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咖啡+小眠”到最佳“咖啡時間”

(2019-04-14 08:51:17) 下一個


 

愛與恨時常如影隨形,咖啡就是這樣一個很好的例子,可謂愛之深、恨之切。咖啡的味道令人愛不釋手,但“咖啡因代償”(Caffeine withdrawal) 又讓人困擾不已【1】。曾經和有些朋友一樣,清晨或者在略感倦怠的時候,來一杯香濃的咖啡,希望保持或恢複清新的狀態,但常常事與願違,倦怠感輕易而來,卻揮之不去,咖啡的“不作為”很令人失望,不免產生這樣的疑問,難道喝的不是咖啡,咖啡時間不對,問題何在?

 

愛與恨又似乎來得容易,卻去得慢, 隻因為真實。對恨的感受總是真真切切,而對愛的感知又那麽容易盲目固執。“恨”因“好”而生,也因“愛”而生,更因“壞”而生。同樣地,因為”好”,因為“愛”,更因為“壞”而愛。因而,“咖啡不壞,人們不愛”? 糾纏不清。這讓人聯想起Scott Alexander說的一句話,

 

All good is hard. All evil is easy. Dying, losing, cheating, and mediocrity is easy. Stay away from easy.”

 

咖啡是好,又有點“邪”,它似乎把Scott 所說的“邪”沾了邊,且遠遠不止這些【1】。遠離它?很難!咖啡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

 

一杯咖啡的提神功效來自於其成分,咖啡因,它已無秘密可言,但它和人體的相互關係仍有很多迷,因為涉及人本身的生理/心理過程很複雜,但人們在不斷地認識它,這要感謝那些研究者們【2】。對非專業的咖啡控來講,了解一個簡單大概不難。目前已知道“咖啡因”通過咖啡進入我們的血液循環,然後進入我們的大腦。咖啡因分子和體內的一種叫adenosine (腺嘌呤核苷)的分子相似,adenosine是大腦活動的副產品,如果我們不斷用腦,會導致它不斷增加,並和大腦細胞受體結合,由此感到疲勞和嗜睡。而以假亂真的咖啡因分子則可以取代腺嘌呤核苷,和同一種大腦細胞受體結合,阻斷了和adenosine的結合,讓人一段時間內不容易感覺到疲勞。但是,咖啡的作用不是一喝就能立竿見影,大約有20分鍾左右的滯後。

 

最近,從VOX網站上介紹了一種非常高效的“小眠”方法【3】,叫 coffee naps (咖啡小眠),或者直接翻譯成“咖啡懶不思”也不錯,傳統小眠與當代咖啡扯上關係了。科學實驗表明,在抗擊倦怠上,僅小眠或者僅咖啡都不如小眠加咖啡來得有效。的確,初聽起來,感覺咖啡+睡眠有點不搭調,因為背離了咖啡的初衷:清新無眠。事實是,小眠20分鍾恰恰是大腦清空adenosine需要的時間,但隨後的深度睡眠多多少少又讓adenosine得以恢複到大腦休閑狀態下的水平。因此,可以這麽說,咖啡小眠就是利用咖啡因攝入後的作用滯後時間差,把體內的adenosine降低到最低。

 

每當一個人有些疲憊的時候,想借咖啡提神,效果可能有限,更多隻是緩解一下而已,此時小眠讓咖啡有了用武之地,成為降低倦怠並保持清新的絕配。同樣,當長途駕駛旅行的引擎啟動時,也是喝咖啡之時,中途勞頓,咖啡加小眠,注意力的恢複效果甚佳。於是有這樣的親身體驗,當從疲憊之後的小眠中一晃醒來,有了一種“沉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

 

咖啡小眠的功效也暗示了喝咖啡的最佳時間,顯然,最好是倦怠開始之前。清晨一杯咖啡,無疑就是一天中最佳時間之選。考慮到咖啡因在體內的半衰期大約5個小時左右,中午時,再來一杯咖啡加小眠(coffee naps),可謂比較完美了。然而,事情總會比想象的複雜,攝入的咖啡因還和我們體內的叫皮質醇(cortisol)又稱為壓力荷爾蒙扯上關係了【4】。“倦怠開始之前”是如何界定的?跟著感覺走也許順理成章,但其背後的真相是什麽? 研究人員發現了咖啡因和皮質醇之間的秘密【5】,結果讓咖啡愛好者在選擇咖啡時間上更加“合理”了。

 

適當量的皮質醇(cortisol)對我們是有好處的,讓人有適當焦慮和足夠警覺。清晨起床時,是身體內皮質醇處在高峰期,而“咖啡因”則助長了體內釋放更多的cortisol,讓人容易感到更多的焦慮情緒和疲憊,所以,清晨起床後不適合立刻飲用咖啡,延遲數個小時,如10:00AM以後。但中午又麵臨另外一個內皮質醇高峰,2:00PM以後喝咖啡最好。考慮到咖啡因的半衰期,在不影響睡眠的情況下,可以確定下午咖啡的截止時間,如11:00PM休息,就應該在5:00PM點左右截止。

 

對咖啡控而言,會感知什麽時候是咖啡時間,因為,在這種“愛與恨”的氛圍中,慢慢地磨著咖啡,也慢慢地磨著自己,慢慢地融入了細膩與芬芳裏,既變得理智又不失激情。久而久之,似乎形成一個共同點,或隻是沒有意識到而已,或隻可意會、不可言傳。不是嗎?每當心情舒暢時,怎麽會讓它輕易地溜走呢,那一定是“把杯臨香”之時了。當偶然聽到下麵這首鄉村歌曲時(見下麵鏈接),不知道是為她而歌,還是為咖啡而唱? 愛也是你,恨也是你,如歌名一樣,“WORKING ON ME”!

 

Country music “working on me” by Clay Walker

https://youtu.be/WqTSfK7eKog

 

 

 

 

【1】https://www.caffeineinformer.com/caffeine-withdrawal-symptoms-top-ten

 

【2】Stephen R. Braun Buzz: The Science and Lore of Alcohol and Caffeine

 

 

【3】https://www.vox.com/2014/8/28/6074177/coffee-naps-caffeine-science

 

 

【4】https://www.littlecoffeeplace.com/when-is-the-best-time-to-drink-coffee

 

【5】文章【4】中引用的研究論文: Lovallo, etal.”Caffeine Stimulation of Cortisol Secretion Across the Waking Hours in Relation to Caffeine Intake Levels” Psychosom Med. 2005 ; 67(5): 734–73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豆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ophie308' 的評論 : 沒有錯,小歇時間雖然短,減輕了疲勞感,還提升了咖啡的作用。謝謝來訪和留言。
Sophie308 回複 悄悄話 我女兒說咖啡小眠是讓人隻能夠睡二十分鍾,但又得到足夠的休息。
豆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qdeer' 的評論 : 謝謝美言和到訪!
豆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xyz' 的評論 : 不客氣,謝謝到訪!
dqdeer 回複 悄悄話 博士論文啊
cxyz 回複 悄悄話 第一次聽說coffee naps 的概念。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