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數理天下大勢

(2010-11-10 14:44:41) 下一個

小說開場白喜歡說“話說天下大勢”,如今現代話了,當然“數理天下大勢”了。

今天關心的天下大勢當然是國際金融戰爭,數理呢,要從量子物理學的表象理論說起。

先簡單科普一下表象理論。什麽是表象理論呢?量子物理學描述一個世界,用一個偏微分方程式,即世界按照某偏微分方程運行。但是,這個方程是很難解的。有如大家都知道國際政治是強權政治,但具體求解戰略戰策就很難了。於是,量子力學就發明一種方法,叫作迭代逼近,即要解決的問題要走無窮步才能得解,走幾步就得到一個近似的解。那麽,這幾步有多接近,就看收斂性好不好,好的,第一步已經是90%接近解了,走三步就99%接近了,收斂性不好的,走幾千步離真實解還有60%距離。為了找到收斂性好的表述,於是有了表象理論。

表象理論說,世界是一樣的,但是,視角不同,表述起來就不同,而有些表述更適合理解世界。好的表述有什麽好處呢?就是決策優先考慮的視角問題,視角好,決策優先排序的選擇就好,收斂性就佳。用毛澤東的話,就是要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

回到決策問題,就是優先排序的評價體係和指數或標準。由於國際政治和市場是變化的,我們的表象也要變化才能“與時俱進”。因為國際政治是博弈,即對手是環境的一部分,環境是根據我們的行為變化的,所以,視角也要有變化。這個變化的間隔是多少呢?物理中用遲豫時間,即一個決策落實到生效的時間,這大概是中國的五年計劃時間吧。

如今人民幣和國際金融問題,表象有很多。

第一個是收支平衡表象,這是老美高舉的表象(它們有話語權,沒辦法),說中國順超了,所以人民幣要升值。這個表象滿足阿羅定量,阿羅定量說社會效用函數不存在,在國際金融中,就是即全球的收支平衡不存在。原來布雷頓森林體係就是建立在國際收支平衡的原則上的,後來先是美元與黃金脫鉤,後是浮動匯率。為什麽收支平衡不可能呢?這個也是有條件的。精確來說,不是不可能,而是國際收支平衡與美元政治和全球經濟發展不兼容。道理很簡單,全球經濟是發展的,至少是各國的共識。而經濟體發展要求相應的貨幣量增加,而國際貿易用的是美元,全球經濟中美元流通的增加就要求美國貿易逆差注入貨幣量。(很學術呀,一點陰謀論都沒有呀)。這次美國QE2是國際經濟體係流動性不缺乏而美國注入流動性,是大國不負責任。那麽,假設QE2之前,美元的增加完全是合理的,那麽,美國雙赤字就是合理的。美國收鑄幣稅,以雙赤字形式收。既然美國貿易逆差是合理的,中國貿易順差在美國貿易逆差範圍之內,所以,中國順差是合理的市場競爭結果,不存在操縱人民幣匯率問題。除非美國貿易平衡和財政平衡了,美國沒有貿易逆差了,中國的順差就不合理了。全球貿易不平衡的根源是美元政治。除非取消美元的國際貿易結算地位,否則人民幣匯率無論怎麽改,美國雙赤字是不會消除的。美國合理雙赤字全球都認了,誰叫它軍事力量全球第一呢,但是,QE2是過分了。

第二個是外匯儲備保值表象。從外匯儲備的價值來看人民幣和國際金融問題。外匯儲備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中國出口順差,一個是外國資本投資。對於第一個來源,人民幣升值與否和外匯儲備保值無關,應為這是外匯儲備的購買力問題。如今所有國際期貨現貨都漲價了,所以資產都漲價了,外匯儲備的購買力縮水了,無論人民幣升值與否。但是,對於外國資本投資那部分,人民幣升值使得它們獲得意外匯差利潤,即原來它們投資中國的時候用1美元換了8塊人民幣,如今無論投資運作是否成功,它們退出時用6快人民幣就換回1美元了。這是卷走中國財富的手段。當然,這也要是有條件的,如果外國投資是永久性投資,人民幣升值不導致外資撤退,那麽,也無妨。但是,外國投資大多數是外向型企業,是出口導向的投資,一旦人民幣短時間大幅度升值,這些企業必然撤出,應為企業已經無妨經營了,但是,外資退出並不吃虧,因為人民幣升值了,即便是企業虧損10%,但是人民幣升值20%,撤資還是賺10%。

奧巴馬逼人民幣升值用的是第一表象,是阿羅不可能定理,而沒有道出的是第二表象,就是要外資全身而退製造中國大麵積失業,打擊中國製造業。注意,這個表象裏看到的不是解決了美國的就業,而是打擊了中國的就業。中國製造在美國早就不是美國就業問題了。我到美國見證著美國市場的變遷,原來美國市場有很多日本製造、韓國製造、台灣製造、和香港製造,後來中國改革開放,日韓港台產業升級,低端產業轉移到中國,原來日韓港台的商品才由中國替代。記得當年在美國賣日本相機電器,麥韓國運動鞋,賣港台日用品,如今都變成中國製造了。中國對美順差,對日韓卻是逆差,可見中國對美順差本來就不是中國問題,而是日韓和美國的問題。看看今天奧巴馬在印度的表演,無非就是想把在中國的外資往東南亞和墨西哥趕,而且讓這些外資轉移的過程順帶卷走中國財富,這是人民幣快速大幅度升值的背景(唉,作者可悲,又來陰謀論了)。

