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概念帝國:讀驢兄貼有感

(2023-12-08 10:55:21) 下一個

先引驢兄原文:

羅素開始的設想的是,語言世界和現實世界可能沿著一條邊線相接。要找到這條邊線,就需要找到“邏輯原子”,邏輯原子可以理解為這樣一些專名,它們隻指向簡單的事物個體,不再包含任何描述性。他的方法是萊布尼茨式的。“老子”這個專名具有描述性,是因為這個對象不夠單純。要繼續分下去。我們說到老子會浮現他騎在青牛上,那就把他和牛分開;他是周的圖書館長,那就把官服扒掉;虯髯重瞳,拔掉挖掉。。。直道我們能夠放心地說“老子”不引起任何歧義。對象像物品一樣可以一直分到“原子”,我們語言中一一對應所有名稱。這種專名是真正的“邏輯專名”。早期維特根斯坦也是如此想法,所以他說:“實況之所是,即事實,是由原子事實組成的。”

 

石評:

羅子顯然用力過猛。或者說,小看了意識對概念的處理能力。

俺想到的例子是汽車。

這個概念在意識中就兩個字或者兩個音節。

但它的概括力有多強,概括範圍有多大呢?

從一輛具體的車,比如

一直到隻有簡單線條的圖,比如

 

二者之間,所有顯示汽車的特征的形象都可能被認為是汽車。

直到車的特征弱於“非車”的特征(比如烏龜,或者啥也看不出)。

這個範圍就是人意識中車的概念所涵蓋的範圍,概念帝國的疆域。

特征越突出,就越是在帝國版圖的中部。

特征越弱,就越近邊疆。

這個不需要尋找,也不需要人為確定。

人的意識,自然有這個功能。

甚至可以說相反,越是要找到一個明確的最小單位,就越違背概念的生成原理。

比如黑白之間,有無數種灰。

人眼所能見,人腦所能處理,數量有限。假設粗略歸納概括為三種,淺灰,灰,深灰。

則這三種都沒有明確的邊界,也不可能有明確的邊界。

因為灰作為概念,本來就是對無數個體色相進行抽象,忽略個體特征的結果。

而且人與人的敏感度不同,不同人定義的灰肯定有不重疊的地方。

而這不重疊的地方,同時也是概念忽略的地方。

這才讓人與人以語言進行交流有了可能。

 

換句話說,所有的概念都是以相對的最簡方式存在的,不可能也不必另找邏輯原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