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自1978年實施以來,誕生了差不多九千萬獨生子女。他(她)們集二代人的萬千寵愛於一身,史稱“小皇帝”。最早的那批已經完成學業步入社會,開始承擔起社會的責任義務。但社會普遍擔心他(她)們的個性品質,行為習慣能否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
社會學家普遍認為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往往嬌蠻任性,行為自私,自我中心,嫉妒心重,依賴性強,逆反心理。那麽這一批人也是如此自私不堪嗎? 今天《每日科學》報道了一篇發表在《亞太經濟雜誌》上的日本科學家研究的課題,題目叫做:
中國的獨生子女根本不那麽自私--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簡譯如下
每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情感短缺都有一種絕望的傾向,中國社會在這方麵也是一樣。“小皇帝一代”--中國嚴厲的獨生子女政策中出生的那些人,由於得到溺愛家庭給予的過分的關注,被許多失落的長輩看作是寵壞的小子和習蠻的公主。
然後廣島大學副教授Yoshihiko Kadoya的最新研究表明--至少在職場,獨生子女與前輩中國職工具有同樣的合作精神。
這項研究首次比較了一胎化政策實施時的1979年以前出生的那些人與獨生子女一代人之間的職場合作性,從而挑戰了早先的預測,即這個被嬌寵縱容的人群將是中國曆史上最以自我為中心的一代人,結果會導致中國千百年來道德和秩序倫理上的顛覆。
廣島大學經濟係的Kadoya博士是以大阪大學在中國六大城市對20到70歲的職工進行麵對麵的訪談為基礎,受訪者被要求回應這個說法:“在工作中,我應該聽取大夥的意見”。
根據回應,職場中的“合作意願”平均值為3.86分。采用的是五分製,一分表示完全不同,五分表示完全同意。表明中國職工整體看似乎非常合作。
當結果分解成幾代時,一胎化政策之前出生的職工的合作得分為3.89,而在政策實施期間出生的職工得分為3.8。表明在職場聽從別人的意見的意願並沒有區別。
為了檢側這些結果的穩健性,另一種衡量合作性的測試也考慮進了人格特質,這兩代人之間也沒有發現明顯的差異。
當Kadoya博士將這些發現與一個國際性的調查相比較,要求美國和日本的參與者對同樣的說法作出回應時,“小皇帝”一代也被認為比海外同輩更合作。
有趣的是,雖然以前的研究表明獨生子女在他(她)們的個人生活中比前輩更為“自我中心”和“個人主義”,但這種獨立的標簽似乎被扔在了職場的門口。
Kadoya博士把這種二極化的特點歸結為中國儒家思想的遺產--一種要求雇工忠於雇主的信仰體係,被視為終生恪守的工作信條。
此外,他認為這項在《亞太經濟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對中國勞工市場的人力資源管理具有實際意義。
“如果各單位機構要達成某種目標, 對職員多元性的管理和提倡團隊合作的企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研究表明,增加獨生子女職工在某些勞動力中的比例不會對員工的合作產生負麵影響--因此公司不應該摒棄給這些“小皇帝”一個在辦公室或者工廠裏證明自己的機會。“
source:
Science Daily, 2017-12-18
自私自戀的人不會因為有沒有兄弟姐妹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