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醫患及民謠

(2022-01-22 06:47:17) 下一個

醫生Jerome Groopman在他所著的一本醫學院學生必讀書《How Doctors Think》(也是報考醫學院的考生必讀書目)中開篇舉了一個例子,一位久治未果的病人帶著很厚的病曆材料找到他,這意味著之前病人看了很多不同(科)的醫生,Jerome Groopman講述了他如何注意到一個被忽視的關鍵細節,然後成功地治愈了這個特別的病人。我們也許會問,他比其他醫生高明,還是別的醫生就是所謂患者眼裏的庸醫?其實,沒有那麽簡單。雖然醫學也進入基因時代,人體依然很複雜,一個生理和心理的結合體。醫生的常規診斷治療仍然建立在統計基礎上,或據於經驗性的標準治療原則上。很可能,就某個經驗有些欠缺的醫生而言(缺乏責任心另當別論),有可能忽略了一些關鍵細節,或有些細節本身就是新未知,因此,出現統計式的偏差誤診在所難免。 另一方麵,作為患者,有時並不意識到治愈控製的不同,心理上卻隻願接受治愈一種。有些病目前很難根治,需要(藥物和自我)控製,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過敏症,哮喘等等,治愈不了就有可能被認為,豈不每個醫生都有成為醫的可能。況且控製常常也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才有所謂醫生的“working diagnoses”(漸進診斷)。 也許,如果我們對這兩個概念(1)醫生據於經驗性的標準治療原則2)醫生的漸進診斷方法(“working diagnoses”)略有所知,是一件不錯的事,它們對醫生來說,可謂輕車駕熟。

 

由上述兩點可能進一步引申到所謂的醫術醫德上。醫術多少是個時間積累的問題,醫德則不一定。盡管醫德並沒有明顯的標識,比如(美國)醫生表麵上的和藹可親也不足評判醫德高低,但就患者而言,也許對醫術的基本判斷更重要一些。有一點不奇怪,醫術精湛的醫生常常讓人覺得其醫德也差到哪裏去(大概率上),其中的道理可能是,一個醫德欠缺的醫生又如何能夠做到醫術上的精益求精? 另外,在醫生長期繁重培訓,甚至有點掙紮過程中,可能不自覺地逐漸淡化個人情感(如同理心等等)和職業上的聯係,給人一種見怪不怪的麻木感覺,疏於情感表達。為此醫學院的教學上有了一些補償措施,但是,如醫生John Larkin所說【1】:強調交流溝通和同理心(empathy)都非常重要的,但是,我相信(醫學院裏)“這些東西本身讓人感覺到了一點矯揉造作。如果友善和誠懇都需要去教去學,誠懇從何而來?”  我自己的理解應該是喚醒更恰當些。可以想象,烈日當頭,有人送來一杯冰鎮檸檬汁,這就叫empathy送水行為常常並不是人教出來的。 

   

沒人願意生病,但又不可能避免。也許,最終歸結於如何做個聰明一點的病人。作為第一步,不妨了解一下醫生眼裏的完美病人是什麽樣子。如前麵提到的醫生John Larkin在他的書裏對此係統表達了他心目中的完美,即《如何讓你的醫生高興:完美病人要點》。他一開始就說,此書不是告訴讀者如何說一些讚美之詞以取悅醫生,。他建議了10大要點,其解釋甚至到了事無巨細的程度,如見醫生時該說什麽重點、不該說什麽,為什麽這樣做等,甚至提及有關病人和醫生自我的稱謂等等細節,比如希望患者跟醫生交流時,如何保持所謂的不解釋,不診斷”…。醫生John Larkin認為,看病有點像車出毛病,把車送到修車行,什麽毛病得由技術員根據車主的車毛病敘述,進行診斷修理,而不是車主猜測如什麽傳送帶斷了等等自我診斷,技術員對此不一定嗨皮是一個道理。這裏且看他列出的前三條,如下:

第一條:看醫生時,不要讓成年的孩子陪伴而行……(注:家裏有醫生陪伴,的確容易和醫生交流)

第二條:不要告訴醫生診斷……(注:John Larkin認為,一個醫生對病人的診斷,對另外一個醫生來說,並不重要或不受歡迎,醫生們各自有獨立判斷。

第三條:回答問題(或者不要所問非所答)……

 

