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為何艾滋病肆虐全球

(2010-12-01 08:16:17) 下一個

艾滋病是80年代發生的事情,就我經曆來說,艾滋病明顯是美國不負責任地任其擴散到全球。不過,這是一個從來沒有過人問津的話題,那我就開個先河探討一下。

第一例確診的艾滋病是1981年,美國那年有234多艾滋病死亡。回溯1980年美國艾滋病死亡是31人,1982年美國艾滋病死亡人數增至853,1983年2304,1984年4251,1985年5636,1986年2960,1989年14544。1990年美國18447人死於艾滋病,而那年匈牙利發現了艾滋病案例(蘇聯解體?)。1993年美國艾滋病死亡人數是41920。後來全球艾滋病泛濫。

據專家考證,艾滋病源於非洲。就算是病毒源於非洲吧,但是,艾滋病做為傳染病疫情顯然是首先在美國爆發的。就做為疫情,不在於病源初始在那裏,而在於傳播渠道網絡的連通性的形成。台灣稱艾滋病為愛死病,我很讚成這個名稱。美國艾滋病爆發最初就是在同性戀人群中傳染的。因為他們濫交,不是一夫一妻製,而是兩三個月就換偶,而且群交,所以才形成傳播網絡。後來有加入了吸毒者針頭傳播渠道,使得艾滋病一發不可收拾。而那時候沒用任何世界衛生組織的防範措施,美國嫖客隨著經濟全球化把艾滋病傳給了第三世界。

瘟疫是病毒最早發現的源頭重要,還是傳播渠道網絡連通性形成的重要?誰把這個傳播渠道擴展到全球?西方主流性文化在世界的風行在這裏起了什麽作用?比如今天海地瘟疫,防治的人員不會去追究細菌最初在非洲還是歐洲發現,而是防止疫情擴散。但是,國際衛生組織從來沒用防範過艾滋病擴散出美國,隻是到了艾滋病全球泛濫以後才開展世界的艾滋病防治活動。

我個人感覺是1980年美國國內爆發了艾滋病以後,美國對傳染渠道不加規範限製,任其擴散到世界各地,現在倒打一耙,說艾滋病發源於非洲,用病毒起源傳播途徑掩蓋80年代後的疫情擴散途徑,把發達國家禍害全球的責任推得一幹二淨。


80年代美國艾滋病危機,90年代,非洲艾滋病泛濫使得人均壽命大減。這是明顯的疫情從美國傳到非洲的現象。我很懷疑今天關於艾滋病起源研究和全球氣候變暖一樣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起源研究經費顯然充足,但是,90年代非洲艾滋病泛濫是否是從美國傳播過去的,還是這方麵研究得不到經費,還是明知是被有意忽略?

這個pdf各式的國際衛生組織的報告中第24頁的1990-2009年各地區艾滋病死亡人數的圖表顯示,在1990年艾滋病死亡人數集中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微乎其微,但已經開始上升,1995年以後發達國家艾滋病死亡人數下降,而發展中國家死亡人數迅速上升,並於1999年達到峰值。1980年世界傳染病已經基本都得控製,原來在非洲肆虐的肺結核和瘧疾已經不是疫情。而90年代艾滋病成為全球範圍的疫情,至今是聯合國和國際衛生組織的首要應付的疫情。這是傳染病疫情!


                                                                                                                       唵啊吽寫於2010年國際艾滋病日
補充:

艾滋病泛濫的原因,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諱疾忌醫”。無論是患者本人還是各國政府,都有意無意地諱疾忌醫。因為這個疾病來說世上就被打上了恥辱的烙印。艾滋病在美國爆發在同性戀人群中,同性戀是三十年後的今天才得到法律的認可,而美國軍隊中為了防止歧視同性戀至今要實行“不問不答”政策。80年代艾滋病在基督教教會的眼中就是邪惡。所以,在美國這個基督教國家中,卡特總體麵對美國艾滋病疫情三年沒說一句話。而艾滋病的傳染族群都和國家地下經濟相關:毒品和娼妓。各國政府都不願意正視這些地下黑色經濟。

美國後來重視了,是因為艾滋病泛濫到美國陸陸續續有體育界和文娛界明星大碗因艾滋病而死亡的報道。

所以,艾滋病得到重視,是由於艾滋病傳染到美國的上流社會:明星。而艾滋病的防治,首先是去除“諱疾忌醫”障礙。在艾滋病疫情爆發後二十年人們還對艾滋病檢查抵觸。艾滋病防治的第一關,竟然是“不要歧視艾滋病人”的宣傳。

