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離家不遠的一所原來隻為外賓和出國人員服務的商店,也對普通老百姓開放了。隨著時間的流逝,那個商店在我腦海裏隻剩下那排擺著西式糕點的玻璃櫃台。糕點的種類雖不多但都很誘人,價格也比一般商店裏的中式點心貴。看著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美味,再摸摸口袋,隻能選個最便宜的金黃色螺旋形夾著葡萄幹的點心。後來我管它叫葡萄幹麵包,售貨員也從未有過異議。記憶中那時候最常見的果料麵包和維生素麵包就幾毛錢,而這種巴掌大的葡萄幹麵包要一塊多一個。不知是因為好吃才貴,還是因為貴才格外好吃,反正葡萄幹麵包完勝當時所有其它麵包。但好景不長,沒過幾年商店就不賣這種麵包了,我跑了不少地方也沒找到類似的。出國後發現超市裏賣的牛角麵包味道很像葡萄幹麵包,但還是差不少。看來隻能自己試著做一做了!通過調查研究加想象,隨著香味彌漫的葡萄幹麵包出爐,咬下第一口的時候我便知道——就是這個味兒!
材料(除了水、鹽和酵母,所有其它食材都是有機的):
麵粉175克
牛奶60克
糖15克
室溫軟黃油14克
冷黃油100克
葡萄幹若幹
涼水40克
幹酵母4克
鹽少許
做法:
1)把麵粉、牛奶、糖、軟黃油、水、酵母和鹽充分混合醒好(中途揉一兩次)
2)從冰箱裏拿出黃油切成薄片
3)麵團擀成大片後中間放上黃油片(擺成長方形)
4)把麵皮從四周折起包住黃油
5)輕輕擀成稍大的長方形後折疊麵皮再擀反複幾次(建議每擀一次後把麵放冰箱裏降溫,這樣擀時黃油不易漏)
6)最後在擀開的麵皮上放葡萄幹卷起切成厚片
7)把厚片螺旋切麵朝上擀成半公分厚的片
8)刷兩次蛋液(間隔15分鍾)
9)350華氏度烤25分鍾即可
剛出爐的麵包外層酥脆,黃油也會被烤出來不少。放一夜後會變鬆軟,更像商店裏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