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17)
2007 (225)
2008 (142)
2010 (96)
2011 (174)
2013 (239)
2014 (120)
2017 (1)
2023 (348)
2024 (102)
2025 (6)
5月29日深夜中國財政部宣布證劵交易印花稅稅率有千分之一上調到千分之三。5月30日滬指跌6.5%,深指跌6.16%。當日滬深兩市交易額為4166.76億元。其中900多隻股交易叫停。
為什麽印花稅上調會引發股市大跌呢?這還得從印花稅說起。什麽是印花稅呢?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中書立、領受應稅憑證的行為征收的一種稅。在中國書立、領受應稅範圍內各種應稅憑證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印花稅的納稅義務人。具體包括:各種經濟合同的立合同人;立帳簿人;各種產權轉移書據的立據人;各種權利證照的領受人。如果同一憑證,由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簽訂並各執一份的,應由各方就所執的一份各自全額貼花【1】。股票交易,就是產權轉移書據,正應在印花稅征稅範圍。
如果你買一輛二手車,這是產權轉移。在美國交易車輛伴隨著車契(Title) 所有人的更名。如果把車類比為公司,那麽車契就好比股票。車主易人,到車局辦理手續,就得繳稅。如果你用一萬元買一輛二手車的話,按千分之三的稅率來繳稅,隻是30元,微乎其微。這點稅為什麽能讓股市大跌呢?
股市跌幅超過百分之六,難道發行這些股票的公司經營情況一夜惡化百分之六嗎?顯然不是。這個股價的跌落,和發行這些股票的公司的業績好壞不相關。如果一個公司這個季度每股分紅一元,那麽無論印花稅是否上調,持股人還是每股分得一元紅利,即股票的實際價值沒有因為印花稅而變化。
900隻股交易叫停。這900個公司的職工當天還是照常上班,還是幹這每天正常的工作。股市市值一日縮水萬億,是經濟體忽然少了萬元嗎?顯然不是。有些公司跌幅大的,其價值確實降低了。如青山紙業、中國服裝等跌幅超過百分之十【2】,是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訂單減少了,分紅預期減少了,這是正常的,但與印花稅無關。市值縮水,實際上是對股票重新估值,市場5月30日說,這些股票不是5月29日人們相信的那麽值錢。如果你是長期投資,持股隻為分紅,則股市漲落與你所持股票的真實價值沒有太大關係。關係大的還是發股公司的經營狀況。如果你平時關注你持的股票公司的情況來判斷你願意出什麽價買賣該股,那麽印花稅不是你考慮的事件。
是什麽人會把印花稅的上調解釋為股票價值的下降呢?是炒股巨頭。炒股巨頭投入大量資金進入股市,持有大量股票,他們這些股票的價值是在股市上進進出出套利能力的價值。他們不是按照股票分紅來估計股票價值的,他們是按照能套多少利來估計價值的,這就是我上篇說的二級市場是零合博弈、是大魚吃小魚的遊戲。印花稅上調,使得炒股人每次進出市場都得多繳稅,降低了股票套利的能力,降低了炒家持股的價值。
比如說,我持一萬元股票,急著用錢時把股票賣了,繳稅30元,得9970元,這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畢竟一個人遇到急著用錢的突發事件不多。但是對炒家就不同了,他們一隻股恨不能每天進出十幾次,如果一天進出十次,共套利10%,得1000元錢,其中繳稅300,比5月29日多交了200,這可是心頭肉呀!中美第二次戰略對話說要允許外資進入股市,隨後上調印花稅,這很合理。這個姿態說:歡迎你進來投資,但不歡迎你進來套利。
5月30日市值縮水萬億,那擠的是泡沫,實體經濟價值應該基本沒變。如果炒家退出股市的金額按股市成交額的10%來估計,那就可能有400億資金退出股市。如果按照炒家贏利100%來估計,那就是炒家在股市上卷走了200億。
當日交易額4000億,按買賣雙方繳納千分之三印花稅來計算,政府5月30日進賬24億。網上有文章(估計是編的)說一老頭痛哭,說畢生養老積蓄投入了股市。假如他把錢都投入到最壞的一隻股,5月30日跌10%(再跌的就叫停了,第二天有反彈了),如果他5月30日賣了這隻股,那就是損失10%左右。如果他5月30日沒有退出,而是指靠分紅過日子,那麽也就是心理上和帳麵上財產少了10%,對他實際分紅收入沒有影響,對股票以後增值也沒影響。
如果說5月30日炒家在中國股市上卷走了200億,那不能說是印花稅引起的禍害,而應該說是印花稅擊退了400億股市熱錢的功績,防止股市進一步泡沫化,使得股民以後免遭更多的損失。
印花稅上調,增加了交易成本,長期效果是減少了交易量。交易量少對市場信息傳遞不好,但對打擊投機有好處。所以,熱錢多了,印花稅就應該上調,熱錢退了,印花稅就會下調,這要視股市健康而定。
【1】 http://czj.ningbo.gov.cn/powercms/html/szjjbs/4352.htm
【2】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67815/68059/5800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