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從加沙地帶對以色列發動戰爭,導致大量以色列平民死傷,擊斃以軍人數是超過曆次巴以衝突以軍死亡人數的總和。以色列誓言要進入加沙清除哈馬斯。這場巴以衝突很可能會導致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這不禁令人深思為什麽巴以積怨如此之深。
一般公眾觀念中,認為以色列建國是希特勒屠殺猶太人以後導致猶太人要建國的訴求,認為有了希特勒大屠殺才有了1948年以色列建國。其實,猶太複國主義致力於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國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開始了,早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就開始了。
猶太複國主義運動起源於十九世紀中葉,起源於中歐和東歐。兩千年來猶太人在歐洲就一直受到歧視,到了十九世紀中葉,中歐東歐出現了猶太複國主義思潮,認為隻有建立以色列國才能擺脫猶太人受歧視的命運。為什麽猶太人受到歧視呢?大家知道,西方近代文明的基督教文明,尤其是上千年的中世紀政教合一,基督教教義是主流意識形態,而猶太教否認耶穌聖神性,猶太教根本不認為耶穌是上帝的化身。中世紀政教合一上千年,歐洲歧視猶太人的基督教文化根深蒂固。如今西方國家都支持以色列,給公眾一個假象,好像基督教和猶太教是天然聯盟,這是錯覺。如果基督教對猶太人好,兩千年基督教文明就不會有歧視猶太人的現象,也不應該在歐洲起源猶太複國主義。中國就有猶太人,就是藍回,猶太複國主義不起源於中國,因為回族在中國沒有受到歧視,或者歧視不顯著。廣州有個小東營,就明朝回族軍營舊址,即明朝回族軍隊效力漢人朝廷,可見回族和漢族比較融洽。漢人也分不清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統稱回教。把伊斯蘭稱為白回,猶太人稱為藍回。
但是,為什麽猶太人反抗歧視選擇以色列建國的手段呢,反歧視的多了,反對歧視同性戀,就建立同性戀國家嗎?反對歧視女性,就建立女兒國嗎?其實,猶太複國主義有其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背景。《舊約·但以理書》第9章第24句講到,巴比倫帝國滅了以色列以後,上帝說給猶太人70周去懺悔過錯,然後恢複以色列國。70周年過去了,猶太人並沒能夠複國。根據1946年到1956年出土的死海經卷,猶太教艾賽尼派教義預言有兩個救世主(Massiaah),其中一個是大衛王的後裔,是猶太教法定以色列國王。艾賽尼派重新解釋了但以理的預言,說但以理說的70周,並非每周7天,而是每周7年。因此但以理預言的“70周”就是490年。公元前423年巴比倫帝國攻陷耶路撒冷毀了所羅門神廟,驅逐了猶太人,史稱巴比倫流放。公元前457年,以斯拉回到耶路撒冷(《舊約·以斯拉記》第9章第8句)。如此算來,耶穌受洗的公元26年正是但以理預言的很快就猶太複國的時間,耶穌的福音運動其實就是一場持續百年前赴後繼的猶太複國運動,《聖經·新約》多處提到耶穌是猶太王。耶穌猶太複國運動,有死海經卷佐證。耶穌搞猶太複國運動之時,他是根據猶太教教義在猶太人中間發動推翻羅馬統治的政治運動。基督教的出現,其實是耶穌身後的事情。
自從巴比倫帝國攻陷耶路撒冷以後,猶太人就沒有建立過獨立的國家,波斯帝國占領耶路撒冷後,猶太人回耶路撒冷重建所羅門廟,那是在波斯帝國統治下。後來巴勒斯坦這塊聖地被希臘統治了很長時間,乃至最早的福音書都是希臘文書寫,而耶穌搞猶太複國運動期間就是羅馬統治,後來被伊斯蘭哈裏發統治,再後來被東征的十字軍統治,再後來被奧斯曼帝國統治。把猶太人的大衛王和所羅門王以及今天的以色列國統治的時間加起來,猶太人自己朝代的曆史,還沒有美國曆史 長。所以,以色列建國,並非宗教原因,而是政治原因,是地緣政治原因。如果《聖經》應驗的話,以色列應該在耶穌時代就建國了,不僅建國,而且統治全世界。
