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轉發的文章,作者張凱
今天是北大120年周年校慶的日子,北大校長講話,告誡青年要立誌,立鴻浩(hào)誌。
網上馬上有人糾正:那個詞應該讀鴻鵠(hú)誌。
鴻鵠之誌是初中三年級就學過的課文。說得是秦二世統治的時候極其殘酷,陳勝和幾個哥們吹牛,說以後誰發達了,可別忘了哥們,幾個哥們嘲笑他,我們能發達嗎?陳勝說:“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一般認為鴻是指大雁,鵠是指天鵝,鴻鵠也有時指古代的鳳凰,總之是比較麻雀和燕子牛逼的鳥。
翻譯過來就是說:“你們幾個鳥人,怎麽知道我鳳凰鳥的誌向。”
北大校長初中一定是畢業的,今天說出來“鴻浩(hào)之誌”,那一定是你我才疏學淺。
畢竟,如今北大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
你怎麽知道沒有一隻叫“鴻浩”的鳥呢?
沒準比陳勝當時的鳳凰還厲害。
北大的林子有多大呢?
你以為北大教授應該是這個樣子:
但實際還有這個樣子:
所以,強調兼容並蓄的北大,如今飛出了一隻叫鴻浩(hào)的鳥,並不需要大驚小怪。
中國的學生,大概在進入小學校門的時候,就知道有一所大學叫做北京大學。誰能進這個學校,七親八鄰很快都會羨慕、嫉妒、恨。這件光宗耀祖的事,絕不低於忽然中了一千萬的彩票。
隻是,這些年北大飛出的怪鳥越來越多。比如上麵那個眼斜嘴歪的摸奶教授,怎麽看都像一隻沒有見過的“鴻浩”鳥。
北大老校長蔡元培,提出過“精神自由,兼容並包”的北大精神。這正符合“鴻鵠(hú)”鳥的屬性。
無論是大雁,還是天鵝,或是鳳凰,都是“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好鳥。
不依附於政治、權勢、黨派……是學術自由的基本倫理。如蔡元培先生,在開學典禮的演講中說:諸君需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學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
而當下的北大,飛得越來越低,本來是培養鎮國重器的名校,當下卻被嘲笑為“五道口職業技術學院”,真是鴻鵠很少見,鴻浩滿天飛。
前幾天聽說:就是這個北京大學,連一個要求信息公開的女學生,都容不下。(不知詳情者,翻牆穀歌)
大概蔡元培校長知道這事,也會跳起來罵人。
什麽是精神自由呢?就是一群雞,在黃鼠狼經過的時候拚命鼓掌。
你卻要站在那裏不為所動,因為你是天鵝啊,黃鼠狼給你提鞋都不配。
北大也確實是飛出過鳳凰鳥,比如那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林昭。
隻是曾經飛出林昭的北大,與今天飛出“鴻浩”鳥的北大,早就麵目全非。
今天的北大隻是越來越紅,校長也紅的發紫。我們可以看到,北大撲騰著翅膀,要展翅飛。
隻是,鳥兒一旦接受了馴化,飛多高就隻能看主人手裏的繩子。
它可以得到食物,卻永遠的失去了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