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所謂工具性民主,就是產生某些效果的方法。我們經常接觸到的民主運作作為工具都有一定的功能,用得好就可以產生好的效果,用得不好就產生負麵效果。就是作為手段使用的民主,而不是作為目的的民主。
1、民主決策。所謂民主決策就不是一個人說了算,要大家討論協商。其正麵作用就是決策的準確性。中國話叫“群策群力”,“集思廣益”。這個方法的作用就是收集盡可能詳盡得信息,分析這些信息,再根據這些信息分析結果決策。作為工具,這個過程隻要求信息來源的準確和詳盡,分析決策要科學。這樣可以產生最佳決策。但是,現在西方民主政治中的議會決策,不是集思廣益,而是各個利益集團為了自身的利益誇大一些事實,掩蓋一些事實,以此操縱決策過程。最後是大家投票。所謂投票表決,就是沒有達成一致的最佳方案的無奈隻舉。以美國議會立法過程為例,凡是對外擴大美國利益的決策,往往可以達到兩黨一致通過,如占領伊拉克。這不涉及議員們代表的各個利益集團的分餅問題,而是把餅做大的問題,尤其是成本在國外(伊拉克戰爭死亡和逃難的人數以百萬計),收益在國內(控製全球石油)。布什提議占領伊拉克,議員們一舉手就知道決大多少同意了,根本無需投票表決。但是,美國醫療改革方案至今無法通過,因為這涉及國內利益分配問題,這個決策過程的集思廣益功能失效,信息被扭曲,沒有人那個給出一個清晰完整的圖像。這個醫療改革方案競選時就被推出來全國人民討論了一年有餘,奧巴馬執政後國會又辯論了一年,至今無法通過這個醫改方案。民主決策失敗,失敗在信息不流暢。很大有見識的美國人都知道美國醫療體係的流弊,但是,他們的聲音難以進入國會辯論程序中,因為這個時候國會辯論是利益爭奪戰場,不是科學民主決策過程。但有一條,其解決方案和當年國會出來兩房貸公司的路子差不多。當年成立兩房貸給美國窮人提供貸款,最後導致金融風暴,全球經濟都被來下水。這是美國民主政治的必然,利益爭鬥激烈了,最後妥協方案往往以犧牲他國利益來完成。這次醫改也是借債來完成,就是加速貶值美元賴債,讓世界人民為美國醫改買單,國會為了這個問題已經順利通過了提高國家債務額度的決議。
2、選舉。選舉往往被視為民主的關鍵一環,認為是權力來自人民的程序。但是,已經有數學嚴格證明這種規則有很大的隨意性,不一定代表大多數民意。這就是數學家證明的阿羅定理【1-3】。這是公共選擇理論裏有名的定理。大家心理上感覺選了一個大多數人擁護的總統,而實際上這個結果根本就是選舉遊戲規則效應,而未必是大多數人擁護。實際上,布什上台就是選區劃分的影響更顯著。但是,選舉作為工具是有正麵效果的。效果之一就是建立民眾對政府的認同感,減少政策執行的阻力,這在公司裏叫“buy in”。即總統決策得到美國公眾支持度高,如布什出兵伊拉克時美國公眾高度支持,這對美國戰爭動員能力很有好處。如布什遞交伊拉克戰爭預算,兩會順利通過,公眾也支持。效果之二是速決速行。這主要是用在國會決議上,即討論很久了還不那個決斷,但推遲行動的風險比馬上實行錯誤決策的風險還要大,這是就幹脆擱置討論,投票表決就執行。這次金融危機的經濟刺激方案就是這樣一種結果。不是說經濟刺激方案真的是最佳方案,而是疑而不決風險太大。所以,選舉投票作為民主工具的效用是執行增強了政府的執行力。把這說成是權力來自人民那隻是將西方政治製度合理化的教說。有時候選舉更像是接受被統治的契約過程,所以美國選舉參與率特別低,投票提供不了多少人民當家作主的感覺。
3、言論自由。言論就是水,政權就是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在不危及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是言論越自由越好,水流越急舟行越塊,但水急得翻浪就麻煩了。就目的性民主來說這是一個維度的自由,就工具性民主來說就是信息透明公開,有利於監督和決策。每個國家都毫不例外地對言論自由的一定的限製,都以不危害國家安全為前提。近年來一係列顏色革命都是中情局以言論自由為工具顛覆他國政權的結果【4】。
【1】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3&postID=19542
【2】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6&postID=10518
【3】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10&postID=2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