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人本主義哲學的一個命題就是人生的目的就是在自然界條件限製下為全人類共同利益而奮鬥。這個命題隱含了發展豐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的產品,並使得人類人人都可以享受這些產品。這就是以人為本的生活理論。人本主義哲學有許多不同的派別,他們共同的地方就在於尋求一種靠的方法,在自然條件限製下以人類自身的努力解決人類自身的問題,尋求人生的意義、尋求令人信服的世界觀、實現完整的人格。哲學賦予個人、國家和人類文明一個清晰明確的意義。
亞裏士多德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哲學,無論他是否意識到自己的哲學。所有成年人都按照某種模式行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模式,這個模式大致上是自洽的(不矛盾的),並且有足夠能力處理日常生活的問題和危機。每個人的這種指導自己生活的行為模式就是他的哲學。這是一個以行為表達出來的哲學,它或許沒有在思維了清晰地整理出來。傳統的力量就在於個人總是傾向於他們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的主流哲學或宗教。無論是野蠻人還是現代人,無論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還是文盲,無論是遲鈍的人還是聰明的人,沒有人能夠逃避哲學。哲學關乎每個人。
哲學分析人生的目的和行為,明晰人生的困難和理想。哲學給人類帶來自我意識和理性光明。哲學培養我們如何表達思想。無數哲學家堅持不懈地理性探討人生意義的基礎,為群體提供有凝聚力的人生觀。為此,哲學家試圖構造正確而完整的宇宙觀。帕拉圖說哲學家審視時空內所有存在。馬克思說,哲學家總是以不同的方法解釋世界,而關鍵在於改造世界。哲學家塑造社會的世界觀和價值理想,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每個人的行為模式,使得人類社會行為總體向理想方向改變世界。亞當·斯密是哲學家,他的經濟學倫理理論開啟了人類的市場行為。圖靈是哲學家,他的計算機理論改變了我們現代的文化。孔子是哲學家,馬克思是哲學家,偉大的哲學家改變了世界。
哲學起源於大約 2500 年前,那個時代有古希臘亞裏士多德,有中國的孔子和印度的釋迦牟尼。哲學的許多分支不斷讓位給科學,如心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等。但是,哲學總是反思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價值:如生與死、個人與社會,物質與精神,宇宙與命運等。如果科學進步把人類知識分類得越來越細越來越多的領域的話,那麽哲學就是把這些眾多的繁雜領域的知識聯係起來,提供一個整體觀念。
哲學關注道德、社會和政治等基本問題。如帕拉圖的《論共和》就關注個人和社會的政治問題。而道家很關注人與自然的關係,追求天人和一。哲學問題初看與現實生活毫不相幹,但其研究的命題歸根結底是源於人類社會和經濟的矛盾,並反過來影響社會的生活和生產、人類的繁衍、政府的構建、戰爭與和平、幸福的追求等人類活動。一個走出象牙塔的哲學是生活的哲學,是行動的哲學。其建立的道德和價值激勵著人們為之奮鬥。正如哲學家亨利·柏格森所說的:“像思想家一樣行動,像實踐家一樣思考”。人本主義不接受象牙塔似的脫離社會的哲學。
哲學家要有為自己自由的思想殉道的精神。蘇格拉底就是這樣一位哲學家。他說“不值得去生活一個沒有思考過的生命”。他還說:我寧願說出我的思想而死,不願重複你強迫我說的東西而活。死不可怕,可怕的是非正義。無論活著還是死去,善人都不做惡。公元前 399 年,蘇格拉底就建立了這樣的道德觀,無論後果如何,一個人都應該堅持自己的信念,行使言論自由。與蘇格拉底一樣,布魯諾和斯賓諾沙也是為堅持自己的見解而殉道的哲學家。當然,哲學家也是人,不是所有哲學家都能在社會壓力下有勇氣堅持這個原則,他們避免政治問題,或者使用澀晦的語言“學術”地表達出來。但哲學家的社會責任是用最大的努力誠實的回答人類麵臨的真誠的問題。在華夏文化裏,釋道儒的哲學滲透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就是是孔子倡導教育積累的可貴的社會資本。哲學能滲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很可能是華夏文明延續不斷的重要因素之一。畢竟,一個文明和文化的內聚力表現在多大數人的行為誌同道合,有共同的哲學基礎。
今天是全球化時代了。人類依然生活在戰爭恐懼之中。生活在伊拉克、巴勒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可以感覺到戰爭的恐懼,出入美國機場或邊境也體驗到戰爭的恐懼。為了和平,為了人類命運,人類需要全球普遍接受兼容的哲學,有如釋道儒兼容在華夏文化內一樣。正如開篇所說的,每個人的行為模式體現他的哲學,不同文明兼容的哲學能避免文明衝突。所以,今天哲學家的任務就是整合人類各個文化的哲學,尤其要整合是不同宗教文化的哲學。今天這個戰爭此伏彼起的世界,表明人類缺乏能表達所有人的人生意義的有凝聚力的哲學。(六)信仰 | • | (五)麽“真 ”? | |
• | (四)宗教起源的一個簡單心理學模型 | • | (三) 風動幡動話唯心 |
• | (二)什麽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