艾滋病擴散有曆史經濟文化各方麵原因。但是,如今研究艾滋病起源非洲,卻避而不談艾滋病疫情從美國擴散到世界(至少是擴散到世界的一部分),這就顯得學術界不夠公正客觀了。

治理艾滋病疫情,第一步是消除諱疾忌醫障礙,第二步應該是對疫情擴散有一個基本的評估。現在跳過第二步,而研究艾滋病起源非洲,怎麽看怎麽不對勁。

亞洲疫情是怎麽來的?要研究亞洲艾滋病起源嗎?還是研究艾滋病疫情如何擴散到亞洲?對於人類影響如此巨大的疫情,至今沒有使用已經確立的科學手段做一個基本的疫情擴散過程的評估,尤其避談美國疫情擴散到其它國家的過程。這是又一個層次的諱疾忌醫。



--------- 與網友的探討 -----
你給的證據不充分,很多問題可以有其他解釋 [ 光華歲月 ] 於:2010-12-01 20:03:20 複:3186395
1:國際社會開始大規模對非援助開始於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這之前你是否確定WHO對非洲AIDS死亡有範圍較廣的準確統計
2:非洲落後的衛生條件及不穩定的政局可能導致HIV的大規模傳播和AIDS的死亡,也就是說非洲因為缺乏預防及治療措施對AIDS更敏感,很難說明目前的HIV源自美國。


最關鍵的證據是你能通過分子進化和流行病學證據證明目前非洲人群感染的病毒來自於美國,現在甚至可以通過分子進化追蹤性傳播的HIV來源,如果你能找到HIV由美國向非洲傳播的關鍵strain結合流行病學才能說服人哪
--
我知道我證據不充分,所以才貼出來來探討 [ 唵啊吽 ] 於:2010-12-01 20:50:55 複:3188322 總閱:5439
1、我找不到WHO對80年代末之前非洲的艾滋病統計,但是,卻找得到1959年非洲艾滋病的孤例。你說的80年代末國際社會大規模援助非洲,我有兩種理解:理解一是經濟援助,即西方社會大規模NGO進入非洲,而80年代初西方社會爆發了艾滋病疫情(這些資料都很全),大規模的NGO進入把西方的艾滋病疫情帶入了非洲,所以,發達國家艾滋病疫情在90年代中達到頂峰,而非洲疫情90年代末達到頂峰,剛好滯後近一個潛伏期。理解二是艾滋病防止援助。我知道國際社會對非洲艾滋病援助規模不小,國際衛生學術界必然也卷入。但是,我並沒有找到學術界關於80年代末前的非洲艾滋病統計,卻能發現早至1959年的非洲艾滋病病例,我以為學術界研究80年代前的非洲艾滋病統計要比研究1959年一個病例對防治非洲艾滋病更有幫助,這顯然是學術研究經費投入方向有問題。
2、我本人不是搞醫學研究的,當然沒用能力證明非洲疫情是美國輸入的。但是,我有個觀察,就是非洲艾滋病疫情與美國艾滋病疫情剛好滯後近一個潛伏期。而資料總是顯示艾滋病源於非洲,是從非洲傳入美國。顯然網上我搜索的都是病源曆史問題,不是疫情傳播問題。當然了,可能發展中國家的疫情是自己爆發的,和美國無關。但是,這時間也太巧合和,恰好在美國疫情爆發十年以後,在全球化過程中,在沒用國際社會知道艾滋病是傳染病也知道發達國家有艾滋病疫情卻沒用國際防治艾滋病擴散措施(對比非典國際社會防範疫情跨國傳播的措施)的情況下,發展中國家在西方疫情發生之後爆發疫情。

我提出質疑,你認為證據不充足不足以推翻我的質疑,你應該給出充分證據證明非洲艾滋病確實不是美國傳過去的才能推翻我的質疑。至少你得對我質疑的這些現象給出一個合理的自圓其說的解釋(我的質疑是自圓其說的)。

