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萊布尼茨二進製算術體係,在1701以前已經形成,他於1701年初向巴黎皇家學會提交了一篇正式論文,即論述二進製的《數字科學新論》(Essay d'unne nouvelle Science des Nombres),但被婉言謝絕。科學院院長封單內(De Fontenelle)提出的主要理由是看不出二進製有何用處。1703年,在補充了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後,他將全部研究成果發表在法國《皇家科學院院刊》上,[16]標題為“二進製算術闡釋——僅僅使用數字0和1兼論其性能及伏羲數字的意義”,萊布尼茨根據二進製來理解先天圓圖(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說先天原圖已經包含了他所發明的東西。二進製在萊布尼茨的時代並沒有得到推廣,直到計算機發明後,二進製才真正實現了其應用。
他曾斷言:“二進製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邏輯語言”。目前在德國圖林根,著名的哥達王宮圖書館(Schlossbibliothek zu Gotha)內仍保存一份萊布尼茨的手稿,標題寫著“1與0,一切數字的神奇淵源。”
俺不了解萊氏,不了解數學,不了解二進製,也沒有看過具體的萊氏二進製的產生過程。
僅從今天美國及歐洲的社會問題,比如性別對立來看,萊氏獨立發明二進製的可能性比較低(依然可能,但是非常低),受易經影響的可能性則非常高。
為啥?
從思維方式來看。比如一分為二。
西方的一分為二,得到兩個平行的,各自獨立的個體。
平行導致膚淺化的“平等”,獨立導致膚淺化的“對立"。
放到性別上,就是女人要做男人做的事,兩權鬥起來了。
中國的一分為二,得到兩個互補的,互相補充的個體。
這兩個個體是一體的兩部分,就象左眼和右眼,左手和右手。即不是完全相同的平等,也不是互相競爭的對立。而是分著看為兩個個體,合則是一個整體的兩個方麵。
並不是說中國沒有算術型的一分為二,也不是說西方沒有注意到互補的關係。而是說中式思維的二分互補特征突出,而西方的則是平行對等特征突出。
如果看西方的數學傳統,那麽可以說它對分合的觀察與分析有鮮明的幾何特征。比如一個線段均分兩半,這兩半被視為是一樣的。
這種鮮明的特征是不是萊氏二進製之前的唯一方法?
俺不知道。
僅從上麵的思維類型推測,俺猜是。
0與1的互補型劃分在什麽樣的情況下會出現在1分為兩個1/2的思維定式與傳統體係中?
大概率是受到了體係外的刺激和啟發。
但反過來,俺並不主張今天的二進製直接就是易經的思想。因為俺了解的易經的二分的重點並不是進製。
所以,俺推測:萊氏大概率是受了易經的啟發,結合西方的思維與數學方法,發明了二進製。
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