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記得有篇文章講多巴胺和內腓肽的回饋差異,都是產生成就感。
但一種是是滿足與愉悅的,一種是空虛與失落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空虛與滿足的差異,兩種物質的差異,就是過程中“苦”的積累。
有苦的積累,就滿足。沒有,就失落。
這個原理不知道成立不成立。但應該可以解釋所有的成就感,從建功立業到電子沉溺。
所有人都追求成就感。
人的本能是避免痛苦。
成就又要求克服痛苦。
這樣,成就就多屬於那些能夠直麵痛苦,克服痛苦的人了。
反過來,避開痛苦,能不能有成就感呢?
也可能。
比如買東西。看到某物各種優點,想著未來在自己手中各種應用,趕緊下單,等待。到手親自打開箱子,找個妥善之處存放。滿足感就過去了。
這中間最大的痛苦大概就是等待。
所以成就感來得快去得快。
上網灌水,也差不多。成就感就是自己的帖子點擊數回貼數啥的。“痛苦”大概是碼字。
看有趣的小視頻,也差不多。“痛苦”大概是翻找。
層層下來,痛苦越來越輕,成就感來得越來越容易,人就越來越沒有克服更大的痛苦的動力。
大概相當於被科技與時代慣壞了。
但人本性如此,需要成就感。而大的成就感隻屬於少數人。
多數人,沉溺電子設備,也就是自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