講到地緣政治的原因,就必須要講蘇伊士運河和石油。為什麽這次巴以衝突石油價格大幅波動?為什麽美國派兩個航母駛入地中海?可見以色列建國完全是地緣政治的原因。
土耳其人1299年建立了奧斯曼帝國,十四世紀攻入歐洲,占領了巴爾幹半島和部分南歐,和歐洲激烈衝突,阻斷了絲綢之路。歐洲與東方貿易的陸地通道斷了,於是歐洲人尋找海上與東方貿易的航道。1486年葡萄牙人發現了繞過好望角從大西洋進入印度洋的航道,繞開了戰亂的巴爾幹半島與東方貿易。1854年底,法國人和奧斯曼帝國的埃及總督簽約建築蘇伊士運河,埃及總督也分得幹股。1869年底蘇伊士運河建成通航。1881年英國要出兵占領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股票大跌,英國低價收購了埃及總督的所以股票,擁有了蘇伊士運河可觀的股權份額。1882年英國軍事占領了蘇伊士運河,實際控製了運河。好望角不僅航道遠,而且經常有風暴,風險高,蘇伊士運河就成為歐洲與亞洲貿易的咽喉要道。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明了汽車和飛機。石油是機動能源,成為重要戰略資源。1911年丘吉爾就決定英國海軍的軍艦改燒煤為燒油。坦克、戰鬥機、軍艦都依賴於石油燃料。奧斯曼帝國版圖內的中東是全球最重要的產油地區。因此,中東的戰略意義不僅僅是蘇伊士運河航運關卡,不僅僅是歐洲、亞洲和非洲三大洲的交接處,而且是石油資源產地。占領奧斯曼帝國的中東就成為西方列強的重要戰略目標。從中東運往歐美的石油必經蘇伊士運河。2021年全球每天消費9670萬桶石油,其中61%都通過海運,全球海運石油的五分之一通過蘇伊士運河。
1516年奧斯曼就占領了巴勒斯坦,統治巴勒斯坦400餘年,那時候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僅占人口的2%。在猶太複國主義運動推動下,第一波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是在1881年至1903年之間,東歐和也門的猶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總共約25000人。這個行動是羅斯柴爾德資助的,羅斯柴爾德是著名的德國銀行家,是猶太人,是金融大鱷。第二波移民是在1904年至1914年之間,約35000猶太人從俄羅斯和也門移民到巴勒斯坦,兩撥移民使得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人口比重增加到13%。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7年英國外交大臣布爾富爾給猶太複國主義領袖羅斯柴爾德寫信,支持猶太複國主義運動,史稱《布爾富爾宣言》(Bulfour Declaration)。
圖:大英圖書館保存的《布爾富爾宣言》原件。
自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猶太人流亡海外以來,巴勒斯坦人已經在巴勒斯坦生活了二千年了。以色列國是西方執意建立的殖民國家,把猶太人殖民入一個穆斯林為主要人口的巴勒斯坦地區。
一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崩潰,巴勒斯坦地區由英國管轄。英國政府嚴格控製巴勒斯坦土地的買賣,所有土地買賣都得得到英政府批準。英國政府政策傾斜使得殖民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得以購買土地,而其他人買不到巴勒斯坦土地。第三波移民(殖民)從1919年到1923年,是英國控製下的《布爾富爾宣言》的實施,有約4萬猶太人從東歐移民到英控巴勒斯坦。第四波移民從1924年至1929年,主要是波蘭反猶太思潮泛濫,大批波蘭猶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伴隨的還有來自羅馬尼亞和立陶宛的猶太人,也有富裕的猶太人十月革命後逃離蘇聯到巴勒斯坦,這波移民有8萬2千猶太人,其中12%來自也門和伊拉克等西亞地區。第五波移民從1929至1939,主要是由於中歐納粹思潮崛起對猶太人的迫害,大批猶太人從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移民到巴勒斯坦,移民規模高達25萬。
