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評說

版權說明:歡迎非商業贏利目的轉載轉貼我的文章。轉載轉貼時請注明唵啊吽筆名和博客鏈接。
個人資料
唵啊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資治通鑒》卷四 評說 (6):周室九鼎的社會功能

(2006-04-19 10:03:02) 下一個

原文14

赧王中十四年(庚辰,公元前二八一年)楚欲與齊、韓共伐秦,因欲圖周。王使東周武公謂楚令尹昭子曰:周不可圖也。昭子曰:乃圖周,則無之;雖然,何不可圖?武公曰:西周之地,絕長補短,不過百裏。名為天下共主,裂其地不足以肥國,得其眾不足以勁兵。雖然,攻之者名為弑君。然而猶有欲攻之者,見祭器在焉故也。夫虎肉臊而兵利身,人猶攻之;若使澤中之麋蒙虎之皮,人之攻之也必萬倍矣。裂楚之地,足以肥國;詘楚之名,足以尊主。今子欲誅殘天下之共主,居三代之傳器,器南,則兵至矣。於是楚計輟不行。

 

評說14

      楚國準備攻占周朝。東周武公出使楚國,對楚令尹昭子說周地不可取。楚令尹昭子問為什麽。武公說,周地處狹小,取之於強國無益,方而背上反賊之名。如果今天楚國占據了屬於天下的祭器,明天就給諸侯上好的機會來攻楚,占楚國土地足以強國,打敗楚國足可以顯名。於是楚國放棄了伐周的計劃。

 

      九鼎是天下權力的象征,並不意味著據九鼎就擁有權力。卷一評論中談到過權力源於四種權威。權力畢竟不是物理實在,不是一個可以尺量枰稱東西,所以權力必須借助於符號和祭器來象征。所以擁有權力後必須還得擁有祭器;但反過來,擁有了象征權力的祭器並不證明擁有權力。

 

      左傳·宣公三年記載: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遷於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建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楚莊王為霸之時,僅僅問鼎之輕重都不可以,現在秦強楚弱,楚國竟想將鼎據為己有,這在政治上是行不通的。之所以行不通,並不是王孫滿所說的“天命未改”,而是九鼎已經由權力象征蛻變為儀式器具了。

 

      祭器最重要的一個用途,就是儀式。一個人一生經曆許多階段,生理發育階段都有生理特征自然顯現出來,如青春期喉突、乳房的發育,老年骨骼萎縮等。但一個人社會身份地位的轉變,一定是以儀式的形式來標記,如學生畢業典禮領取畢業證書,總統宣誓就職,移民宣誓入籍等。

 

戰國時期國王就職,少不了要到周室舉行點儀式,如三家分晉後讓周室封他們侯爵。所以說,周室的九鼎簿冊等,還有儀式的社會功能,但已經不是周室的權力象征了。如英國和日本的皇室,實際上隻有行使儀式的社會職能,而沒有實際的權力。

 

周室到了這個階段,已經沒有權力,但由於他的儀式功能,周室還有許多尊嚴。原始部落中除頭人外,最受尊重的人之一就是祭司,祭司組織儀式。西方教堂裏的神父或牧師,權力當然沒有政客大,但所受的尊重比政客高,因為他們是西方人人生最重要儀式的主持人,他們主持受洗命名,婚禮和葬禮,標誌人生三大轉折:出生、結婚和死亡。於牧師尊嚴大於權力相反,警察是權力大於尊嚴。警察叫你停車你就得停車,權力不容爭辯,但難得贏得人們尊重。所以周室據鼎還保存有尊嚴,但已經沒有權力。如果楚國占據九鼎,則即失尊嚴,又得不到權力。

 

但人類行為心理,往往使一些人產生將祭器與權力等同起來的錯覺,這有點像條件反射,因為兩者總是同時出現在同一場合,久而久之,就被視為一體了。連張儀這樣的政治家,都曾經勸過秦王掠周室而據九鼎,可見人的心理活動規律沒有堅強意誌幾乎難以抗拒。楚王想據九鼎,是以為九鼎本身可以產生號令天下的權力,經東周武公開導,終於明白九鼎不單不能給楚國帶來權力,相反會帶來禍患。

 

如果沒有足夠的權威而據九鼎,則楚國據九鼎就是名不副實,即楚國並不具有九鼎所象征的權力,換句話說,既便有人現在送九鼎給楚國,楚國也無福消受。人要量力而為,國家也要量力而為。虛名對人對國家都不是好東西。

 

      周朝據九鼎,已經不是權力得象征了,周朝僅僅是保管九鼎行使儀式服務。九鼎已經不是權力象征了,而僅僅是儀式道具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