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清清大觀河和長長大觀樓長聯

(2022-06-07 09:57:06) 下一個

小荷同學在微信上分享了一組昆明大觀河照片。大觀河是一條從市區連著滇池的河道,沿著河岸向西走,通向大觀公園,著名的大觀樓及清朝孫髯翁寫下的天下第一長聯就在公園內,大觀樓對麵就是西山,因為在半山峭壁上雕刻著一座龍門而聞名。經小荷同學同意, 我選擇了五張,借此表示對她的感謝,表達對故鄉的思念。

 

 

 

 

 

 

 

 

 

 

 

 

 

 

 

 

 

在我的記憶中,大觀河水好像沒有清過,微風時不時帶來刺鼻的河水味,和岸邊楊柳青青形成巨大反差。小荷同學在65日微信上感言道:看著清澈流淌的大觀河水,常常會有一種無名的感動。隻有經曆過,體驗過,才能體會這樣的感動。那些年打撈瘋長的水葫蘆成了這個城市的無言的痛和勞命傷財的窟窿。後來,後來許多年,人在變、觀念在變,水質在變,慢慢的慢慢的水質由黑變綠,由臭變腥,由腥變無味這個過程很長,很艱難,但最終越變越好了!”  自己感同身受,渴望著親眼見證這一奇跡。

對大自然和悠長的曆史來說,河水變遷可能是一瞬間的事。小荷同學還用了孫髯翁長聯中上聯最後一句九夏芙蓉,三春楊柳來描述當今河邊的景色,想到對應的下聯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身在他鄉,讀起來會有怎樣的感受?如孫髯翁長聯中的感歎:歎滾滾英雄誰在”…“卷不及暮雨朝雲

看到河岸柳樹成蔭的照片,楊柳依依,自然想起再別康橋中那幾句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沒有更好的詩句了。不知道多少次揮手告別故鄉,但我一定會帶走故鄉的彩雲。大觀河及上麵的橋,何嚐不是異鄉人心裏的康橋。情侶們走在那大觀河岸邊的石路上,柳葉似解風情,偶爾替彼此輕撫著對方的麵頰,後來,孩子媽說,那天看中了我是因為我背著的那個在北京買的藍色牛津包,小小的古城裏從來沒有見過,我回應道:那天,喜歡你衣服上飄來的消毒水味,因為空氣裏沒有了河裏飄來的味道

下麵是大觀樓長聯,共一百八十個字,百家講壇介紹過這個長聯(YouTube見下)。

上聯

五百裏滇池, 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

看東驤神駿, 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

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

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

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下聯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

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

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

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

隻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