1933年,納粹德國和猶太複國主義組織簽署了《哈阿瓦拉協議》(Haavara Agreement),允許德國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根據《哈阿瓦拉協議》,1933年至1939年有6萬德國猶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
圖:英控巴勒斯坦受托辦公室保留的《哈阿瓦拉協議》副本,用於協助德國猶太人轉移資產到巴勒斯坦。
猶太人口在巴勒斯坦地區劇增使得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產生了矛盾,巴勒斯坦人產生抵製情緒。英國政府則定下每年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限額,以防止矛盾激化。
圖:英國1939年的白皮書,定下了5年內移民7萬5千猶太人的限額,限製猶太人最多隻能購買5%巴勒斯坦人擁有的土地。
從1933年到1948年以色列建國,有11萬猶太人在英國限額外非法偷渡移民到巴勒斯坦。
國家治理,當然是要國家安定穩定。但是,英國治理的巴勒斯坦並非為了巴勒斯坦和平繁榮,而是為了實施猶太複國主義計劃。就在英國治理的巴勒斯坦,1936年到1939年發生了三年內戰,巴勒斯坦人起義反對大規模的猶太人移民進入巴勒斯坦。可以說,1936-1939內戰就是今天巴以衝突的胚芽,也可以說英控巴勒斯坦內戰就是1936年的巴以衝突。為什麽英國治理的巴勒斯坦會發生內戰?其實,以英國這樣一個島國,能夠建立日不落帝國,不二法門就是分而治之各個擊破,就是所謂離岸平衡。英國要在阿拉伯穆斯林世界中控製蘇伊士運河,就得把中東搞成錯綜複雜分裂對立的地緣政治格局。正如美國要控製中國,就大動作搞支持疆獨藏獨港獨台獨,挑撥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關係。1917年英國支持猶太複國主義是顛覆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策略。一戰後英控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國就是要在中東阿拉伯穆斯林一片汪洋大海中建立一個格格不入的殖民地,以色列還沒建國,就一直保持著與周邊穆斯林國家敵對衝突的姿態。英控巴勒斯坦政權的土地買賣政策就是歧視巴勒斯坦人的政策。如果中東國家衝突對立自顧不暇,那麽英國就可以用較低的成本控製蘇伊士運河。英國是海權國家,對於航海要道的控製是其全球霸權的基礎。英控巴勒斯坦內戰發生在希特勒屠殺猶太人之前。以希特勒屠殺猶太人作為以色列建國的借口是合法化猶太人占領巴勒斯坦土地的輿論。1947年英控巴勒斯坦再次爆發內戰,聯合國做了以巴分治的決議,但內戰依然進行,1948年英國結束其對巴勒斯坦的控製,以色列宣布獨立建國,周邊阿拉伯國家對新成立的以色列群起而攻之,但被以色列打敗了,以色列在戰爭中建立了國家。以色列建國是英國30年持續不斷支持猶太複國主義的結果。
聯合國創立之初基本是西方把持的聯合國,斯大林沒有意願參與聯合國事務,聯合國成員國基本都是西方國家。後來,由於二戰後民族獨立運動建立了很多南方國家,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的投票權重逐漸提升,今天聯合國有193個成員國,幾乎是成立時成員國數目的四倍。所以,巴勒斯坦不承認1947年的聯合國決議是有原因的。聯合國決議巴以分治時,巴勒斯坦人還在英國政府統治之下,巴勒斯坦不是聯合國成員國。是英國統治下把巴勒斯坦最肥沃最好的土地賣給了猶太複國主義移民用於成立以色列,製造了巴以分居衝突對立的既成事實。