艾滋病疫情降低了非洲一些國家的人均壽命,這個降低發生在90年代初,即在沒用80年代末之前艾滋病疫情的統計,也可以知道在80年代末之前非洲沒用艾滋病疫情。

艾滋病是90年代後造成重大非洲人道主義災難的事件,至今防治艾滋病的努力依然是世界經濟中的重大負擔。而學術界竟然沒用人研究非洲艾滋病疫情發生的原因,隻用一個衛生條件差來解釋。我們至少知道美國艾滋病疫情和同性戀和吸毒相關。非洲疫情竟然用母嬰傳染來解釋,艾滋病兒童一般15歲之前就逝世(這是非洲人均壽命降低的重要因素),如此的傳染顯然不能導致疫情。
--
衛生條件差確實是重要因素 [ 光華歲月 ] 於:2010-12-02 03:35:16 複:3188379
這個現在俺們醫療條件好了,很難去感受那種惡劣的醫療衛生條件下人可能得得的病,比如在美國AIDS晚期主要是Kaposi Sarcoma和一些真菌(如Candida albino)的感染,在非洲在人們能夠出現syndrome之前就會感染結核等已經不常見的病,這就是為啥結核現在卷土重來的重要原因。
還有一個問題是非洲的大規模動亂應該源自80年代末大批難民的流動,考慮到60年代非洲民族解放後短暫的政治穩定期,其實可以解釋為何在90年代是非洲AIDS死亡的高發期。而HIV II的來源就非常清楚,即戰爭中大量輸血。加之類似非洲大湖區涉及數個國家的戰亂,這種戰時人口流動不能不考慮啊。
另外學界不是不想做,你去哪裏找非洲30年前的樣本呢?這裏不是阿拉斯加的冰原,100年前的屍體裏也可以提取流感病毒樣本。10年前的樣本恐怕都無法得到有效保存。而流行病學的數據更是無據可循,戰亂期間的傳播不是像SARS在香港酒店裏一樣易於追蹤的。現在學界的一點努力是搞清黑猩猩到人這個過程。
質疑一個假說並不需要另外一個假說的建立啊,我隻是指出logic上不solid的地方。
--
主要是美國在80年代初就發生了艾滋病危機 [ 唵啊吽 ] 於:2010-12-02 04:12:55 複:3188857 總閱:5455
知道是傳染病,知道是疫情,卻沒用WHO政策防止國際間疫情擴散。

你這裏說非洲疫情是血液傳播,樓下9411004說是非洲疫情是性傳播。

中國雲南毒品泛濫,也是由於金三角到香港的毒品通道,也是中國開放與西方接軌的副產品。

由於沒用WHO政策,國家政策很難實施。我記得有一陣上海機場對中國留學生回國要檢驗艾滋病,而中國留學生是艾滋病發病率最低的一群(我還沒聽過案例),而對外商沒用出入境沒用艾滋檢驗(要吸引外資,不敢得罪外資老板),而當時國內沿海色情業主要是對外商服務的。

記得墨西哥豬流感的時候,墨西哥抗議中國的防範措施是種族歧視,但豬流感的時候中國已經強大了,抗議也照防範。80年代剛剛開放的時候,外國人就是超國民,沒用WHO政策,國家防範是有困難的。

  • 威廉斯 的故事是我親身經曆,即同性戀白人到非洲部落。非洲以前是白人的殖民地,白人出入往來方便。非洲窮當然是重要因素,衛生條件差是一方麵,而國家總體控製能力差也是一個方麵。
    ----
    歡迎討論 [ 9411004 ] 於:2010-12-02 07:14:28 複:3188902
    你的論點是美國在80年代初期沒有控製好本國艾滋病的蔓延,導致艾滋病蔓延到全球,包括非洲。
    嚴格來說還是值得商榷的。非洲艾滋病在美國之前,雖然報告的病人最初在美國,實際上非洲大陸艾滋病早已經存在,隻是沒有被發現而已。所以當有人檢查70年代非洲人血樣時,發現有艾滋病毒。隻是由於傳播不廣,尤其是艾滋病人死因絕大多數是由於免疫係統崩潰,死於其他疾病,才沒有被注意。而美國醫療條件發達,注意到成年人得了隱孢子蟲肺炎等稀有疾病後,順藤摸瓜,發現艾滋病,發現艾滋病人是1981年,而分理出病毒是1983年,一開始以為是性傳播,因為大多數病人是男同性戀,後來才知道是以體液為主。
    在非洲,性傳播是很重要的途徑。黑人男性性欲強,不喜歡用安全套,
    -----
    這很難解釋非洲平均壽命下降發生在90年代末 [ 唵啊吽 ] 於:2010-12-02 07:54:36 複:3189153 總閱:5671
    80年代前非洲重要傳染病是肺結核和瘧疾,到80年代就被控製住了。按照你的觀點是非洲艾滋病以前被肺結核等掩蓋,就是說艾滋病疫情隻是非洲眾多長期存在的疫情之一,這樣就無法解釋90年代末非洲艾滋病疫情高峰導致平均壽命下降。已經存在的就不應該在90年代末形成高峰。而且,80年代以來聯合國一直在非洲消除貧困,後來才被艾滋病搞得手忙腳亂。