石油利益表象。中美都是石油進口國家,都希望全球石油價格下降,都想找替代能源,本來是利益一致的。但是,美國想要中國交碳排放稅來為美國發展新能源買單,太不夠朋友了。哥本哈根一個回合以後,美國老羞成怒,竟然全方位各角度攻擊中國。這使得包括作者在內的G2粉絲大失所望。看來這個表象收斂性太慢,不宜用作決策表象。

民主專製表象。不是說中國不要民主,而是要說美國指責中國不民主別有用心。放棄一黨執政,實現西方議會,實現全民選舉,中國就OK萬事大吉了?蘇聯解體人均壽命減少十年,經濟萎縮45%。不要為民主而民主,民主要為了人民幸福才有意義。民主進程的底線是人民生活的改善。如果人均壽命縮短十年,一定有很多不自由,不能自己做主的地方。隻是這些不自由不是政府限製的,而是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逼出來的。隻要一失業,再多的選舉權和言論自由都不可能達到自身實際的自由。隻不過是淪為身不由己的自由勞動力而已,而這個自由勞動力未必能夠找到市場才能實現價值。蘇聯解體以後,東歐大量婦女被拐到西方淪為娼妓,連在本國的投票權和言論自由都拋掉了,何來的自由?

人口資源表象。這個表象是最直截了當的。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要消費更多的資源,這是美國人民不願意看到的。美國占世界5%的人口消耗世界30%的資源。網上一種論調是中國人民生活越來越水深火熱了,如果真是這樣,中國耗費的資源就越來越少了,美國人就越來越高興了。正如魯迅所說,謠言是謠言者自己的期望。

資源、資本和勞動力是生產三要素。中國人勞動力的產出率最高,所以,為利潤驅動的資本湧入中國,把世界資源運往中國,使得中國製造行銷全球。中國廉價勞動力是西方現在最為害怕的東西,它們說是中國人權惡劣的結果,實際上,生活成本是重要因素之一{(二十) 中國能否持續勞動力相對廉價的競爭力 }。中美的矛盾是南北矛盾的典型表現。北方全球化要的是全球資源,南方加入全球化是要分享全球資源{(十六) 中國的地球球籍問題

從人口資源表象來看,中國現代化就是加入世界分工,擠入全球經濟。中國過程在中國的傳導是城市就業問題和農村城鎮化問題。就原來農業國家自然經濟縮在地方小物質循環的經濟體係變為全球物質循環內的經濟人。而美國把失業問題歸結為中國發展的問題,不是毫無道理,畢竟,失業已經是全球性問題了,再多一些南方人口擠入全球物質循環,全球失業問題就越發嚴重了。解決這個問題,最合理的方法第一步全球控製人口,沒有這一步,人口資源問題始終是無法和平解決,戰爭爆發的可能性隻能是越來越高。人口控製以後,就是科技發展吸納更多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在今天就是替代能源的開發。這兩步是中國走的路。而奧巴馬以民主專製的表象看世界,去扶持印度,以更加廉價的印度勞動力替代中國廉價勞動力,這是帝國主義飲鴆止渴的做法,其結果是印度人擠入全球物質循環了,中國人口沒被擠出去,加劇全球人口資源矛盾。

全球資金流循環,隻是全球經濟物質循環的一個表象。即有資金循環,就有商品循環。在這個全球生產消費循環中,美國在消費鏈上,中國在生產鏈上,大家捆在一起了。美國要把生產鏈嫁接到印度,把中國擠出循環,中國要把消費鏈拿回中國,把生產消費鏈嫁接到中歐。以今天胡錦濤訪問歐洲和英國首相訪問中國與奧巴馬訪問印度和印尼等,這個主戰場已經初具輪廓了。如果這手交換成功的話,幾年後中歐高鐵貫通之時,世界格局將是人民幣和歐元整合為一個經濟圈,印度和日美韓整合為美元區。美國繼續享受印度-美國二元經濟(類似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城鄉二元經濟)的好處,而中國和歐洲有望成為一個比較和諧的經濟體。如果這手交換成功的話,印度社會矛盾將加劇,美國通貨膨脹將猛漲,中國和歐洲也有通貨膨脹,但是,是以收入大幅增加為前提。這個通脹是人民幣-歐元區防止美元卷走財富的必然結果。

數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美合久了必分,歐美合久了必分,中歐分久了必合。中歐聯合抗美的三分天下格局,可能是可以避免世界大戰演化出來的格局之一。實現這個格局的最大障礙是美國鼓吹的“民主專製”表象以離間中歐。歐洲已經交了美元鑄幣稅了,積累了一大堆歐洲美元,已經建立歐元區來擺脫美元的控製了。歐盟能否走出第二步建立人民幣-歐元區進一步擺脫美元控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halfdummy 回複 悄悄話 太好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