還有就是,如何與不同科室的醫生溝通是有些差異的。醫生John Larkin在書裏還建議患者應該對不同科室的醫生,比如外科和內科醫生的行醫風格的差異有所了解,他給出了一個有趣生動的對照表,有點誇張:內科醫生從來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麽,而外科醫生非常明確下一步該做什麽(但記不得上一步做了什麽)。作者還談到急診科醫生鮮為人知的秘密,他說:如果你希望急診科醫生高興,就不要在意我說的這些話,他認為,急診科醫生關注的是下一個接手醫生(既可能是外科也可能是內科等等),如果可能,患者同樣也需要關注(也許、當然可以要求)是否需要來自不同科的醫生會診一下,

 

但是,似乎核心隻有一個,在其致謝頁裏醫生John Larkin已經清楚表達心目中的醫患關係:醫患雙方為同一個目標盡一點心,營造一種輕鬆有效的交流氛圍,雙方將從(打趣)中受益。“Both sides have to work at it just a tad, and both can benefit from a bit of banter along the way . . .”Excerpt From1 )。其中一詞“Banter”用得有意思(注1),它有中文打趣的味道,即描述了一種朋友間輕鬆且一步一步深入地溝通互動過程,其中包括了雙方盡可能作出合理(明智)的判斷,不斷靠近彼此共同目標。

 

最後,聯想到一首歌曲《Along the Way》(見下YouTube鏈接),其中唱道:

請到我心儀的樹上

相信我伸出的誠意之手

我會讓你心安

事無完美

但我會一路關照你

愛終究讓煩惱拋在身後

和你在樹端

這是來自魔幻般的民謠組合The Hunts的歌曲,他們在全美各大音樂節上,錘煉10年有餘,如一股清流,圈粉無數【2】,這些歌曲無疑表達了對良好關係的一種美好願望。如果喜歡民謠,會欣賞他們的曲風,一種樸實、真誠的自然流露。然而,生活裏處處充滿太多的反襯,不自然的東西顯得如此自然,要感謝這些反襯,它們磨礪著人們對自然純真的辨別力。

 

1 *Banter from www): “Good friends usually banter back and forth easily, like they're trying to keep a step ahead of each other in witty responses.”  And  smart means exhibiting social ability or cleverness, whereas witty means wise, having good judgement. 

 

DQ01/21/2022

 

——————————————————

 

下麵是他們四首原創歌曲和三首經典歌曲翻唱,

Human

 

https://youtu.be/a5FZymre3Zs

Illuminate

 

https://youtu.be/SkPTLw4fHV0

Along The Way

https://youtu.be/h_69t28PxsE

Flowers and Jars

https://youtu.be/lhMLpj86Hw0

 

經典翻唱

All My Loving (Beatles cover )

 

https://youtu.be/nR49mGrMi5k

 To Love Somebody  (Bee Gees cover)

https://youtu.be/lO5oXjYmj1k

Hallelujah 

https://youtu.be/r87jIN7YbMg

 

參考

1】《How to Keep Your Doctor HappyTop Tips for Perfect Patients by John Larkin

2https://www.thehuntsmusic.com/abou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豆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pot321' 的評論 : 有時候,聽歌不小心觸發懷舊,一般不會懷舊去聽歌。問好! :)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現在回頭來聽瑞典那幾首歌,是不是有些懷舊的味道?好像七、八十年代的創作一樣。
豆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pot321' 的評論 : 新年問好!祝虎年安康快樂!!期待您更多的好博文!:-)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問好豆青!祝虎年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豆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評論 : 握手!
混跡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複 悄悄話 誠意之手,讓人心安-讚好文+好歌
豆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pot321' 的評論 : 問好點點,周末愉快!
spot321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豆青傾心奉獻給大家的這篇醫患之間如何溝通和保持良好關係的文章,受益匪淺!還有那幾首美妙的歌曲!祝周末愉快!
豆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雲霞姐姐' 的評論 : 歡迎光臨,謝謝留言,很高興您喜歡這些歌曲。家人都是學醫的,自己希望能成為醫生,但已不可能了。:-)
雲霞姐姐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也在醫學界工作嗎?謝謝介紹醫患關係,歌好聽,謝謝分享!收藏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