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0)
2018 (292)
2020 (164)
2021 (362)
2022 (344)
2023 (441)
模糊定義,一個族群的生存方式算文明。
生存,是經濟活動,有成本與收益的問題。
族群的生存成本,對人類來說,有一個因素就是組織協同所付出的代價。
不同群體,協同原則與協同方式不同,所承擔的代價就不同。
而協同原則又與思維方式密切相關。
到此,文明的命運就與語言相關了。
語言的組織原則很大程度上影響協同方式。這樣,語言的組織成本越低,協同成本就越低。
語言還有組織成本?
是的。
就是看人為的,後天的因素含量有多少。比如漢語,就是一種素語言,沒有什麽人為的形式限製。相比之下,英文,又是時態又是性別又是數又是體又是格,一大堆本來不存在於意思中的人為判斷都要加到語言中,產生了一大堆本來不必有的規則,這就相當於增加了組織成本。
為什麽?
可以想象一塊地,要讓它成為草坪,需要大量的持久的人工維護。如果不維護,就會荒掉。
荒掉的本質就是天然規則取代人工規則。
這說明,天然規則具有天然優勢,不費力。一旦人力不足,就一定被天然規則取代。
語言上的人為規則隻需要幾年就可以在兒童的頭腦中永久建立。但依這種規則建立的社會協同則需要大量的人為成本來維持。人為成本跟不上,這種協同就會垮掉。
這就是我們在東西方社會看到的現象。東方傳統強調道德教育,而作為現代文明典範的美國則在每天一大堆人在研究製定推行法律與規則,又有一大堆人在研究怎麽突破這些規則。
前者依據天道,後者依據人為。
哪個維護成本更高?哪個更脆弱?
不言而喻。
有人會說,難道不是西方更文明嗎?
當然,現代西方更文明。但西方文明其實並不是群體的人為規則引領的,而是科學與探險(搶掠)引領的。
科學處於同樣水平,東方文明應該有優勢。