    -------
    你的觀點毫不客氣講,錯誤很多 [ 9411004 ] 於:2010-12-01 04:28:37 複:3186395
    首先,艾滋病在非洲起源是學術界公認的,艾滋病出現後,有科學家在非洲70年代保存的血樣,注意,是20世紀70年代保存的血樣中發現有艾滋病毒,艾滋病潛伏時間長,症狀不明顯,人體免疫力低下後又容易死於其他疾病。所以可以設想,在非洲叢林的邊遠地區,艾滋病是在少數人中傳播,由於當地嚴格的一夫一妻製,所以艾滋病發病人數少,症狀不明顯。
    艾滋病在美國發現正是醫生仔細觀察的結果,原來醫生發現成年人得了小孩病,比如隱孢子蟲肺炎,卡波西肉瘤等,隻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才得,多數是男同性戀者,原因是濫交,肛交,容易導致出血,容易感染。
    可以想象,隨著人員流動,艾滋病走出非洲,由於病毒感染者症狀不明顯,所以通過性,血液,母嬰傳播開來,
    從感染到出現明顯症狀有十年以上時間,在這個時間內,外表看不出來問題。
    美國發現艾滋病患者,其他國家也有,隻是美國發現,其他國家一開始沒有發現而已。
    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發現艾滋病是在雲南,針對吸毒者的血樣調查發現的,然後通過賣血等方式在全國傳播,沒美國什麽事,除非認為有美蔣特務故意到雲南投毒
    --
    我並沒有否認艾滋病起源在非洲 [ 唵啊吽 ] 於:2010-12-01 06:23:58 複:3187624 總閱:5455
    艾滋病在80年代是性傳染病是一個事實。而對西方嫖客沒有防範也是事實。

    你怎麽證明雲南吸毒泛濫的艾滋病是從非洲傳過來的還是從美國傳過來的,還是就在雲南起源的(和非洲起源矛盾?)。雲南艾滋病泛濫之前中國與西方人員交往多還是與人員非洲交往多?

    --
    這個問題你可以搜索一下 [ 9411004 ] 於:2010-12-01 15:55:45 複:3187711
    雲南艾滋病初始泛濫是因為吸毒,
    1989年,在靠近緬甸邊境的雲南瑞麗,成批的吸毒者中第一次發現了艾滋病感染者。“當時數目是149例,實際是177例。”已經退休的雲南省衛生防疫站原站長張家鵬對《財經》回憶說。

      第一批感染者全部為男性吸毒者。德宏州瑞麗市靠近金三角,是販毒者的必經之路。當時,從德宏到昆明,乘車需要三天;而且感染者也都是吸毒者,因此,有關部門認為,遙遠的距離和特殊的人群會把病毒隔離在普通群眾以外。

      但事與願違。1992年,在孕婦中發現了第一例感染者,母嬰傳播成為一個現實途徑。

      那時,全國上下正在改革開放,引進外資。艾滋病被冠以“洋病”的稱號,被認為是“國門打開後不小心飛進來的蒼蠅”。因此,雲南省初期的防艾思路是“將艾滋病拒絕在南大門之外”。

      “1988年以前,主要對外國務工人員以及留學生進行艾滋病毒檢測,若發現感染者,就請他們走。同時禁止外國血液製品進口。”時任雲南省疾病控製處處長、現為雲南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常務副會長的王汝巽說。

      但一廂情願的“禦洋病於國門之外”的政策,並未能擋住艾滋病的侵襲。至1993年,雲南省公布的艾滋病感染者累計977例,艾滋病患者累計19例,死亡11例。感染地區從邊境城市擴散到13個縣(市、區),包括位於雲南省中部的省會昆明。

