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有關“安全感”的一點思考

(2018-04-15 06:42:42) 下一個

讀了博文《在不確定的生活裏,我們能找到安全感嗎?》[1],非常認同作者(曉煒健康花園)的闡述,由此引發自己的一點思考。

      “(不)安全感仿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東西,不禁讓人聯想到過敏症。人類似乎對自己的過敏體質沒有任何好的辦法,因為有的科學家認為過敏體質是人類進化的產物,一種對生存環境的生理反應。生存環境不斷改善,過敏症卻保留並一代一代遺傳下來了。是不是安全感也類似,也是進化的產物,一種對生存環境的心理反應?由此衍生出一種心理需求,即對不確定性和對未來的預知心理需求。

       “不確定性既是一種客觀存在,又與我們認知上的局限性和敏感度有關。以物理學為例,十九世紀末,經典物理學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同一時代的一位著名物理學家曾過說一段有名的話,未來的物理學就是做一些修修補補的事情。經典物理學在宏觀領域的成功讓人們對未知的預言信心爆棚。當一個天文物理學家告訴人們在某時某刻某位置會觀察到某個行星,有懷疑者觀測並說,和你預言的時間和位置有偏差,怎麽解釋?等一等 “, 這位天文物理學家說,一定有另外一顆行星或者天體在附近的什麽地方,結果發現了新的行星。人們一直都渴望有這樣的預知能力,經典物理也曾讓人相信我們已經具備強大的預知能力。但是,近代物理的發展,特別是量子力學擴展了人們的認知,世界變得不再是經典物理認為的確定性,成了一切皆有可能確定不確定的界限模糊了,客觀存在的不確定性自然也就會反映在我們認知上的不定確性。

        我們感歎周圍世界和人生的變幻莫測,同時也在逐漸了解它的背後隱藏著一些更為基本的、簡單的屬性,例如對稱性,以及(個人間接或直接地)體驗著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普適原則。對這些屬性和原則的認知與我們的預知能力和安全感有關。千姿百態的、看起來有點雜亂無章的晶體(包括非常複雜的蛋白晶體)隻不過是原子三維空間聚集排列的宏觀呈現,這些排列方式(對稱性)是有限的!而且不是所有的排列方式會以相同的幾率出現在我們周圍。不確定性也不過是各種可能性的一種,我們不知道哪個會出現,至少會了解可能發生的概率。

      或許要感謝大自然的高深莫測,也要感謝人生的某種飄忽不定。如果真有一天世界不再有什麽奧秘可言,我們也確切知道每一步行程,人生將變得多麽地無趣。麵對客觀存在的不確定性,要麽視而不見,要麽欣然接受。欣慰的是,我們對它並非束手無策,至少還可以讓這種與生俱來的不確定性成為個人成長的良性驅動力,讓安全感能夠在我們不平靜的內心深處找到停靠的港灣,不再四處漂泊。

 

攝於舊金山海岸

 

[1]《在不確定的生活裏,我們能找到安全感嗎?》(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758/201804/5542.html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