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Handyman, Contractor, and Company
二、 族裔文化背景
三、 材料人工費用比
四、 對地主、富農的影響及趨勢
******
一、 Handyman, Contractor, and Company
這是人工勞務的三種形式。
Handyman 通常為打零工性質,單幹戶,很多人沒有證書、沒有執照,開不出發票。許多Handyman 什麽都可以幹,從清除庭院的雜草到安裝吊扇,從換幾個 Valves 到換 Vanity。 在各州各地都可以在 Craigslist 上找到 Handyman, 各種族裔都有,語言文字交流應該沒問題,通常工作有專項,我個人傾向於“寧要特效藥,不要萬金油”。
勞務費用最低的 Handyman,如今每小時$25美元。每天從清晨到下午,站在 Home Depot 大門外,待雇,他們全部是西班牙語係的中南美洲人,被統稱為”老墨”或者“阿美哥”。 順便提一句,隻有灣區矽穀才有Home Depot 門前的勞務市場,我從來沒有在其它州,甚至南加州或者加州首府 Sacramento見過。 二十多年前,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此種勞務費用為每小時$10 -$12美元,相比之下上漲120%-150%,這是人工費用上漲最低的,同時也是用工最低的費用。費用低廉背後的原因估計有二, 一是語言的障礙,二是身份的問題。
Contractor 很像包工頭,做工程評估、方案報價等,通常有合夥人,有雇工至少臨時雇工。 在組織形式上比 Handyman 上升了一級,可以做一些較大的工程,比如廚房和廁所的 Remodel 等。 工作範圍有分工,比如 Plumbing, Painting, 等。 如果你的房子由 Property Manager (PM) 管理,他們推薦為你維修最多的就是 Contractor。 如果是華人 PM, 自然推薦華人 Contractor.
Company, 證件、執照、發票等等必定一應俱全,做工程之前雙方簽訂合同,有明細賬目,份內份外之事全部說清。 Company 會和相應買賣掛勾,比如賣廚櫃的會負責安裝廚櫃,賣石頭的會負責安裝台麵,多數時候他們會相互合作,或者把手稍稍伸展到上下遊的行當中去。Company 的業務範圍比前二者更為狹窄,往往“隻賣褲頭,不賣汗衫”。
最近知道一家名為Great American Labor Company,其宗旨是為勞工和用人單位建立聯絡的橋梁,這就像是 AirBnB, 或者Uber, 公司僅是中介,用電腦智能方便供應端和需求端。目前收費標準是四個小時 $140美元,八個小時 $232 美元。八個小時的收費分配為:中介$72美元,人工$160美元。
二、 文化族裔背景
大致可分為這樣四種: (一)美國本土係,不分膚色;(二)港台的華語係;(三)西班牙語係,“老墨”;(四)出自大陸的第一代華人係。 這個排列是依據本世紀初的勞工費用,如今這個排序已有變動,老四竄升至老二,處處和老大比肩。老大收費多少當年的老四就收費多少。
老四的問題是良莠不齊,大多數沒有受過專業培訓,沒有 License,另外還要加上誠信可靠問題。其他三種背景對失誤都會認帳,即使過去了好幾年,但老四很可能人都找不到了。多少年前大陸高考作文以《誠信》命題,反映了誠信的缺失,如今更加顧不上了。
老四依托的是華人巿場,包括華人屋主、地主和PM. 多年來這種供需或者相互依存的基礎是語言、文化、基本觀念、和價位優勢。如今價位上的優勢已經喪失,隻剩下語言和文化的共通。隨著第一代移民的老去,第二代融入美國主流社會,語言、文化和觀念的共通將迅速淡化,而且經濟利益上的矛盾反而突顯,因此這種供需處於非穩平衡狀態。對於老四而言,現在正是斂財的大好時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三、 材料人工費用比例 ---- 從1:1 到 1:4
三十年來,材料費用上漲從20%(比如傳統電器,日常電器,指冰箱、洗碗機、洗碗機、等);到50%(比如木材、五金工具);最高到100%(比如油漆)。電動工具雖然輕微上漲,但更加好使了,Power Cable 被充電電池取代。比如: Driller, Screw Driver, Lawn Mover, 各類Saws (Disc,Chain,Reciprocating), 等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電子係列的產品一直降價。因此建材費用以及和住房相關的材料費用上漲並沒有多麽離譜。
很長時間美國工程中材料和人工的費用比例大約在1:1 左右,直到本世紀初,房屋維修也基本是這個樣子。
千禧年前,大量華人新移民湧入美國的服務行業,餐飲、超市、搬家、維修等等,而不論工作許可更遑論執照。因此華人用工的費用低廉,前麵提到的老四提供的房屋維修費用最低,大批華人雇主受惠,結果形成慣性思維。千禧年後,大批華人從美國的服務行業撤出,顯然是追求更高的勞動回報。當年在餐館端盤子的是研究生或者研究生的家屬,現在還有嗎?
2008至2012年的次貸危機造成美國經濟蕭條,不僅房價猛跌,建築行業的人工費用也下降許多,包括房屋的維修、更新、Remodel。 那時人工費用降到最低。2012年之後,材料和人工的費用雙雙上升,而且這二者的比例迅速攀升,僅僅十多年的光景,從1:1上升到1:2,1:3,1:4。
Home Deport 這類建材商店提供一些大型噐件的安裝,比如在那裏購買 Toilet, Ranch Microwave, Refrigerator, 等的安裝費用大約 $150-$200,明碼標價。門和窗的安裝要貴一些,兩個月前換了一個Sliding Door ,安裝和拆除費用$900,幾乎和器材同價,基本是1:1。 可惜不提供小型器件的安裝,比如Switch, Blind,Light Bulb等的更換,在美國佬的眼裏那是男主人的職責。對於兩手不沾陽春水的屋主或者遠程地主,Contractor 就見縫插針漫天要價,1:4。比如更換電開關,更換 Blind,更換紗窗, 等等,等等。
四、 對地主、富農的影響及趨勢
對於老地主而言,高昂的人工維修費用要吃掉房租的很大一部分,而且還有迅速攀升的房屋保險。房租的上調可以彌補這部分損失。對於新地主,除了老地主麵臨的問題還有資金投入高的問題,地稅高的問題,喪失房貸杠杆的問題,僅在房貸方麵就需要額外多付出30%到60%。
富農是需要幹活的,因此他們在經濟上感受到的痛苦程度小於地主。即使一個人可以解決大多數維修問題,也是需要精力和時間的,總會有些事情需要請人工。其實用工也是一種掙錢的手段,否則就不會有那麽多人熱衷於創業開公司了。
現在房屋維修的人工費用處於混亂狀態,材料人工比1:4 是極不合理的,將會有下調,單調Dumping。個人認為這個比在1:2 左右可以接受。
材料的費用在未來的幾年裏估計會有輕微上漲。
總之,在目前的形勢下,物業維修的人工費用對不動產的業主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