      1994年,感染者首次在性工作者中發現。截至1995年,感染者累計2026人,艾滋病人累積達到70人。同時首次在工人中發現感染者,艾滋病從農村進入城市。感染者職業比例為農民60%左右、工人5%以內、無業人員15%以上、其他10%。在地域上擴大至11個州(市)的30個縣(市、區)。

      後來,專家把1989年至1995年定義為雲南艾滋病擴散期。同在這一階段,全國超過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也發現了艾滋病疫情。血液傳播是主要途徑,經性傳播的感染者數目在逐步上升。

      但是,由於擔心影響當地形象和經濟發展,雲南各地不約而同地對艾滋病采取回避態度,曾對新聞媒體進行封鎖。1995年,中央電視台到德宏報道艾滋病,需要手持衛生部、中宣 部的批文。即便如此,基層縣市還是質疑“為什麽來我們縣,不去別的地方?”

      當時基層政府一致的觀點是:艾滋病問題由省裏負責;省裏不給錢,地方政府沒錢投入。記者獲知,1995年全年,全雲南省用於艾滋病防治的經費僅250萬元。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為雲南省帶來第一個國際項目,幫助雲南省做艾滋病檢測,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當時反複討論要不要接這個項目,很多人認為艾滋病是社會的醜惡現象,不要讓‘老外’知道。最終隻是在省一級搞項目,不擴大到底下的縣市。”王汝巽回憶說。

      諱莫如深中,艾滋病毒在悄悄滋生、擴散。

      突破臨界點

      “從醫學上說,傳染病一旦突破了臨界點,就會快速增長。”一位預防艾滋病的項目官員如是說。雲南的艾滋病,在1996年就突破了這個臨界點。

      1996年,雲南省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1528人,全省大部分地、州都發現流行,並從高危人群(吸毒者)通過橋梁人群(暗娼、嫖客),向一般人群傳播。

      來自雲南省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的數據顯示:1995年暗娼中艾滋病毒流行率為0.5%,1996年-1997年上升到1.5%,1998年-2003年波動在2.0-2.9%之間,部分地區最高達7.6%。

      1998年,在另一類橋梁人群嫖客中也發現感染者,是年流行率為0.3%,1999年-2001年上升到1.1%-8%。

      暗娼以及孕婦感染增多,導致女性感染比例擴大。同時,性傳播成為增長最快的感染途徑,占20.8%;吸毒傳播下降到51.4%;另有27.1%的不明原因感染,專家估計多數是性途徑。

      由於丈夫感染,婦女也不能幸免;不少婦女由於貧困,從事性工作——這是女性感染迅速提升的兩大途徑。“艾滋病正在凸顯婦女問題和貧困問題。”雲南省藥物依賴研究所所長李建華對記者說。

      同時,感染者年齡在兩極分化。一方麵是年輕人增加,20歲-30歲者占42%,30歲-40歲者占37%;另一方麵,在一些重災區,出現了50歲甚至70歲以上的感染者。

      從男性到女性,從壯年到青年和老人,從吸毒者到性工作者,從丈夫到妻子,從母親到嬰兒——艾滋病已經越來越近,成為大眾不容回避的事實。

      時至20世紀90年代末,恰如“紙包不住火”,感染者日益增加,艾滋疫情已經完全暴露於大庭廣眾之下,成為不得不直麵的問題。

    --
    我印象中好象河南艾滋病最嚴重 [ 唵啊吽 ] 於:2010-12-01 16:29:28
    ----
    河南是很嚴重 [ 9411004 ] 於:2010-12-01 16:35:49 複:3188028
    擴散的直接根源是賣血,設施不完善,消毒過程不規範,把血漿當做藥物的原材料,全民賣血,還搞“回推”,就是把血漿中需要的成分拿走,把剩餘的成分注回賣血人
    非法采血致艾滋病傳播

    1995年2月27日,國家衛生部緊急下發了“關於加強血液管理的通知”。要求必須在供血者和臨床用血檢測中立即開展艾滋病病毒抗體等項檢測。當年5月,河南省衛生廳、公安廳統一部署,對上蔡縣的采血站進行整頓。關閉了上蔡縣人民醫院和衛生局下屬的兩個血站。但是血頭、血霸們為了高額利潤轉入非法地下采血活動。

