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也談 “什麽叫看懂一張攝影作品?”

(2019-07-12 16:30:33) 下一個

 

 

我們知道,攝影是一種--人與物的定格,一張照片無疑包含了時間和空間信息,以及人和(或)物與時空的關係,不妨稱為三維度關係。感受三維度應該是欣賞或者看懂攝影作品的出發點。換句話說,看懂一張照片其實就是一種契合,即攝影者所表達的維度與觀賞者所具有維度之間的一種契合,這種契合可能是部分,或完全一樣(共鳴),或者超越,甚至也可能完全不同或沒有任何契合,最後一種情況也不一定就是所謂的看不懂。不可否認,這種維度的感受能力部分是與生俱來的,部分是後天的。後天的常常可以通過係統學習與實踐較短時間獲得,不過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日積月累,因閱曆的豐富而同步增長,因此同樣一張作品在不同時期感受可能就不同,這成為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

 

攝影對時間空間的表達有時比較直接,有時又顯得比較隱晦,既可以通過人與物本身也可以通過光影色彩或構圖等(技術手段)來表達。不過,時間和空間元素仍不是一張照片的核心,與人物的關係才是攝影師關注的重點。因此,一般而言,照片中的人物很難脫離一定的時空維度而存在,但有一種比較極端情況,有些照片卻超越了其本身的時空定格,這樣對時空延伸的作品無疑就是大師級,至少是優秀的。

 

 

(注:照片來自網絡,左邊:托馬斯·魯夫《肖像》係列;右邊:多蘿西婭·蘭格《移民母親》)

 

試以托馬斯·魯夫的成名作《肖像》係列為例(左邊照片),因為時空表達的隱晦,讓照片具有了時空的延伸性,也許這就是攝影師的高明之處。觀賞者願意的話,或許不經意間感受到了似曾相識的、或習以為常的某個時刻的狀態,可能產生一種觸動般的契合和共鳴,或者無感。同樣,多蘿西婭·蘭格的《移民母親》(右邊照片)顯然超越了照片所定格的那個時空。

 

攝影技術是為表達三維度而生的,為技術而技術實際上可能偏離了攝影的本意。好的攝影作品常常是不經意間捕捉到的。因此有人會認同這樣的觀點,即:很難想象通過某種設計或者擺設能夠獲得傳世之作,有人不敢苟同,攝影師的眼光其實包含了自然而然的設計和擺設,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攝影就有了被動式或主動式表達。同樣,我相信那些優秀的攝影師對維度的感受也更多是來自於天生的才能或天賦,他們的閱曆和攝影技術有助於這種才能的展現,他們手裏的相機如音樂家手裏的樂器一樣,以不同形式和方式表達相同的東西。優秀的攝影作品應該是那些被更多的人喜歡欣賞、並產生共鳴,而傑出的作品一定是超越時空的,盡管是過去的定格,但表達了一種普遍的東西,有著廣泛的契合度。

 

 

這是另外一張照片例子,一盤不同質構的裝飾性球,顯然照片遠不如這些球傑出,因為是自己拍攝的。自然不期待朋友們看了以後會有什麽契合,因此,注定其業餘性。但對自己而言,意義是明顯的,獨一無二的三維度的表達,完全契合。如果此篇博文有足夠多閱讀量,有幸其中有能夠看懂的朋友,會有一種等一等,似曾相識!的觸動,於是很容易延伸出他們自己的故事,對他們來說,也許這張照片就很有意思。

 

像我這樣的業餘攝影愛好者來說,看懂不過就是一種賞心悅目,張張照片不隻是流金歲月,更是一種成長和升華,由此帶來一種無法替代的持續愉悅。然而,如果被一張照片所深深地觸動,我也會去用心去了解作品背後的三維衍生和延伸,努力讓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去契合作品要表達東西,同時不會在意是否完全契合,也不會為此刻意地去係統學習有關知識,除非希望成為一名專業人士。自己更希望用一種未經雕琢的、天然的、屬於自己的天賦直覺去感悟、去其他人的作品。讓攝影成就屬於自己的三維感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豆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山鄉不仕' 的評論 : 是這個味道。謝謝到訪留言。
山鄉不仕 回複 悄悄話 藝術欣賞就是個"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 ..." 的過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