二戰後許多原英國殖民地紛紛獨立,其中最大的一個國家就屬印度。英國失去了全球各地許多殖民地,但依然占領著蘇伊士運河。外國軍隊占領蘇伊士運河對埃及人來說是恥辱。埃及國內萌發了仇視英國占領的情緒。埃及1952年政變後,埃及反英仇恨劇增,埃及的英國人遭受攻擊,財產遭受縱火,英國貨遭受抵製。1954年英國同意1956年停止軍事占領蘇伊士運河。
1956年5月30日埃及和中國建交。1956年7月埃及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入侵埃及要占領蘇伊士運河,兩天後英法軍隊加入以色列軍隊入侵埃及。赫魯曉夫威脅說,如果英法以軍隊不撤出埃及,蘇聯將核攻擊西歐。艾森豪威爾總統則警告赫魯曉夫不要發動核戰爭,並警告蘇聯不要參與蘇伊士運河危機,但也同時警告英法以要他們撤出埃及。聯合國第一次派出維和部隊製止埃以衝突。蘇伊士運河危機是冷戰一幕大戲,大英帝國失去了他最後的戰略要地。這也是美國第一次在二戰後公開反對英國。50年代的聯合國部隊,本質上就是美國指揮的部隊,抗美援朝就是其中一例。美國在韓國的駐軍,理論上還是50年代派遣的聯合國部隊。蘇伊士運河的控製權實質上就落入美國手中。如果霸權有皇冠,蘇伊士運河就是這個皇冠正中的大寶石。1956年聯合國部隊進入西奈半島,戰略要地蘇伊士運河從英國控製變成美國控製,美國徹底取代英國成為西方霸主。
1971年,埃及薩達特總統提出了埃以和平的設想,卡特總統上任後從中斡旋,1978年埃以雙方美國戴維營達簽署和平條約。以色列從依附大英帝國變為依附美國。2011年在阿拉伯之春的民主運動下,埃及舉行了民主選舉, 選出了穆斯林兄弟會政府。2014年,穆斯林兄弟會政府被軍事政變推翻。西方默認軍事政變。因為民主選舉出來的埃及政府不是親美的政府,美國支持埃及軍事政變。穆斯林兄弟會參與了1936年的巴勒斯坦內戰,反抗英國控製和猶太人殖民。哈馬斯也是在美國和歐盟監督下民主選舉出來的巴勒斯坦政府,一選舉成功就被美國定為恐怖組織。哈馬斯其實就是穆斯林兄弟會的一個分支。
自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以來,海洋霸權主導世界已經五百年。荷蘭、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和美國在這五百年輪流稱霸。海權國家稱霸全球,策略就是分而治之各個擊破,在全世界挑撥矛盾,放大矛盾,激化矛盾,製造對抗和戰爭。地區和平穩定對霸權是一個威脅。1993年以色列總理伊紮克·拉賓開啟和平進程,承認巴解組織合法性,並於1993和1995和巴解組織簽訂了和平過渡條約,遭到以色列右翼攻擊,說他是猶太教異端,在一次和平集會後,拉賓總理被刺殺身亡。類似地,韓國推進中韓友好的總統,日本推進中日友好的首相,往往是執政短而多遭不測,和拉賓總理遇刺是一類現象,霸權主導的世界難以容忍地區安定和平。蘇聯解體後,前蘇聯各共和國都有加入和融入歐洲的意願,但這不符合美國霸權的意願。如果俄羅斯烏克蘭都加入了歐盟,則歐盟經濟體大於美國經濟體,而且核武器可以和美國抗衡,因此烏克蘭兩度顏色革命挑撥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矛盾,激化矛盾誘發烏克蘭戰爭,把歐洲和俄羅斯分割為尖銳對立的兩方。同樣道理,如果中東是個和平的統一市場,美國能對蘇伊士運河和中東石油指手畫腳呼風喚雨嗎?一帶一路是推進世界和平的經濟建設,被美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大部分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都願意過和平的生活,巴以和平最大的障礙就是美國霸權。五百年海洋霸權的國際政治文化,是造成巴以悲劇的根本原因。
延伸閱讀:《曆史上的巴勒斯坦、非殖民化的困境》
讚,道出了事物的本質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