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之

心有所想,姑妄言之
個人資料
stonebench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漢語的開放性與語言的生命

(2023-12-04 07:52:44) 下一個

漢語沒有嚴格的曲折體係,相比於曲折語,漢語一個句子可能有多種解讀。

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有好幾種解讀。

以前兒狼兄曾用此例來說漢語的缺點,俺反駁說這句話其實有明確的固定的含義。隻不過今天的中國人已經不知道它的上下文背景,因此才產生了不同的解讀。

這就是漢語的開放性特征。

同樣一個句子,放到不同的語境中,可能有不同的解讀。

但在每個語境中的意思,都可以做到明確。

能明確表達,就說明語言沒有問題。

這符合人的認知規律與交流機製。

反過來,如果一句話隻能有一個明確的不變的意思,在一個情境下可以用,在另一個情境下不可以用。這樣可以做到精確,但是卻違背了認知的高效(最簡)原則。

比如一個模特,如果隻能穿一類衣服,那麽與其說這是他/她的優勢,不如說這是劣勢。

如果有模特公司的老板說:就應該一衣一模,一模一衣。這樣最科學,最嚴謹。

俺會為他的成本擔憂。

不過也應該不需要。

因為這樣的老板應該已經被行業淘汰光了。

對語言進行限製來實現意思精準,這是應該的。

但限製方式是不是隻有一種,比如格位數時態體等等形式?

不是。

這些手段能實現的區分,漢語不用這些手段也可以區分。

不但可以區分,在認知成本與效率方麵,還要更高明。

那為啥有人非說漢語沒有這些東西就是落後的呢?

因為他們並不是以語言的表義準確性為標準,而是以西方的曲折體係為標準。

這就好象說:戴眼鏡的看清了,所以沒有戴眼鏡的都看不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