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一則朗郎的負麵評論說起

(2021-02-08 10:02:46) 下一個

      互聯網上,搜索到有關朗郎的音樂新聞不難,當然,看到有點分量的負麵新聞評論也不容易,其中如英國每日電訊報2015122日的一篇舊文算是一篇:Lang Lang, Royal Festival Hall, review: 'nice programme, pity about the pianist'(朗朗:皇家慶典音樂廳,評論:不錯的曲目,令人可憐的鋼琴家1】。因為沒有付費訂閱,無法讀到整個原文, 但或多或少可以嗅出一些異樣的味道,最近,豆瓣網站(2021117日)上有人介紹了這篇古董的大概內容【2】,果如所料。

      大多數報道還是像如NPR(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那樣,去年417日的袖珍書桌音樂會專欄中,以Lang Lang: Tiny Desk (Home) Concert為標題,介紹了朗朗在自己家裏做在線直播,演奏肖邦的The Nocturne No. 20 in C? minor, Op. posth.”3】,新聞裏鑲嵌著演奏視頻,鋼琴家一如既往地如醉如癡,觀者也見視頻背景色彩,呈金黃色,或土豪金或維也納金色大廳的?的確,這些隻是一種個人主觀感受,和音樂本身有多少關係? 可能因人而異。疫情期間,很多藝人都這樣做虛擬直播,比如民謠明星歌手Kina Grannis一個月前的YouTube在線音樂會,當時參與者有一千多人。NPR報道中,朗朗談到演奏巴赫名曲Goldberg Variations的想法和打算,他對未來有進一步自我要求【3】。

     初看起來,這些評論多多少少和這樣的問題:誰是朗朗?”有點關係。之前,恰巧在YouTube 看名字叫“who are you?” 的短片【4】。在這個動畫片下麵的兩條留言,獲得動畫短片創作者的肯定,即:

1“Life is like a box of nothing. You have to fill it ! (生活就像一個空空的盒子,我們隻是在填充它!)。

2Life is not about finding yourself but creating yourself (生活不是發現(尋找)自己,而是創(樹)造一個自己)。

      動畫片裏主人公收到一個快遞,一個空空的盒子,他困惑片刻後,好像一下子開竅了什麽的,留言(1)大概來源於此。這兩個留言注解和廣義理解的“...而立、...不惑、知天命...”有某種相似的時間軌跡,也許不同的人,時間軸的刻度(scale)不一樣而已。從盒子論延伸,若是別人預設了盒子,是身不由己的不幸,還是從心所欲的幸運?最終會裝一個什麽樣的自己?或者,自己找個什麽樣的盒子?這些重要嗎?也許重要,也許不,也許就應了所謂的宿命之說。

      自己試圖在一些內地網絡平台找這個視頻,和更多的朋友分享,未果,卻發現另外一個叫“the gift “的有趣動畫短片【5】,仍出自同一製作團隊之手,兩個動畫短片好像是姐妹篇似的,讓人有了的理解。英文單詞“gift “的兩個含義,中文翻譯,一是禮物,一是天賦,暗示著,天賦算不算是上蒼賦予我們最真貴的禮物?動畫短片給予的啟示似乎就是人人皆知的一個事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主動也好,還是被動也罷,如果沒有所謂的創(樹)造,沒有應有的專注,歸根結底 ,沒有,又如何知道是否有機會收到、並擁有那份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珍貴禮物 

    

    

1https://www.telegraph.co.uk/music/classical-music/lang-lang-royal-festival-hall-review-nice-programme-pity-about-t/

2https://music.douban.com/review/12975320/

3https://www.npr.org/2020/04/17/834516082/lang-lang-tiny-desk-home-concert

           https://youtu.be/TMxAKlC5FMM

【4https://youtu.be/GWGbOjlJDkU

【5https://youtu.be/eOFeSM1E2F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豆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百萬莊大俠' 的評論 : 的確,誇張的肢體語言無助音樂的表現,所以媒體給予了恰如其分的稱謂:“superstar”. 隨著年齡增長,希望有所改變。歡迎來訪並留言。
百萬莊大俠 回複 悄悄話 郎郎:彈鋼琴時那搖頭晃腦十分誇張的動作,再配上那張天生就招人討厭的臉,勾畫出了一幅十足的小人得勢的樣子,太討厭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