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博主曉青在星壇分享的經典美食帖子“怎樣用傳統的方法蒸饅頭”,印象很深,看似普通的饅頭做得十分精致,充滿靈性,隻是感覺有點複雜。閃念有沒有簡單快捷的方法?想到家裏的麵包機,它自帶微加熱功能,1個半小時內自動完成發麵和揉麵,省力省心省時。
動手之前還有一個問題困擾著,即發麵團裏的氣泡大小、數量和麵團整個體積有何關係? 於是,問了ChatGPT兩個相關問題,給出如下答案:
問:假設麵團裏分布均勻的小球形氣泡,麵團體積增加一倍,小球體積和數量如何變化?麵團體積減小一半,小球體積和數量如何變化?
ChatGPT答:當麵團體積增加一倍時,小球的數量減半,小球體積和增加一倍。當麵團體積減小一半時,小球的體積會減小為原來的1/8,而小球的數量會增加到原來的8倍。(詳細推算過程在此省略:))
姑且不論計算推理是否合理,但麵團體積“一增一減”背後的“故事”應該不是秘密,麵團發酵,酵母菌繁殖產氣,麵團裏的氣泡也會隨著氣體的增加而膨脹,導致氣泡體積變大。如果膨脹得足夠大,可能會導致氣泡接觸或者重疊或長大,形成更大的氣泡,整體上減少氣泡之間的距離,也氣泡容易泄氣塌陷溜走,氣泡數量減少。另外,發好的麵團需要揉壓,麵團裏的氣泡被分割,細化,均勻分布,導致氣泡數量變多,麵團蒸後變得蓬鬆柔軟有韌性。另外,從熱力學理想氣體方程容易簡單估計,假設麵團內壓力均勻,麵團從室溫升至100攝氏度,麵團裏氣泡的體積熱膨脹大約27%,因此僅僅依靠溫度讓饅頭變得又大又軟是不夠的,饅頭蒸之前的第二次蘇醒至關重要,不可或缺。
因此,無論用傳統方法還是生物酵母粉或化學方法,甚至啤酒、可口可樂等等,隻要麵團內能夠保留小氣泡,受熱膨脹,蓬鬆柔化,蒸熟之後即可得饅頭。
俺的配方直接拷貝麵包機說明書上的配方,略微不同的地方是沒有奶油、牛奶等。此麵粉量可以蒸製8個熱量為130-140 calories 饅頭:
——————————————————————
材料:
1)普通麵粉(unbleached all-purpose flour): 2 cups + 1/4 cup 。
2)溫水:6.5 - 7oz + 糖 1tb + 一包發酵母(ActiveDry Yeast,1/4oz),酵母粉在加糖的溫水杯裏激活後,再加入到麵粉中攪拌,這樣保證均勻發酵。
3)八小片Parchment 紙,用於蒸鍋裏墊每個饅頭胚子。
——————————————————————
嚐試很成功,現在做包子和花卷易如反掌,老麵包機煥發了青春。
參考:
“怎樣用傳統的方法蒸饅頭” 曉青(2022/08/23)
https://bbs.wenxuecity.com/romance/878358.html
Slow Down by Gone 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