    據農民反映,1995年前後,農民賣一袋400CC的血漿,僅能換得40多元錢。而倒賣後的血漿,每袋可賣近百元錢。成倍的差價讓血頭、血霸們一夜之間就能賺到2-3萬元錢。他們在居民家裏采,有的把離心機抬到莊稼地裏去采,抬到玉米地裏去采,大部分是晚上偷采。晚上采血,白天休息,害怕公安、衛生行政部門來打擊,由明的轉入暗的,由地上轉入地下,這樣非法采供血,頻繁地采供血。

    據目前資料統計,接受HIV汙染的血液或血製品,單次暴露的傳染概率大於90%。進入文樓自然村的血頭和血霸,在采血漿時根本不按標準規程操作,沒有消毒措施,更未進行任何檢測。文樓村的獻血員,沒有意識到其中危險性。

    文樓村一個村民一天能采五六次,這是非常危險的。在這段時間,大概就持續了十個月左右,這是造成艾滋病在文樓傳播的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和原因。老百姓並不知道通過獻血可以傳播艾滋病,但是血站的血頭已經知道了,他們就是明知故犯,不顧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據統計,在文樓自然村的艾滋病人群中,90%的感染者都曾賣過單采血漿。正是非法采血和不規範的操作使得艾滋病病毒在文樓自然村的村民中迅速傳播。

    賣血為文樓自然村帶來了經濟收入,但付出的卻是生命的代價。據河南省衛生部門統計,在1996年前後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村民們已陸續開始發病,目前文樓村有現症病人50例。


    ----
    不知河南艾滋是C亞群還還是B亞群 [ 唵啊吽 ] 於:2010-12-01 18:08:41
    ------------------
    中國的HIV病毒B,C兩個亞群好像各一半 [ 酸酸 ] 於:2010-12-01 09:29:21 複:3187711
    美國的HIV病毒幾乎都屬於B亞群。
    中國帶有C亞群HIV的人,一般是血液傳染。
    目前中國人群裏通過性傳播的HIV,主要是CRF_AE亞群。它首先在南亞、東南亞地區出現,那裏的感染人數最多。

    ----
    B、C是序列嗎?C亞群是否有B亞群變異出來? [ 唵啊吽 ]
    於:2010-12-01 13:24:00
    -----
    B、C同屬M群 [ 酸酸 ] 於:2010-12-01 15:28:14 複:3187945
    "M is for Main."實際上世界範圍傳播最廣的HIV大都屬於M群,因此叫主群。不知道國內的正式術語是否如此。有興趣可以參閱A Reference Guide to HIV-1 Classification
    HIV的分類的確是通過比較它們之間基因序列的差異,特別是HIV蛋白酶基因。而且,各亞群分化得很早,幾乎在HIV感染非洲居民的早期,適應了人體環境後即開始。所以可能不好說C自B變異而來。
    ----------------
    朝鮮有艾滋病麽? [ 馬哥 ] 於:2010-11-30 10:09:32 複:3186395
    80年代不正是米國性解放的時代嗎。
    -----------------
    流行病從來沒有道德原因 [ 酸酸 ] 於:2010-11-30 09:49:52 複:3186395
    換句說,企圖從道德上去防治流行病是徒勞的、錯誤的。
    從前腺鼠疫流行的時候,歐洲人就認為是上天對他們道德墮落的鞭笞。
    AIDS全球流行的根源在於,HIV是已知病原體中,唯一可成功回避人體免疫係統的防禦,並通過直接摧毀免疫細胞而繁殖的。HIV的這個生存策略對於絕大多數(>99.9%)人類成員來說是無解的。
    ---
    可惜你分析的不是“流行” [ 馬前卒 ] 於:2010-12-01 07:34:29 複:3186658
    對於流行病而言,唯一有意義的數據是能在寄主死掉之前盡可能地提高傳染人數。

    從這個角度衡量,艾滋病是很難傳染的一種病原

    難傳染,但是還是日益擴大,問題出在普通人的性觀念和艾滋病的傳染相配合。

    道德本身不是科學,但是道德一旦產生,就可以作為科學問題的一個參數。
    ---
    AIDS世界傳染的根源恰恰在於HIV的毒性不高 [ 酸酸 ] 於:2010-12-01 09:08:23 複:3187782
    HIV進入人體之後大約數周,免疫係統就開始高強度地工作,企圖消滅病毒,但在>99.9%人類成員的體內,這個工作是無效的。最終CD4+T細胞被殺滅殆盡,人體本身機能不可逆地紊亂,其他微生物同時開始繁盛,出現AIDS症狀。這個過程從幾年到幾十年不等。

