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新能源入網補貼與美元軟著路

(2009-04-11 06:10:17) 下一個
我在《奧巴馬新經濟引領全球和平複蘇》中預言美國經濟複蘇的關鍵一步在於新能源產業的興起。人類曆史,就是在人口資源矛盾中不斷更新技術的曆史,(見《國家所有製是當今全球普遍現象》),若美國經濟能夠劫後重生,必然是技術進步。

但是,新能源經濟好像是一個資本密集型經濟。克林頓能夠用網絡經濟阻止美國經濟衰退,奧巴馬怎麽能夠用新能源經濟使得美國經濟複蘇呢?網絡經濟,可以在自家地下室開始,如雅虎、穀歌、甚至微軟都可以個人單槍匹馬小資金投入啟動,新能源怎麽才能形成萬馬齊奔的新產業呢?

現在,奧巴馬的新能源市場驅動武器出台了,那就是新能源入網補貼政策(feed-in tariff, http://en.wikipedia.org/wiki/Feed-in_Tariff)。新能源入網補貼政策,是任何人把新能源輸入到電網裏,政府必需購買,而且還要以高於市價的價格購買。德國已經實行了這個政策。德國陽光資源相當貧乏,陰天多,日照少,但是,由於這個政策,德國的太陽能發電量已經占了世界太陽能發電的50%。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也已經推出這個政策,加拿大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完全廢除火力發電。在新能源入網補貼以後,美國家庭個人可以在自家房頂裝太陽能板,在自己後院裝風力發電風扇,如果後院有小溪流過的話,可以裝個小水電渦輪,自己不用電的時候,這些電都可以輸入電網,政府購買這些電量。德國購買這些電量的價格是美國電能價格的二倍。

電力工業將從以往的壟斷行業變成競爭行業。現在無論何人都可以發電,而且並入電網後政府必須購買,沒有市場銷售問題。

電網穩定性問題得到改善。如果電動汽車普及,每家都可以是電網的緩衝結點,把電網多餘的電充到蓄電池裏,而風力發電由於分散的統計平均也成為穩定的電源。

而且,這是市場運作,靠分散的個體的市場行為發電,發揮了美國技術、資本、資源和市場經濟的優勢,使得美國新能源產業無需和中國合作,而且可以直接地與中國對抗性地競爭,在技術、資本、資源和市場經濟四方麵都優於中國的條件下與中國競爭。

所以,自倫敦G20峰會後,美國和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互換貨幣,擠壓人民幣發展空間,東盟封會慘遭民主抗議封殺(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0904/news-gb2312-832435.html)。歐美競相印鈔讓全球為他們新能源啟動資本買單。能源與貨幣戰爭進入白熱化。

原以為中美有G2合作的可能,現在看來中美競爭多於合作。而美國新能源產業在入網補貼政策下有可能複製克林頓網絡經濟的路數,美國無需它國合作而獨家挺進,把美國回複為世界經濟中心。

中國新能源技術必需走自己的路,打破西方壟斷,否則無法從國際產業鏈中的低端廉價地位畢業,而且還會增加國內矛盾,遭遇發展瓶頸(參見《麵包圈經濟學》)。

新能源入網補貼有德國成功經驗,充分發揮了美國各方麵優勢。根據《美元到底能堅挺多久?》的分析,美國新能源入網補貼政策出台之日,就是美國經濟觸低經濟回複之時。比預料的今年底提前半年。世界經濟回複比預料的要快,美國再一次占據製高點。全球經濟洗牌後美國將維持霸主地位。


相關新聞:
http://www.newrules.org/energy/node/2589
http://www.newrules.org/energy/node/2697
http://blogs.tnr.com/tnr/blogs/environmentandenergy/archive/2009/04/10/should-we-follow-germany-s-lead-on-renewables.aspx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