麵臨同樣的威脅,也需要建設東西走向的基礎設施,這是曆史經驗。加拿大政府提出要建設多倫多到魁北克市的高鐵,網民紛紛吐槽,多倫多5號地鐵修了十幾年還遙遙無期,多倫多湖濱的嘎達納快速公裏700米一段擴寬要3年工期,一千公裏的高速什麽時候能完工?加拿大如果不加入一帶一路,這就是沒影的工程。但沒有一個政客提出疑問,反對就更沒有人說了。加拿大肯定是拒絕加入一帶一路的,但一旦啟動高鐵建設,最終還得加入一帶一路才可能完成。這和當年建設太平洋鐵路一樣,開始建設時堅決不使用華工,但最後沒有辦法還得用華工,否則洛基山路段無法修通。然而,使用華工建成鐵路以後,立即反華排華,對華裔移民征收人頭稅,最後加碼成《排華法案》。似曾相識,加拿大要建高鐵,離開中國就無法建成,但建成前後可能還是一貫的反華。以史為鑒,中國也不可能出手幫加拿大建高鐵,除非加拿大知錯能改,設立全國性的法定的鐵路華工紀念日。

麵對特朗普咄咄逼人,加拿大也反思經濟政策,知道過渡依賴美國的惡果,紛紛發表言論和外交活動要加強和歐洲與亞洲的經濟聯係。但是,這些外貿政策真的有用嗎?加拿大早在2017年就和歐洲簽署了自貿協議(CETA),2022年歐洲能源告急,高價進口LNG,可是加拿大他天然氣就是不能出口到歐洲。加拿大早就是太平洋合作夥伴(CPTPP)成員,和亞洲經濟聯係還是微乎其微。即加拿大政客說要做的都早已經做過了,為什麽與亞歐自貿對加拿大經濟一點作用都沒有呢?就其原因,就是加拿大簽署CETA和加入CPTPP,其目的根本不是為了加拿大的經濟,而是為了圍堵中國。加拿大和歐洲亞洲的合作,並不是雙方的合作,而是為了針對中國,是為了離間亞洲和歐洲與中國的合作。即原本這些自貿協議就是地緣政治政策而非經濟政策。加拿大加入CPTPP,就是為了要東盟疏遠中國。麵對特朗普關稅壓力,加拿大政府現在推出促進與菲律賓投資貿易的政策。主流媒體和政客都叨嘮這是為了國家安全。如果是國家安全政策,就是政府支出項目,就是花錢的項目,而非產生經濟效益的項目。例子之一就是三級政府大力投資電動車電池產業,給外國公司大筆補貼。如此大規模政府補貼,居然是各黨一致同意大力支持,反對氣候變化的保守黨也支持,反對政府幹預市場經濟的保守派也支持,沒有看過有哪個議程如此無爭議,高度一致是因為這是圍堵中國的政策。現在特朗普推翻拜登舊政,退出巴黎協議,美國不支持電動車產業了,加拿大這筆巨大政府開支就泡湯了。如今加拿大再度炒作中國幹涉加拿大選舉議題,捕風捉影了幾年還沒抓夠,在這種氣氛下,所謂和歐洲和亞洲的經濟合作很可能還是走的老路,不僅應對不了當前的經濟危機,反而加重政府財政負擔,適得其反。

經濟多元化,擺脫對美國過度依賴,這是加拿大國家安全問題,也是所有政客就應對特朗普關稅達成的共識。所謂多元化,就是產業鏈多元化,就是把加拿大經濟的產業鏈接到歐洲和亞洲。過去一直以來,加拿大製造業集中在安大略,產業鏈都通往美國。如果政客真的西方加拿大與歐洲貿易增長,就應該把大西洋沿岸城市做成經濟熱點。發展大西洋沿海經濟還解決一個國內均分政策問題,就是長期以來聯邦政策是阿爾伯塔省轉移支付給大西洋沿海省份。這引發阿爾伯塔省的不滿。大西洋沿海經濟發展,即解決與歐洲產業鏈鏈接問題,也解決國內長期轉移支付的問題。同理,太平洋沿岸也應該大力發展經濟。沒有大西洋和太平洋沿海經濟發展,東西走向基礎設施建設就缺乏經濟效益,加拿大經濟多元化也流於紙上談兵。

加拿大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在G7國家裏是總能稀裏糊塗過關的國家。即經濟不好時,多賣點資源就能挺過來,所以特朗普眼紅加拿大的資源,想吞並加拿大,用加拿大資源稀釋美國37萬億的債務。但這場危機來自美國,美國關稅就是進一步壓低加拿大資源價格。將油管修到大西洋和太平洋是當務之急,是資源進入全球市場的關鍵。加拿大人少地寬,旅遊資源豐富,如果加拿大能夠恢複與中國的民間友好交往,航空業和旅遊業可以迅速繁榮加拿大經濟,大大緩和特朗普關稅的壓力。加拿大過去十年經濟下滑,就是新冷戰的惡果。如今繼續抱著新冷戰意識形態不放,加拿大經濟就難以複蘇,社會問題還會繼續層出不窮。

希望加拿大能選出一個如麥克唐納那樣的麵對美國威脅的政治家,出台一個能扭轉國運的建國方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朝露青 回複 悄悄話 這些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西朝鮮農奴是真不懂?特朗普收拾加拿大就是逼著加拿大去中國化的!這是全球大趨勢!
FollowNature 回複 悄悄話 加拿大應該經濟上向中國靠攏。政治上和中國和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