    在性交易合法且繁榮的泰國,什麽控製了HIV的性傳播途徑?
    安全套。
    充分供應、隨處可得的安全套,加上無孔不入、不厭其煩地宣傳安全套的意義及其正確使用。
    它改變的主要是性行為模式,而不是性觀念。
    ------
    單單就病毒本身而言確實是沒有道德因素的 [ 沙海 ] 於:2010-12-01 04:20:09 複:3186658
    膽識傳播的過程卻與道德有著巨大的關聯。
    艾滋病目前最主要的傳染渠道就是性行為。
    而我們目前的性行為道德規範其實是非常有利於限製這種疾病的傳播的。你把艾滋病的傳播與鼠疫等同這根本就是混淆視聽。
    你可以因為道德的規範不去嫖娼、不去濫交、不去吸毒、那你得艾滋的幾率就會極其微小。
    如果你非要抱著艾滋病的傳播與道德無關。一定要去做哪些事情的話。即便艾滋不找你,還有淋病、梅毒、乙肝等等……這些家夥等著和你親熱呢。
    ----
    說道德還不如說常識呢 [ redash ] 於:2010-12-01 09:49:31 複:3187618
    把某種疾病的傳播跟道德聯係在一起我得說我十分不以為然
    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應該是“不安全的性行為”。
    “可以因為道德的規範不去嫖娼、不去濫交、不去吸毒、那你得艾滋的幾率就會極其微小。”——》怎麽不說“嫖娼、濫交、吸毒的時候隻要安全使用安全套、不共用針頭,得艾滋的幾率就會極其微小。”
    道德的衡量尺度太彈性了,而且以道德來衡量未免太占據製高點太“天譴論”了吧?還不知道有多少人認為艾滋是上帝給搞同性戀人類的懲罰呢,這真是不值一哂。
    還是別談道德了,多說點常識吧。普通人對這種疾病的無知和誤解程度真是相當驚人。我就有聽說過有嫖客認為隻要是“真·男人”就絕不會得艾滋;還有我的大學同學——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女生,因為她男友不願意養狗告訴他寵物會傳播艾滋,她就堅信不疑;更不要提大名鼎鼎的艾滋針事件了……
    --
    前麵已經說了疾病本身與道德無關 [ 沙海 ] 於:2010-12-01 19:21:54 複:3187867
    但是良好的道德行為卻有利於疾病的控製。
    不要把愚昧與良好的道德混為一談。
    某人的妻子本身沒有艾滋,除開丈夫外沒有其他性伴侶。同時她的丈夫也是一個潔身自好的人也沒有艾滋。我想問你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夫婦傳染艾滋的幾率有多少?傳播的幾率有多少?你要說艾滋針你要說非洲的猴子。全國13億人每年因為艾滋針感染的有多少?
    你以為你戴個塑膠套到處去拈花惹草就安全了嗎?那些有著多個性伴侶的人他們難道不知道艾滋會死人的?他們難道就不怕?為什麽染病的絕大多數是他們?
    你要舉河南賣血感染的例子。我說那恰恰是道德缺失的必然結果。如果血站能有起碼的醫德根本不會有那樣的情況發生。
    再跟你舉個例子。原子彈是不是殺人的利器?!比大炮如何?比步槍如何?!你家門前的汽車是殺人的利器?
    在戰爭中死於原子彈的就隻是那些惡貫滿盈的日本鬼子。但是死於大炮步槍的比死於原子彈的多十倍數十倍不止。而死於車禍的,又十倍於死於這些殺人利器的東西。
    勿以惡小而為之!當你戴著那個小橡膠製品洋洋自得的時候。你可知道那些病毒也在摩拳擦掌。
    遠離不安全的性行為才是全社會杜絕艾滋傳染的根本。不過我對於那些有你這樣思想的人最後海奉勸一句——別要孩子!
    孩子是無辜的!母嬰傳播艾滋病的概率最高!不要讓你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有艾滋病!
    ---
    什麽是“良好的道德行為”?有助於避免疾病的行為嗎?? [ redash ] 於:2010-12-01 20:04:10 複:3188273
    濫交的容易得艾,良好夫妻不容易得艾,由此推導濫交行為道德缺失。
    那怎麽不提倡一輩子完全無性生活,或者去搞拉拉,得艾滋的幾率不是更低?

    我也不認可濫交。但我的出發點是因為它不符合我和社會的道德觀,跟艾滋沒半毛關係。
    車軲轆話不愛說。
    跟你這種熱愛占據道德製高點邏輯卻拎不清還整天別人敗壞就你高尚的妄想狂,我還是緘口吧。
    -----------------
    關於艾滋病 [ 驛路梨花 ] 於:2010-11-30 07:22:58 複:3186395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血液,體液,母嬰。其中幾率最大的是母嬰和血液,而體液交換達成的傳染幾率是很小的——其中,同性>異性,無保護>有保護。
    ----
    當年美國艾滋病危機的時候,顯然不是婦幼傳染 [ 唵啊吽 ] 於:2010-11-30 07:30:36 複:3186522 總閱:5505
    幾率大小不說明問題。如海地現在瘟疫,是傳染途徑網絡的形成。物理中有一種滲透相變,即傳染病隻要途徑不聯通,就很難形成瘟疫。所以,瘟疫都有爆發性。如蝗蟲災害,一旦形成正反饋,就不可收拾。

    如果按照生育傳染,由於1980年以前還沒用艾滋病研究,死亡率高,傳染就算20年生一代,是很難形成瘟疫的。即人口增長中,艾滋病繁衍死亡率高,艾滋病人口應該下降。艾滋病兒童一般十五歲之前就死亡,根本不可能是疫情擴展渠道。

    ---------
    艾滋病潛伏期長 [ 花大熊 ] 於:2010-12-01 05:12:11 複:3186531
    早期對它的不了解,都是它蔓延的原因之一。
    當然,美國國家自身對艾滋病的態度,也是原因之一。
    早期,對艾滋病采取的是比較放任的態度。畢竟傳染渠道和烈性傳染病不同,人家也沒太在意。還有藥廠遊說,打算很賺一筆
    知道後期發現不行了。必須從預防等角度多管齊下了。很快就控製下來。也可以看出美帝執行能力的強大。
    艾滋病失控的地方,多數也是政府在意識形態,執行能力方麵比較弱的國家
    ----
    刑事犯中很大一類是:疏忽罪 [ 唵啊吽 ] 於:2010-12-02 06:16:27
    ----
    艾滋病的感染不是像瘟疫一樣 [ 驛路梨花 ] 於:2010-11-30 07:40:31 複:3186531
    瘟疫的潛伏時間短,而艾滋病的潛伏時間長,發現困難,這導致艾滋病的傳染力要遠遠大於瘟疫。一個艾滋病患者在5-8年的潛伏期內,可以感染的人不計其數。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Congolese opinion is convinced that HIV/AIDS, at least in its present form, is of
    foreign origin. 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he first cases of AIDS, confirmed or suspected,
    were affected people who had regular contact with foreigners. In Kinshasa, a group of
    prostitutes known as the “Londoners”1 were amongst the first people to contract AIDS.
    Testimonies such as that of Mr Kilo mention the death of the “Londoners” who practised their
    profession in the seventies.
    Nzali died a long time ago. She died because she was a Londoner. She was a beautiful girl who loved
    only white men. In fact, all the Londoners in our area died of AIDS. [There follows a list of twenty
    names.] All the men who associated with them are dead also.2
    Franco Makiadi Lwambo, a well known popular Congolese musician who was known
    to draw his inspiration from news items and current affairs also referred to prostitutes in his
    well known song Attention na Sida:
    Hey! Good gentlemen! Hey! Citizens! Beware of the prostitutes! And you, good ladies! Citizens as
    well, make sure that your men folk use condoms.
    Let us remember that at that time, in keeping with the doctrine of authenticity, the
    Congolese were called “citizens”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them from “gentlemen”, in other
    words, foreigners.
    The conviction that AIDS was of foreign origin was upheld by well informed people
    of repute like Professor Zirimwabagabo Lurhuma who stated in the magazine Jeune Afrique
    that AIDS was brought into Lubumbashi by an HIV positive Pakistani who infected several
    prostitutes during a stay in the town.3
    In the interview mentioned above,
    ----- 引自 http://rds.refer.sn/IMG/pdf/19NKUKUKONDE.pdf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